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于读书的问题,你有答案吗?

公众号:科普号  今天


这些关于读书的问题,你有答案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秋叶,原名张志,湖北黄冈人,机械工程硕士,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新浪微博红人、PPT专家,实战网络营销专家。

此篇分享的是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关于阅读的部分

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也许我们心中关于读书的小问号,都能找到一些参考性的答案。

我将分两个部分进行介绍:

一、问题篇

1、我们哪里有时间读那么多书?

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如果说自己没时间读书,这其实是个读书的态度问题。我们可以把问题换成“我们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打游戏、打麻将、谈恋爱、逛淘宝、做头发”试试。其本质是一样的,做喜欢的事情你就会付出足够多的时间。

可能我们都会这样说:我天生就不喜欢读书,一看书就头晕,发胀,想睡觉。我也想爱上读书,可是臣妾办不到呀?

答:爱上读书的习惯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之所以不喜欢读书,是因为缺少一个读书的环境。不妨咬咬牙,试试花费3000元钱买上100本书,家里多添置几个书柜,床头放些书,旅游出差一定带本书……让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读书的环境中,那么我们就会慢慢的爱上读书。如果你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为了我们的孩子花上这笔投资,买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好书即可。

2、如何选书?

答: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而是读书的类型要丰富,一般可以合理搭配四类书。

第一类:工具书

也就是词典、专业一类的工具书。选择一个比较好的版本,遇到不懂的可以随时翻查。

第二类:专业书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得懂一门技术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那么这一类方向的专业书你得通读,不管是经典原著还是最新趋势,你都得长期跟踪学习。不要指望每本买回来的书都是干货,只要能让你在现有基础上收获一些,都是值得阅读的。这样的专业书,每年都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看几本。

第三类:视野书

只有一种专业思维的人是很可怕的,我们应该能用不同维度去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比如一个社会现象出来了,我们不能非黑即白的去评判,假如我们能够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多个维度去观察和思考,也许我们就能有更深入的领悟。如果你只有一种思维模式,你就很难和别人换位思考。要了解其他的思维模式,打开你看世界的视野,主要靠读点其他专业的杂书。

第四类:潮流书

社会在与时俱进,我们要保持对时代的感觉,总得读一些新书。

特别说明: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 迅速也是有侧重的。

比如我们读小学时,识字不多,主要是买工具书;读大学时应该多看专业书,快速成为专业人士;刚上班,很多业务不懂不明白,也只能多买多看专业书,以便快速成长;等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就需要多看打开视野的书,拓展自己的思维;当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看一点潮流书,和时代保持同步。

3、读书是速读好还是精读好?

答:这个问题都得看情况,好书一定要精读,如果是自己加以研究的某个方向,一定要学会主题阅读。真正有营养的书,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有时间就争取慢读,一次读到位,做好笔记,以后需要时再翻。

对于一些没有营养的书,里面可能都是一些废话,就完全可以翻翻了事,还有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专业书,也就只要看看重点就可以。

4、读书是不是开卷有益?

答:想做到开卷有益,其实就是一种想一步到位读到好书的心理。这个在如今的社会不大现实,现如今出书不难,没有足够干货的书的确太多。当然这个也得看你读书的目的,如果你只是想锻炼梳理作者思考框架,慢慢变成自己内化的思维,或者是纯粹想找出该本书之所以差的原因,从而提醒自己避免也犯类似的错误,当然也都是开卷有益。

5、能不能找到一套经典阅读书单?

答:经典书单是不存在的,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别人喜欢的自己未必也喜欢。

另外,花一点时间选书,也是很值得的付出。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学会各种搜索技能,可以对比各种推荐书单的优劣,可以识别各种书托,可以为自己的阅读做出独立判断,做出选择。前期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关键词“书籍类型+书单”,比如,“管理学经典书单,历史经典书单”,这样可以看到很多人推荐的经典书单,作为参考

6、别人推荐的经典书籍我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

答:其实这很正常,有些书经典是经典,但也需要你具备理解经典的阅历和知识积累。

比如经济学类图书的作者里,哈耶克的名字经常被人提醒,但他的书读起来很吃力,又比如王阳明的心学,很多人评价很高,但到目前为止,我还读不大明白。

我们只能说,这些书看不懂,看不进去,是缘分没到。就像我们高中不爱看《论语》,过了30再读,不得不觉得《论语》风靡2000年是有理由的,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包含了多少道理。

所以,如果你发现所谓的经典好书你读不进去,又不是你的专业必修书,不必强求去读,放一放,等以后缘分到了再读。如果一辈子都没有缘分,也没关系。人类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我每个人能汲取一小部分就已经受用无穷了。

7、有些书只读没有感觉,怎么办?

这里说的没感觉,就是读了书感觉没什么用的意思,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进入了“听着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怪圈。这里秋叶老师的观点跟赵周老师的差不多,也是要求反思经验,结合实际,行动起来。改变我们的行为之后,就有收获了,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可查看上一篇:赵周老师是这么读书的)

8、我没有时间读完整本书,只订阅经典博客,经常看看够吗?

