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记得《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吗?

在这份条约的纸面上,两国是完全对等的。

条约中写明,中美双方在交流和贸易中,扫清一切壁垒,互惠互利,双方各自开放口岸,双方船舶在各自港口自由出入,不受任何限制。

当时,中国向美国输出产品接近为零。

向美国航行的船舶基本为零。

于是中国就成了美国商品的倾销地,刚刚有点苗头的民族企业就此被掐死在摇篮里。

假如现在美国敢跟中国签一个一模一样的条约,中国一定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说这件事不是为了忆苦思甜,是为了说明:

一般情况下,在某个领域里,当两个实力不同的实体同台较量时:

壁垒利于弱者积蓄,

开放利于强者通吃。

在文化领域,孰强孰弱如何判断呢?

很简单,谁家的物质更充足,老百姓生活条件更好,谁就强。

不管输出的是歌剧,芭蕾,还是电影,动漫,永远是生活条件好的向条件差的输出文化。

是京剧还是抖音,

是孔子还是王者荣耀,

有点关系,但关系并不会很大,

载体只是形式。

抖音占据越南榜单?

输出欧美韩日呢?

京剧大众不爱看?

莫扎特肖邦大众就爱听吗?

有人说输出靠血腥和大腿,在血腥和大腿里夹带私货。

但中国禁了这两样。

此言论只说对了一半,漏了另一半。

你确定在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五分之一,人均收入只有日本四分之一,基尼系数还高达0.4的情况下,放开了大腿以后,会是中国的大腿飘向欧美日韩?

而不是反过来?

老白姓喜欢的,才是能输出的。

说的没错。

但不要漏了下一句:

老百姓喜欢的,永远是更美好的生活。

发展才是硬道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也有很多好作品本身不是描述生活的,但他也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和文化本来就是人类的顶层需求,只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才能撑起足够的好作品。

印度也有好电影,中国也有好作品。

但文化输出需要的是一整个成体系的大规模产业。

中国只有零星的好作品,这些源自一些优秀创作者的努力,但产业和文化输出体系和优秀创作者的灵机一动不是一回事。

当年红高粱斩获大量国际奖项,这个是作品。

好莱坞的产值每年过千亿,这是产业。

比如好莱坞出品《黑豹》在商业上成功,是黑人文化借着美国电影业的强大进行的一次强有力的文化输出。

在中国,中国人接受了其中做为超级英雄电影的部分,却对着其中的黑人文化部分狠狠的吐槽。

没有人会因为这部电影爱上黑人文化。

因为电影里的茅草屋和黄土路,并不会让人觉得会:

“啊,我也想住这里过这样的生活”。

即使有着强大的美国电影工业做后盾,黑人文化也输不出一丝一毫。

十多年前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的时候,多是是恩恩爱爱和婆媳矛盾,但韩迷学的全是:

“韩国人都喝这种汤”

“韩国人都用这种锅”

“这个家具像韩国的”,

这些正是文化输出的基础。

至于电视剧本身要宣教的东西,谁关心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