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的运用

当一个方法中的匿名类或者局部内部类需要访问方法区域中的变量时,该变量参数必须定义为fina。

追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作用域中变量的生命周期导致的。

首先,内部类和外部类其实是处于同一个级别,内部类不会因为定义在方法中就会随着方法的执行完毕而跟随者被销毁。问题就来了,如果外部类的方法中的变量不定义final,那么当外部类方法执行完毕的时候,这个局部变量肯定也就被GC了,然而内部类的某个方法还没有执行完,这个时候他所引用的外部变量已经找不到了。如果定义为final,java会将这个变量复制一份作为成员变量内置于内部类中,这样的话,由于final所修饰的值始终无法改变,所以这个变量所指向的内存区域就不会变。说的比较糊涂,以下是高手A的 语录:

1)从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上:局部内部类(即:定义在方法中的内部类),由于本身就是在方法内部(可出现在形式参数定义处或者方法体处),因而访问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形式参数或局部变量)是天经地义的.是很自然的
2)为什么JAVA中要加上一条限制:只能访问final型的局部变量?
3)JAVA语言的编译程序的设计者当然全实现:局部内部类能访问方法中的所有的局部变量(因为:从理论上这是很自然的要求),但是:编译技术是无法实现的或代价极高.
4)困难在何处?到底难在哪儿?
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与局部内部类的对象的生命周期的不一致性!
5)设方法f被调用,从而在它的调用栈中生成了变量i,此时产生了一个局部内部类对象inner_object,它访问了该局部变量i .当方法f()运行结束后,局部变量i就已死亡了,不存在了.但:局部内部类对象inner_object还可能一直存在(只能没有人再引用该对象时,它才会死亡),它不会随着方法f()运行结束死亡.这时:出现了一个"荒唐"结果:局部内部类对象inner_object要访问一个已不存在的局部变量i!
6)如何才能实现?当变量是final时,通过将final局部变量"复制"一份,复制品直接作为局部内部中的数据成员.这样:当局部内部类访问局部变量时,其实真正访问的是这个局部变量的"复制品"(即:这个复制品就代表了那个局部变量).因此:当运行栈中的真正的局部变量死亡时,局部内部类对象仍可以访问局部变量(其实访问的是"复制品"),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局部变量的"生命期"延长了.
那么:核心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使得:访问"复制品"访问真正的原始的局部变量,其语义效果是一样的呢?
当变量是final时,若是基本数据类型,由于其值不变,因而:其复制品与原始的量是一样.语义效果相同.(若:不是final,就无法保证:复制品与原始变量保持一致了,因为:在方法中改的是原始变量,而局部内部类中改的是复制品)

当变量是final时,若是引用类型,由于其引用值不变(即:永远指向同一个对象),因而:其复制品与原始的引用变量一样,永远指向同一个对象(由于是final,从而保证:只能指向这个对象,再不能指向其它对象),达到:局部内部类中访问的复制品与方法代码中访问的原始对象,永远都是同一个即:语义效果是一样的.否则:当方法中改原始变量,而局部内部类中改复制品时,就无法保证:复制品与原始变量保持一致了(因此:它们原本就应该是同一个变量.)

一句话:这个规定是一种无可奈何.也说明: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受到实现技术的限制的.这就是一例. 因为:我就看到不少人都持这种观点:设计与想法是最重要的,实现的技术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你作出设计与规定,都能实现

后来高手B和A干上了:

6的理由很牵强了。
“当变量是final时,通过将final局部变量"复制"一份”
这不是final的理由,因为从编译实现上,当普通局部变量传给匿名类的时候同样可以“复制”。
其实就是传给匿名类的构造方法,使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和匿名类中同时拥有这个对象的引用。


但真正的原因就在这里,当外面的方法重新赋值的时候,不影响内部类的句柄指向那个对象,
即外部的变量指向A而匿名类的变量却指向B了,这才是不能接受的结果。
因为从源程序上看它们是同一变量。


详细帖子是:http://topic.csdn.net/u/20090217/13/f1727a3c-766d-49c2-b68c-d3b5e154cb6e.html


另外附上一个从内存分配和垃圾回收来解释这个问题的,说的比较绕,不过有些还是有点参考意义的:

http://blog.csdn.net/onisland/article/details/5807637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