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只剪头发,别回家。

现在的电影只要题材选的好,票房和口碑立马就能双丰收。

单从宣传来看,宁浩和徐峥是聪明的,同档期的两部电影因为用力过猛,现在遭到了不少诟病。但从点映开始就积攒出来的良好口碑,真的是为第一个周末的上座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着雨的北京,从上午场到下午场一个犄角旮旯都不剩。各大公众号或踩或捧,有的甚至把剧情分析的头头是道,都可以颁发最佳剧透奖了。甚至还有公众号将这部电影过审上映当作中国电影迈上新台阶的一大步,认为广电总局松了口,电影崛起指日可待!恕我直言,写公众号的都是思维贩子、观点传销,永远跟风、永远热泪盈眶…简单的说,包括我自己,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换汤不换药,演员和剧情之间调和的好并不代表可看性高。前半部分的铺垫和后半部分的转变,都不可思议的处于意料之中。为了增加煽情点去设置浪费镜头的作秀情节,情感上升缓慢又可预见导致几度快要流出的泪水被生生憋了回去。故事感人,你们都哭了?对不起,我眼眶湿了,但哭不出来。

群体无疑是特殊的,从电影起源到现在,不止一百位导演去关注了特殊的群体—瘾君子、性工作者、精神病人、药贩子…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很多题材能被看到多数是源于镜头和制作手法上打了擦边球,再加上将某些镜头剪去的良好“认错态度”。《我不是药神》就是其中一位,它未偏重于哪一方,当然也未偏重于现实,它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游走,每每歪斜的将要触碰底线时就会被对方以观众无法拒绝的理由拉回原点。我们放下所有外围框架给我们的情感限制,认真思索。这部电影是否真的那么的优质?或者说,我们认同了它上乘质量的同时,有没有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

这个问题现在讲起来有点空泛,还是让我们从头捋一捋。当然为了还没来得及看电影的朋友,此文不涉及严重剧透,请放心阅读。

徐峥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从很小的时候看《春光灿烂猪八戒》到前段时间的《幕后玩家》,在很多玩票性质的演员堆里,徐峥能够保持对演戏的敬畏和认真,已经很不错了。这部剧的演员阵容还有他和宁浩的共同监制,都在向观众们说明:我们不走流量,我们走心。于是这份情怀,至少要值三十个亿。《我不是药神》的英文名叫做Dying to Survive,一个关于救命的故事。这部故事是有原型的,原型的名字叫陆勇。陆勇本身患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种病分为三个时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期期间还可以通过羟基尿、干扰素或者格列卫(片中叫做格列宁)等药物维持生命,一旦进入急变期,只能通过化疗去追寻虚无缥缈的生存希望,用片中吕受益的说法:就是等死。印度格列卫与瑞士格列卫的药性相似度达99.9%,但价格却是4000和23500的差别,原因在于印度格列卫是通过印度政府启用的“强制许可制度”为穷人专门制作的仿制药,直接绕过专利权被世界贸易组织所认可。这种具有真实药效的药在中国被禁售,甚至被称作假药,是因为它具有大厂商所生产的药没有的副作用和保障嘛?现实的复杂性在于,它并不简单。

回到电影中,程勇开始只是一个买印度神油的商人,最初走上走私药品这条路也是为了能够凑齐自己父亲的手术费。五百块一瓶的价格,卖五千块,还是比正版三万一瓶的药便宜太多了。找到了销售渠道,程勇自然而然的拿到了中国代理权。这时大家都是各自为阵—程勇要钱,吕受益、黄毛、刘牧师、思慧要命。有戏剧必定存在戏剧冲突,张长林才是当下骗子的典型代表。一番全情投入的表演,一个提前埋好的托儿,吃下去没有坏处也没有好处的淀粉丸,不知道让张长林赚取了多少黑心钱。上当的人图便宜也图心理安慰,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塞进别人的腰包。他们傻吗?如果吃得起三万块一瓶的药,谁会将生命随便寄托在根本没有胜算的希望上面呢?

