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7 百年中行,世紀榮光

百年中行,世紀榮光

                                 ——觀中行百年專題紀錄片有感

       銀行,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在浩蕩的歷史進程中,銀行的起落與曲折往往也折射出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興衰。

       2016年5月3日,公司組織員工觀看了中國銀行與鳳凰衛視合作的百年紀錄片《世紀榮光——百年中行紀事》,5集專題片兩個多小時,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巨大的畫卷,每一幀都是中行人的心血,這其中結合了大量的珍貴史料與嘉賓訪談,翔實記錄了中國銀行自成立以來在各個歷史時期為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二十世紀初,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如此貧窮衰敗、經濟蕭條,同時也百業待興。清政府的統治內憂外患,國際資本在洋槍洋炮的護送下蠻橫入侵,緊緊扼住中國金融財政的咽喉。在如此腥風血雨的環境下,1911年的一場辛亥革命將大清帝國連同它殘破不堪的金融體系一起徹底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大清銀行的前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國家銀行——戶部銀行,在1905年應運而生,並於1908年改組為大清銀行,至1911年已經成爲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銀行,然而受到辛亥革命和洋人銀行侵入的影響,各地分支機構損失頗重。1912年2月,經孫中山先生批准,中國銀行正式成立。

       萬事開頭難,作為一個新生的金融機構,要在金融界樹立自己的信譽談何容易。這時,一位日本留學歸來的年輕人,進入了中國銀行工作,而他的到來,對中國銀行的未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張嘉璈,字公權,其妹夫是大名鼎鼎的詩人徐志摩,張徐兩家都是江浙一帶的大戶。張嘉璈1913年進入中國銀行工作,1916年財政上法定貨幣增發引發提存擠兌的風潮,北洋政府下令全國暫定兌現付現,引發京鈔風潮。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總經理宋漢章、副經理張嘉璈拒絕執行北洋政府的命令,四處遊走尋求幫助,使中國銀行的信用顯著提高,中國銀行聲名大振,被譽為“浙江財閥的核心”“民族資本的守護者”。由於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肆意把中國銀行作為財政工具使用,張嘉璈堅持保護中國銀行獨立的商業化地位,並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1929年,中國銀行在海外的第一家分行——倫敦分行,掛牌營業。

       自此,中國銀行開啟了全球化的進程,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及37個國家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借此東風,1992年7月23日,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註冊,我也有幸畢業後加入這個大家庭,在平凡的崗位中認識與瞭解這百年的積澱與振興。

       看完紀錄片,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從大清銀行的舊址重建,在滄海橫流的舊中國立身,在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攻堅,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搏擊。為國為公的中行人帶著信念窮一身之力,盡畢生所學譜寫了持續經營百年的華章。 現在的我們,面臨著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重大戰略,中國銀行必將成為砥柱肱骨,我們的日常工作雖然波瀾不驚,然而無數個細小的事情卻匯成中行悠久歷史的源泉。從最初的建立到危難時刻的信譽堅守,直至新中國成立後繼續服務中華大眾,百年風雨,世紀滄桑,中國銀行在曲折的道路中留下燦爛的文化,與祖國共命運,承載著太多的責任與擔當。過去的一百年已然成為歷史,下一個一百年,將會伴隨著祖國繁榮興盛取得更大的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06-17 百年中行,世紀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