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奇下降的犯罪率1

《魔鬼经济学》第四章,罪犯都去哪儿了。这个章节很有意思,分析的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犯罪率开始离奇下降,且下降速度之快、之突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犯罪率的下降呢?众说纷纭。而作者就当时主流的一些“原因”作了分析,验证其是否真的导致了犯罪率的下降。

今天,就作者分析的思路,我挑了几条来研究一下。

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的繁荣,失业率的下降,并不能导致犯罪率的下降。1.作者认为就业市场的好转,只会减少那些出于物质诱惑的犯罪——盗窃、抢劫等,而不能减少凶杀等暴力犯罪;2.对比60年代,美国经济同样腾飞,犯罪率却一路攀升。

首先分析第一种,犯罪大致分为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但作者并未提到,犯罪事件中两者各自的比重,便结论仅是财产犯罪的下降并不能影响总体犯罪率,个人看来论据略不足。第二种,对比60年代的经济繁荣,并未带来犯罪率下降,虽然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未明,但同比的论证还是认可的。

接着,作者认为,入狱率上涨和犯罪率下降有很大关联,且犯罪率的下降约有1/3可归功于这一因素。作者这次用的是反向证明,20世纪60年代初,相对宽松的司法体系,使得暴力犯罪率开始攀升。之后一系列的政治风波,遏制了该现象,在1980-2000年,因贩毒入狱的人数上涨了15倍,刑期延长。至2000年,入狱人数约为1972年的4倍,其中有一半是在90年代实现的。

身为读者的我,有两个疑问。首先,美国犯罪率的下降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但相比1972年,90年代入狱人数只是增加了1.5倍,70-90年代入狱人数也有1.5倍的增加(根据2000年入狱人数是1972年的4倍且90年代完成一半来推算),即使加上入狱对罪犯震慑作用的延迟,那么为什么犯罪率没有从80年代就开始下降呢,且还在1989年还达到了峰值?再则,作者提到90年代犯罪率的下降约有1/3归功于入狱率,这1/3的数值何来,似乎并未作解释。

第三,作者认为,90年代犯罪率下降约有10%归功于新增的警力。1.在美国,每逢选举,为了拉拢对维护法律与秩序予以支持的人们的选票,不少政客会扩充警力。对比这些扩充警力的城市与警力不变的城市,可以看出扩充警力的确对犯罪率下降有影响。2.1960-1985年,相比犯罪数量,警员人数下降了50%以上,导致犯罪被抓的概率下降了约50%,由此导致了犯罪率的上升。

同样两个疑问点,首先作者提到犯罪率下降有10%归功于新增警力,数据何来并未解释;其次,在1960-1985年,警员人数减少了近50%,但1972-1990年,入狱人数却增加了1.5倍,至少从犯罪路依旧攀升这个结果来看,警力减少的影响远甚于入狱率的影响,但作者似乎认为90年代犯罪率的下降,10%归功警力扩充,1/3归功入狱率上升,究竟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何,至少我没看明白。

第四,作者认为,90年代犯罪率的下降和新型的治安策略没有太大关联。1.对于新型的治安策略对犯罪率的影响,作者采用的是时间对比。以纽约市犯罪率为例,该市犯罪率下降始于1990年,至1993年底,财产犯罪率和暴力犯罪率已经下降了近20%。鲁道夫·朱利亚尼1993年上任纽约市市长,94年提任布拉顿为警察局长,期间警力继续扩充和实行新型治安策略。可以说在两人上任之前,犯罪率已经出现了下降之势。同时文中提到,90年代纽约凶杀案发率下降73.6%,有18%的犯罪率下降归功于警力扩充,将这18%的降幅从73.6%的凶杀案发率中除掉,纽约的降幅就只有美国中游水平了。2.纽约警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对比其他没有实行新型治安策略的城市,以洛杉矶为例,排除掉警力扩充的因素,犯罪率下降幅度与纽约不相上下。

对于第一点,虽然在鲁道夫·朱利亚尼和布拉顿上任前,犯罪率已经在下降了,却不足以说明新型治安策略没有任何效果。其次,犯罪包括了凶杀,将警力影响的犯罪率降幅直接从凶杀案发率扣除是否合适?第二点,纽约和洛杉矶本身社会治安程度不一样,也就意味着犯罪数量的基数不一样,正如从100到10易,从10到1难,即使是同一措施,在不同城市、基数的前提下,带来的犯罪率降幅都会有差异,何况这两个城市在除掉扩充警力影响因素之后,其犯罪率的降幅还是持平的。

暂且先分析这些吧,已经了,个人的分析可能会有偏差,仅供娱乐。当然作者还分析了很多影响因素,后面的文章中再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离奇下降的犯罪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