少年之死

最发生了一件在我身边的事情,在我家乡也是我曾经读书的高中里,一个从未谋面的高二小学弟在一天深夜从六楼高的宿舍窗口跳下,选择以一种惨烈的方式过早告别这个世界。不过这一切他似乎已经准备许久,听说他成绩在理科班名列前茅,只是上课老是喜欢耷拉着脑袋,颇有点天资聪慧的感觉。老师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他早就准备好的遗书,用文言文写给自己的碑文,还有对从小抚养他的奶奶的感谢信。听着这是个多好的孩子啊,懂得感恩,学习优秀,在他面前原本应该是光明的未来。可他的遗书里满满的绝望,他说总有声音告诉他叫他去死,于是他真的就跟随着声音的召唤而去了。

在我的高中岁月里我只见过还未成熟的同伴因为感情的原因选择,当时看来或许是足够勇猛的爱,但在现在想来只是不懂责任而并非爱得深沉。可这个小学弟的死亡让我开始意识原来现在的少年已经开始思考更多的问题,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心理问题,他们无法解决的困难在自己的脑海里碰撞滋生了太多内心太多我们无法体会的阴霾。这个社会的信息量让这些敏感的少年或多或少思虑了很多不该他们去想也没有必要去想的东西,或许这才是造成不幸的根源。

为什么这些少年会把关注点集中在那些常人虽然会挂在嘴边但隔天就忘的话题上,比如死亡,比如厌恶。我想也许和收获的关心和照顾太少有关。这位少年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离家打工,我知道这还是很多农村家庭的普遍模式,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负责在外赚钱养家,从小在爷爷奶奶那里他们得到的爱不少,只是爱有千万种,每一种爱都只能由特定的人给,父母的爱只能父母给,朋友的爱只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任何一种爱的缺失都是我们人生里的遗憾,而缺失得太多就真的会造成人性的弱点,对于原生家庭的伤害这一说法,我是很认同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的家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听说这个少年的遗言里掺杂了一些对父母的埋怨,父母远行养家没有错,孩子因为缺失他们的爱而抱怨也是情理之中,这位自杀的少年的家庭环境并不是个例,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很多,但是像他这样自杀的比起来确很少。我不知道他的成长经历了什么,无可否认的是他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我想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家庭,还有一部分应该是他成长过程里那些我无法知晓的经历,谁也无法弄清到底是他生命里的那些因素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在大家深感惋惜的同时,也许我们应该反思。这个事件里没有一个人错,他的老师,他的父母,包括死去的他都没有什么让人可以指责的地方。如果这场悲剧我们找不到可以责怪的对象,是不是可以理性地把这当成是社会发展中必然会存在的一些悲剧,我们可以用这些少年的死亡总结出一些经验,去思考如何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建立一个健全的心理。从年幼无知的孩童开始一点点进行心理疏导,多一些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干预。这并不说一个学校一个心理老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需要的是一种社会的认可。当前的社会,特别是在一些还比较落后的地方,关于心理问题的态度还比较幼稚,认为一个人如果说自己心理有问题是一件丢脸会被集体排斥的事情,拒绝承认自己心理的脆弱,同时出于对心理问题的畏惧而远离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我们更多的需要是去考虑如何提升整个社会在心理方面的认识,也许不能完全杜绝此类悲剧的发生,但是应该能够减少一些生命过早的绽放,能够让更多幸福的阳光撒在敏感脆弱的少年心上。

少年之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年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