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小明
编辑/小方
全文 4843字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永不忘记)。
基于大象的这一特质,在硅谷风靡一时的 SaaS 互联网公司 Evernote 在2008年崭露头角时就使用大象作为 LOGO。2012年 Evernote 进入中国市场,又采用了谐音双关,取名为“印象笔记”。
发展到今天,印象笔记远远已不只是个“笔记工具”。正如 Evernote 创始人 Stepan Pachikov 所希望的那样,印象笔记正在帮助人们记录生活、记录工作,承载所有记忆,成为人类的“第二大脑”。
近几年,国内 SaaS 协作办公、在线文档赛道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看起来已经是一片红海的市场,各类新老玩家交替出现,都在抢吃这几百亿的大蛋糕。有 BAT 旗下的 Teambition、幕布、语雀、腾讯文档;网盘厂商 FileZ、亿方云;还有金山文档、有道云笔记、飞书等。
原本一直深耕 C 端 SaaS 服务的印象笔记,最近发布针对企业和团队的独立「印象团队」App,正式宣告从 C 端进入 B 端市场。而在中国已发展八年之久的印象笔记,为何这时突然发力 B 端呢?深究之后,我们发现这个发力的背后,是“蓄谋已久”的爆发。
01
To B 基因+自下而上的 Cto T模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在第1年时间內,印象笔记的用户数量就迅速达到400万。与此同时,也发掘出很多在办公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使得印象笔记在2015年和 Evernote 同步推出印象笔记企业版服务,在个人版基础上增加面对企业和团队的一些能力。
在服务市场的5年时间里,印象笔记企业版为两万逾家企业的数十万用户提供了服务,印象笔记自身对企业和团队 SaaS 服务的理解也随之不断加深。
印象笔记企业版本身不是一个单独的应用,只是印象笔记主干上长出的分枝。随着企业和团队用户使用的不断深入,仅依靠在 C 端的印象笔记上添加团队功能,已经无法满足迅猛发展的团队信息管理和协作需求。
自2018年完成独立拆分,在中国独立运营以后,印象笔记产品和研发团队迅速到位,开启了暴走模式。
随着产品功能的不断推出,在迭代过程中,也出现 B 端发展和 C 端发展相互掣肘的问题。当在研发 B 端的功能时,需要考虑很多 C 端的场景;当研发 C 端功能时,还需要考虑很多 B 端的问题,比如帐户名称、身份和安全等等。新的场景和应用在部署时,C 端和 B 端之间存在互相牵制。
在完成了充分地内部探讨和企业/团队用户调研之后,印象笔记决定推出独立的「印象团队」App,更专注地为知识驱动型团队赋能,同时也明确了「印象团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建立和完善企业和团队成员与信息之间的连结。而疫情的出现也更加快了「印象团队」这个产品的上市进程。
从印象笔记个人版,到印象笔记企业版,再到针对企业和团队的独立 App「印象团队」,印象笔记似乎做了一个大手术。
对从 C 端进入 B 端市场,印象笔记高级副总裁乔迁解释为,“我们一直拥有 To B 基因。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就有70%的个人用户会在办公场景下使用到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在 B 端的使用需求一直存在。把印象笔记面对企业和团队的服务从 C 端 App 独立出来,单独运营一个独立的「印象团队」App 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团队用户在办公和协作场景下的需求。”
得益于良好的 C 端用户基础优势和经验,再加之其覆盖了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这为印象笔记将产品延伸到 B 端提供了机会。「印象团队」以协作为切入点,和 C 端采用相同的盈利模式——基础版免费、关键增值点付费的 SaaS 运营模式。
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密集研发,7月15日,这个独立的 B 端应用——「印象团队」官宣上线。之所以叫“印象团队”,它首先是一个团队级(部门)的工具。