但程勇无所谓,开始的他只是想赚钱,这是趟浑水,有人过来搅他所想到的是尽快撤退。

服装厂红红火火的办起来,一个月几十万的净利润,如果不是吕受益的妻子重新出现,程勇或许此生都幸福又美满的度过了。生活还不就是这样,当你觉得自己其实不需要去在意一些东西的时候,自然会有别人拿着钩斧,硬生生的劈开你的良知。吕受益自杀了,那个看到自己儿子就不想死了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儿子自杀了。从吕受益家吊唁完出来的时候,程勇的心里在想什么?自己当初给了这些眼睛希望,又亲手掐死了将要燃烧的光,这世界上不知道还有多少穷苦的人,为了不拖累家人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选择承受分别的痛苦,没力气和沉重的现实对抗。于是程勇又开始走私药品,并且选择不赚取一分钱。

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可现实却更加艰难,由于瑞士公司的施压,很快的,五百块一瓶的格列宁也买不到了。

两千一瓶的要么?要。

那我们卖多少?卖五百。

这真是个不缺英雄的时代,程勇或是在心理上过意不去,但每一个受惠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想必都将他奉为英雄。对于他们来说,程勇就是救了他们的命。黄毛、思慧、刘牧师又回到他身边,此时此刻,大家都不再为自己了,为的是电影的情怀。程勇问黄毛为什么不回家,黄毛一脸无所谓的说回去干嘛,他们以为我早死了,回去再吓着他们。带有极强调侃意味的一句话,很多人都心领神会的笑了。程勇也笑了,但还是劝他回家看看,并且提醒他把头发剪了。从过来人的角度看,程勇内心对家的认同感,不比任何一个人少。

黄毛把头发剪了,但他没能回家。他才二十岁,想多活几年,他有什么罪?

他没有罪,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都没有罪,警察也没有罪,瑞士格列宁也没有。

每个群体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维持应有的秩序罢了,不过其他的所有一遇到生命这个永恒话题,怎么就突然贬值了呢?从歹徒手中把你救出来保障你的安全的警察此刻成了冷血无情的代名词,公正和情感的偏颇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莫比乌斯环。瑞士制药公司几十几百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花费了四十五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人类可以抑制癌症扩散的巨大飞跃,因为很多人吃不起药,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唯利是图赚取人命钱的臭屁商人。为什么没人觉得患者有问题呢?包括我在内的百分之九十观影者,想必也都是负担不起一个月六万块治疗费用的大多数。贫穷的共感才是现象级话题的创造者。

索性电影的结局是好的,程勇坦然接受了对自己的惩罚,患者们从心里感激并且接纳了他,中国推进了制度的改革,格列宁也进了可报销的医保,瑞士格列宁仍旧保有专利一家独大。多么完美的大结局!既没有讲更加不公正的一面,也没有讲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更没有丝毫涉及现实中想要帮助他们的权力者收到的恐吓子弹…这如果再过不了审,我真的想象不到拿什么能更好的去宣扬二十一世纪核心价值观了。

我们还是需要这样一部电影。

在这样一个不缺英雄的时代,我们缺的是一份可贵的平凡。

我们需要有人来帮助我们记录身边的美好,歌颂普通人身上的平凡之光。

时代太嘈杂,太多人想要去抓住并且留下片刻的浮华。游离在现实和荒诞之外的故事,也恰恰是我们完成一次次心灵旅程的必要因素吧。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

我们在情感中被牵着鼻子走,接纳一些被动的观点,但永远不要忘记了思考的本质。

这是一个群体的群像记录,是穷苦生活的悲凉衍生。口罩下面挡着的是因为异样目光和渺茫希望丧失微笑能力的脸,心口跳着的是一颗感恩又千疮百孔的血肉之心。无论题材怎么特别,关注点怎样巧妙,故事的主角永远是有血有肉有苦有泪的活生生的人。我们在讨论独特的魅力时,他们正被这份独特所加持。我们身边千千万万的黄毛被标签所累,就算自己下定决定剪掉黄毛回到家人身边,想去过眼里炙热渴望着的平凡的生活…能够得到这个机会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黄毛,头发剪了就剪了吧,现在还不是时候,回家就算了吧。

至于未来,如何走向是我们抉择的,而不是一部或者几部避重就轻的电影可以决定的。

如果你还咽的下这口鸡汤,记得多读书,永远不要在恐惧面前,丢了自我判断和善良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毛,只剪头发,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