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指数使用入门(2):春节效应的三个案例

这是系列的第二篇,致敬 caoz 曾经写的一篇文章《[重发]一年之计在于春》,仍然谈周期波动规律。只不过第一篇谈短周期(星期),这一篇谈长周期(月度)。

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词:春节效应。提到春节,有人会想到放假,想到家人团聚,想到春运、想到亲朋好友聚会聊天。对很多 App 来说,意味着日活的周期性下跌。

是这样,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春节意味着春运,春运意味着人口大规模迁移,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能够聚在一起,有机会互换交流。背后的实质是信息的流动和交换。

直接引用 caoz 文章最后归纳的「春节效应」结论:

1、春节意味着大量的人口流动,意味着口碑宣传最佳时机。
2、春节意味着一线城市的应用,热点产品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及乡村普及。
3、春节存在趋同效应和替代效应,一些好口碑产品会通过春节蚕食竞争产品市场。
4、春节期间大量人开始拥有新的上网终端,开始学习上网。
5、春节后存在大量的人口流动和各种新的社会关系组合,存在口碑发酵的进一步空间。
6、春节营销做到位,全年增长不用愁。

下面给出三个案例,对比式的案例,事后观察他们是如何超越竞争对手的,至少是在百度指数层面超越竞争对手。

案例 1:58 vs. 赶集

百度指数使用入门(2):春节效应的三个案例_第1张图片
58 vs. 赶集

58 的广告词是仅次于脑白金的:一个神奇的网站。可能还会有人记得姚晨骑驴的赶集广告。多提一句,广告的策划人是叶茂中。广告的推出时间是 2011 年初,带来的结果是赶集的百度指数翻番上涨,并大幅超越 58。(上图左数第二个圈)

58 跟进了这个广告策略,请了杨幂代言,并且投放力度更猛。后面的结果就相反了,每年春节后,虽然两者的百度指数都大幅上涨,但 58 每次都吊打赶集。

从另一个角度看,每次春节后指数都会翻番上涨,也说明了这类网站受众的信息消费特征(被动接收)。

案例 2:蚂蜂窝 vs. 穷游

百度指数使用入门(2):春节效应的三个案例_第2张图片
蚂蜂窝 vs. 穷游

左边第一个圈画错了,应该往左去一点,这是穷游第一次在指数上大幅超越蚂蜂窝,之前都是不相上下。而这个超越时间节点,正好是春节后。

后面的三个圈,仍然是春节效应,不过换成了蚂蜂窝。今天来看,穷游已经远远被甩在身后。纯银之前在旅游赛道,对他们两家颇为熟悉,他的观点是:穷游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从百度指数上、app 版本更新记录上来看,的确如此。

案例 3:百词斩 vs. 扇贝单词

百度指数使用入门(2):春节效应的三个案例_第3张图片
百词斩 vs. 扇贝单词

同一个道理,不再多分析。

总结

只有三张图,但找有代表的案例,其实花了很长时间。

作为产品经理,复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那我们去复盘,有什么用?

一是产品路线规划图,这是要求非常高的能力,要从年度、季度、月度、每周去系统性规划。要通过复盘,树立起正确的产品哲学观:产品是生长出来的,是可积累的过程。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蚂蜂窝对高级 PM 的招聘要求。当然了,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流行一种现象:小步快跑、迭代试错。

二是长期运营策略的制定。有人会说,这不是产品经理的事情,是运营该干的事。但产品模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营策略,产品模型决定了产品的上限和天花板。我们看两个案例,一是抖音,去年下半年在快速迭代优化产品,今年春节后则全方位推广,也是这个道理。二是拼多多,同样的手法。

延伸

「春节效应」是 caoz 提的,准确地说,是他之前的领导提的。那么,是不是限制死了,只有春节效应?我觉得不是。春节效应的本质,是人群大规模迁移带来的信息高速流动。同样的,学生群体也存在类似的效应,姑且叫做「开学效应」。如果目标群体是 K12、大学生,建议找找对应的产品。前几天微信上的英语复读机突然流行起来,应该是一个典型案例,这里不再展开。

用百度指数做趋势分析,还需要找准关键词,确保相应的指数能够真的代表相应的产品。这个话题下一篇再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度指数使用入门(2):春节效应的三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