印象笔记高级总监张勇说,“和市场上其他协同文档应用不同,印象团队服务的对象并不以企业规模做划分,无论大企业、中小企业或者初创团队,我们着眼于规模在5-20人的知识驱动型团队。这些团队也不同于传统企业中的部门,它们可以是跨部门/ 基于项目的协作虚拟团队,也可以是公司内部与外部合作伙伴一起协作的形式,还可以是初创团队、NGO 组织的合伙人机制。这些团队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通常来说,To B 产品因为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采购决策涉及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它是“自上而下”的采购模式。也就是说,是公司管理层拍板决定购买,然后往下推进使用。
而「印象团队」这种工具类 SaaS 是例外,它是“自下而上”的采购模式,也就是 C to T(Customer to Teams,即个人到团队)模式。张勇说,「印象团队」的早期客户几乎都是因为个人先使用印象笔记,再推广给自己的团队使用,进而从个人版升级为了「印象团队」。
02
源自印象笔记,专注团队协作不同规模的企业/团队需求各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合作环境,快速成长着的中小微企业对于快速完成线上信息化建设以辅助推进决策效率的需求尤为强烈。「印象团队」的产品特性使其能够帮助企业和团队搭建云端资料库,辅助团队完成高效的项目管理和协作。
面向知识驱动型组织,「印象团队」要将“笔记”这件事做到极致,要走一条“前无古人”的路。第一要建立区分于市场上其他通用工具:更加聚焦在团队,不是企业。
“我们要建立的是人和人之间在信息上的连接,实现基于信息的协同。另外,个人信息不等于团队信息:团队协同和协作是企业里最有活力的,用「印象团队」创建团队可以实现更大的灵活度和自由空间,有助于发挥创造力。” 乔迁说。
“团队中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自己的一些知识,我们叫隐性知识。只有这些知识进到团队信息共享之后,它才会形成更大的价值,变成团队的显性知识。「印象团队」给团队带来的价值其实是建立了人和信息之间的连接。单纯地记录其实并不产生价值,这些记录只有被团队重复使用利用,最终形成团队知识的累积,才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守住印象笔记想要担任“第二大脑”的初心和使命,做重要信息和知识的平台,既服务个人,也服务团队、企业、机构。它不仅是服务一个人的”第二大脑“,也是服务团队、企业、社会的“第二大脑“。
团队在一起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一起完成共同的使命,将任务或者项目顺利推进。团队协作也更多的会具象化为会议、即时通信、项目管理、文档协作、邮件等。「印象团队」希望不断完善自身产品能力以及集成第三方应用,首先更好的为团队提供上述场景的结合解决方案,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超级笔记机器模板库的集成能力来实现。
在此基础之上,伴随着客户的使用时长,有效信息的不断沉淀,「印象团队」希望发挥自身对于信息整理,自然语义分析,信息相关性推荐等能力, 为客户提供从信息到知识的高附加值服务,也就是我们对于团队“第二大脑”的理解。
印象团队负责人张勇说,「印象团队」是基于印象笔记八年来服务知识工作者和知识驱动型团队的经验,通过业界领先的公有云 SaaS 模式,提供丰富的多端(包括Windows,Mac,iOS,Android,网页)客户体验,在全面兼容「印象笔记」的强大知识管理功能的同时,进一步为高效团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的团队信息云端管理”、“根据场景和流程灵活可定制的协作体验”、“完善的安全及权限管理”等服务。
03
没有对标的 SaaS乔迁告诉牛透社,「印象团队」在研发的过程中,并没有在中国乃至全球对标任何一个产品。研究可知,「印象团队」的基础能力是信息的共享和协同。
乔迁说,“国外在一些垂直场景下的 SaaS 是非常成熟的,也很容易形成对标。而「印象团队」不仅仅是给团队提供的笔记工具,更是把信息形成团队知识,推进团队信息共享,这件事情并不是谁都在做。
我们的切入点,一方面是基于信息的协同。同时,希望基于信息的协同领域能够和文档,其他工具、会议、流程管理形成共生。未来,比如在会议纪要和文档部分,可以很方便的插入其他生态伙伴的模块。”
乔迁补充到,不同的产品形态和它最初也有一定的关系。钉钉从 IM 出发,变成了平台;飞书结合了文档+即时通讯的功能;Teambition、Worktile 是基于时间和任务导向。
「印象团队」解决的是信息收集整理和协作共享。在这当中,有些信息是通过第三方工具产生的,诸如腾讯会议、飞书文档这类功能「印象团队」不会做,但利用“超级笔记”的模块化引擎,方便灵活地插入第三方的模块。
采访的过程中,张勇现场演示了「印象团队」。在「印象团队」里有自带的模板,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是团队日报、周报的协同,二是项目进度记录的协同。