答:阅读博客、微博、微信文章这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整本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不系统、不严谨的碎片知识,后者是系统的整体性的知识。如果长期做碎片阅读,只会让自己的大脑冲刺各种碎片思想,各种有趣段子,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于是我们会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做不出自己的判断。而要想培养自己的思想体系,必须通过阅读有质量的好书进行培养。等你培养出框架思维能力了,再看碎片文章就可以把看到的信息点整合到自己的框架里面,让自己的框架更加丰富饱满。所以提倡大学生或者年轻人阅读时,要多以读整本书为主,关注优秀博主为辅。

二、方法篇

当我们确定了需要学习的领域或者感兴趣的领域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通过阅读,学习到这个领域方面的知识

这里秋叶老师举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1、通读法:把自己想学的这个领域的所有书都买回来,再从网上下载这个领域的论文,做大量的阅读,然后做梳理,做总结。

这里秋叶老师是举出自己想了解“信息管理系统的来龙去脉”的例子。

秋叶老师买了所有可以买到的关于这个领域的书,并从网上下载了2000多篇这个领域的论文,全部看完,并做了总结。通过这一轮读书之后,秋叶老师就基本明白了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业务流?什么是知识管理?所有相关的内容,有了这么一个知识框架之后,在吸收新东西就十分轻松了。

2、树读法:树读法跟通读法有点类似,先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索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10本左右),论文,网文进行阅读。不同的是树读法要先写一个大纲,这个大纲就类似于写一本书的大纲。这个大纲就好比一棵树的树干,然后选一本这个领域经典书目慢慢梳理,把这本书的知识点去完善之前拟好的这个大纲,也就是补全枝叶。然后在读其他的图书。大部分内容相同的跳过,看到不同的想法,自己思考一下,认同的,可以整合的,就列入我的大纲。这么做,很快我们有了对这个领域的系统知识。

这里秋叶老师举出了自己做“系统总结和研究职场职业领域的在线学习知识”这个领域的系统学习与思考的例子。

先写提纲:

名曰《中国在线教育商业化模式探讨》

1、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全景式分析

    1.1、什么是在线教育

    1.2、在线教育兴起的演化历史

    1.3、在线教育市场格局分析

    1.4、在线教育主流商业模式分析

    1.5、在线教育的误区

2、在线教育的商业化机遇突破口

3、在线课程内容开发

    3.1、在线学习的特点

    3.2、如何选择内容和老师

    3.3、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和流程

    3.4、众包模式下的迭代改进

    3.5、教育课程作业答疑考核一体化设计

    3.6、交互是课程的设计

    3.7、如何引入学员测试

4、在线课程的营销

    4.1、如何做版权保护

    4.2、如何定价

    4.3、如何推广

5、在线课程的服务

    5.1、作业设计---标准化管理

    5.2、答疑设计---社群管理

    5.3、考核设计---证书

6、在线教育的技术平台选择和构成

    6.1、自建网站还是和平台合作

    6.2、选桌面端还是移动端

    6.3、好技术或平台资源清单

7、在线教育的融资渠道介绍

有了提纲,就开始买书和找文章。然后我们边看文章边把其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到对应的目录下面,迅速把别人的思想变成我们的体系内容。如果发现别人的观点颠覆了我们的结构,或者发现我们的结构遗漏了重要的内容,我们就马上调整或者修改我们的结果,让自己的思想体系先形成再去吸收。

当然,这个写提纲,对于一些没什么基础的朋友,可能有一些的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先买好书,再找一本该领域的,跟自己的思路相近的一本书,把它的目录当成我们的提纲,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增添或删减。

3、图读法:图读法就是用于啃那些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书,作者在其专业领域名声在外,但是要读懂作者原著或者译著相当困难。

具体的方法就是,先把作者每一段、每一节、每一章的中心思想概过出来,或者摘录出来,然后一段段把作者的大纲拼出来。这个方法跟我们之前所学习的《透过结构看世界》差不多(可查看上一篇:专治看书“看不懂,记不住”),也还有一种叫做思维导图的工具。用这样的方法去读硬书,就比较容易跟得上作者的思路,思维导图这样的工具又能很快帮助我们把思路图形化表达出来,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4、框读法:就是试着用自己已经学到的思考框架,去理解作者的逻辑。

这里秋叶老师举出了两个框架:

框架一:

1、介绍作者(社会地位,人生重要经历,此书写作时间,此书写作目的)。

2、分享精彩片段

(1)、直接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然后讲述自己也有过共同的经验。

(2)、特别交代作者所在时代的特点、弊病,有针对性的叙述作者的经历,总结作者通过此事是战胜困难 还是被打败,然后分析造成最后结局的关键要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是什么?

3、最后总结本书的价值(本书适合的人群,所涉及领域的深度等)

这个读书框架其实适合很多书的书评结构,所以是一种常用的框架。

框架二:

1、你出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2、作者目前看到社会存在的状况是怎样的

3、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不要照搬书上的,要先自己梳理成简单易懂的句子、段落)

(1)、写出总结句

(2)、解释总结句

(3)、你认为这个方法可行 还是不可行

(4)、不可行的地方在哪?或者哪个观点让你产生了共鸣?比如:根据作者提出的观点列举自己身边相关的事,再分析作者的观点是否客观等。

5、以后遇到这种情况 你会如何解决(请描述事实,不要表达你的感觉)

如果写得再简单一点就是:

对于作者问三个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对于自己问两个问题:

有没有道理?

你该怎么做?

当我们阅读之前就有了这样的框架,那我们阅读的时候就能够对全书有个整体的认识,会让我们读书收获更快。

(当然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其他的阅读方法,我个人感觉没有太多的新奇之处,跟前面所表述的都是大同小异,所以在这里不做过多阐述,如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购买原著,细细品味。)

可关注公众号:科普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关于读书的问题,你有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