「印象团队」面对的市场有多大呢?没有定论。在乔迁看来,与餐饮软件、CRM 系统不同,只要是知识驱动型团队,就是客户(或目标客户)。他说,当团队意识到信息是企业非常宝贵的资产,想要将信息管理和留存下来,并且将信息变成团队知识的时候,就会是「印象团队」的客户,早期「印象团队」在诸如教培、法律、金融,以及广告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渗透。
张勇还提到,在企业版早期服务的客户群体中国,我们更多的看到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真格基金这样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身影,而今年以来特别是印象团队推出的短短5周时间,我们接触到大量新形态的团队组织, 比如视频 Up 主背后的制作团队,社群运营以及训练营团队等。他们都在积极寻找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好的管理团队信息,解决团队协作的问题。
04
坚守数据安全,1+1大于2个人笔记的信息安全特别重要,但是团队的信息安全更重要。公有云 SaaS 模式的信息安全是服务提供商、企业 IT 管理部门及最终用户共建的。
张勇特别强调说,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性是印象笔记的品牌立身之本。我们的执行标准远远高于法律和协议给一般服务提供商的约束。我们一直坚守印象笔记的数据三原则:数据是用户的、数据是受保护的、数据是可转移的。「印象团队」的数据安全管理在此基础之上更专注企业级数据安全特性。这一点我们非常自信的。
作为服务提供商,从防攻击,防病毒,数据备份,「印象团队」都是按照业界最先进的标准去执行。同时作为共建的全链路数据安全体系,我们也持续不断的提醒用户对个人设备的数据备份以及系统安全保持密切关注并采取积极行动。
特别建议用户采取两步验证的方式,也就是在用户名密码的组合之上,附加手机号和短信的方式,最大化的保护账户安全。只有全链路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让他们享受公有云的方便和灵活。
独立的「印象团队」App 继承了印象笔记的技术稳定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针对企业和团队的办公场景新增核心功能,使其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印象团队」上线之初即推出了100+项功能,覆盖了50+通用的办公及协作场景,用户通过使用「印象团队」可以快速满足包括“纸质资料电子化/上云化”、“团队协作线上办公”、“团队云端资料库搭建”等核心需求类 ;利用丰富的场景化模板库,可以一键搭建“HR/销售/客服/运营”等职务类,以及“教育/律所/金融投资机构”等行业类的多种在线办公空间。
在生态上,「印象团队」已建立了50+场景的模板应用,也希望有更多的客户能参与其中,创建更多的应用场景。同时,与 CRM、HR 等领域的伙伴一起,通过集成与被集成的方式,“打出组合拳”,实现共建和共创。
现在,「印象团队」的推出,曾经的企业版客户陆续转移到「印象团队」,计划在9月完成所有迁移。未来,印象笔记就是两款独立的品类,个人用「印象笔记」,团队用「印象团队」。
未来,印象笔记将在加速优化 C 端产品和体验的同时,持续深耕企业和团队SaaS 服务。一方面不断运用最新科研技术,提升产品的核心能力,为企业用户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和智能化决策体验,另一方面积极联动生态合作伙伴,不断丰富产品外延,帮助企业和团队用户产出更大的正向价值。
05
结语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这么一句话,“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
从碎片、零散的信息到整理之后形成知识,进而对知识做留存和管理、辅助决策。在这个“向管理要效率,向细节要结果“的时代,企业积累的每一个知识,都是回首可见的烙印。
巧的是,刚刚过去了一个世界大象日,算得上与印象笔记同龄。世界大象日是2012年8月12日设立,为了呼吁大家保护大象,而印象笔记是2012年5月进入中国,为了帮助大家记录生活和工作点滴。8年来,印象笔记从个人到团队,有一亿人的记忆和十万个团队的笔记被这只“大象”所记录、所守护。
如今的印象笔记,正在开拓一条不同寻常的 To B 路,期待印象笔记的下一个8年,也希望「印象团队」能做到如他们所期——“企业办公的核心工具,团队协作的首选应用”。
————【推荐阅读】————
————【推荐学习】————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