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人类倾倒的价值观何以修正

图片发自App

名著之所以堪称名著,除了华丽的文笔,精彩的剧情,鲜活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类社会的深思。《欧也妮葛朗台》虽写于二百年前,但巴尔扎克对当时社会的剖析,对人性的思考,仍值得现在的我们去品味。

巴尔扎克在文中这样说:金钱取代门第成为权利的象征,财富的多寡成为划分等级的新标准。于是对金钱的贪欲潜入人们的灵魂,许多新的社会矛盾便由此产生。

葛朗台老头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代,正处在资产积累初期,人类社会大洗牌,资源再分配,没落贵族的土地到了资本家的手里,精明的商人们得以疯狂积累资产,为了追逐金钱,他们无所不用其极,贩卖人口、贩卖鸦片、放高利贷……尽显人性之丑恶。

不过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倒也不是个恶人,他只是单纯的追逐金子,生活清苦,只进不出,好似貔貅,在他看来金子比妻子和女儿更重要,妻子生病都不舍得花钱请医生,为了让女儿放弃对母亲财产的继承权,才原谅了女儿把金子私自送给心爱之人这一过错,哪怕这些金子只是他全部资产的九牛一毛,而且这些金子还是葛朗台老头事先送给欧也妮的,但在吝啬鬼葛朗台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

在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是个彻头彻尾的守财奴,之所以称之为奴,是因为他的思想已完全被金子所占据,左右着他的行为,为此还丢掉了人类最重要的东西——情感。葛朗台一生积累了一千七百多万法郎,按金价折算,相当于十多亿人民币,可以说他是个成功的商人,每天端详着满屋子的金子,或许在他自己看来是幸福的,但读者们不会去赞扬他的精明,也不会羡慕他的富有,而更多的是可怜他,可怜他情感匮乏的一生。

像葛朗台如此的吝啬鬼,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存在,但应该很少,我想巴尔扎克用文字创造出这样一个极端的人物,在讽刺社会现象的同时,也是想唤醒人们对人生的更深层次理解,金钱只是一种商品,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一味的追求金钱,人缺失了感情,社会矛盾也容易被激化,只有拥有饱满的精神和感情世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欧也妮的前半生受父亲约束,生活枯燥无趣,帅气时髦的夏尔打开了她的心扉,她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追求。即使后来夏尔辜负了她的感情,但她对生活的理解已不似从前那么单调,父亲去世后,她真正获得了自由,办学校、办养老院、建图书馆,一心做慈善,顺着自己善良的心去生活,我想她真正找到了属于她的幸福。

巴尔扎克在文中一直称葛朗台为箍桶匠,我想在他看来葛朗台再有钱也仅仅是个小人物,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自己对金子的占有欲,他的富有没有给他所在的镇子带来任何的好处,相比于封建时代,这里的人民生活没有得到任何的改观,统治层由原来的贵族和教廷,换成了资本家,转换了角色,但不变的是人的欲望依然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资源仍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巴尔扎克领悟到: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

同时他也无奈的发现:试问哪个人没有欲望,哪种社会欲望可以不靠金钱得到满足的?

这是矛盾的两句话,细想来,这一矛盾在现今社会依然凸显。

人类最初通过划分等级对社会进行管理,顶层人物逐渐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资源,但纵欲无度,毫不顾忌底层民众,后来的大革命强调民主共和,金钱打破旧时代的等级制度,资源重新分配,钱多者身居高位,久而久之,资源又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里,时至今日,社会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究其原因,依旧是人的欲望,当今时代,再贵的衣服包包都有,汽车游艇飞机,只要有钱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房价不停的增长,再贵的房子都有人去买单,高度发达的科技,丰富的物质资源,让人类的欲望无限放大,就像巴尔扎克说的那样,这一切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可怕的是,赚钱能力成了现在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如果这样去衡量医生、老师、官员、科研人员的能力,他们自然会向着更赚钱的方向去发展,医生为了赚钱多开药与医药代表串通一气,老师更在乎更高的职称、多些课外辅导,官员更关心如何升迁,科研人员更多的是给自己贴金以便多拿些称号和奖项,这些都是与本职工作背道而驰的,但这不能把责任归结到个人头上,毕竟现在依旧是金钱划分等级的时代,普通大众还谈不上赚钱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更多的也许是满足自尊心吧,都想多赚钱,毕竟谁都不愿意被看成失败者。面对此种境况,我们也不是束手无策,比如对待各行各业,各种职务的工作人员,我们都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也不要去论身价,不是每个人都是商人,都精通于赚钱之道,给予社会正能量的人都应该得到鼓励和赞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纠正社会的价值观。

什么会是推翻金钱成为划分社会等级的新的衡量标准呢?我想或许是思想觉悟吧,精神上的富足,才是未来人们追求的目标,做个极端假设,当人类真正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有的生活所需都信手捏来,金钱已没有意义,此时,人与人之间除了自己的思想还有什么是不同的呢?谁的思想更广阔,谁就拥有的更多,此话拿回现实也行的通。试问,同样百年的寿命,广阔的思想是否更值得我们去追求,当步入晚年,发现对世界少了如此多的认知,是否会感到惋惜……

以广阔的思想认知世界,在已知的世界里寻求自己向往的领域,实现自己的心愿,当人生充满着对自我实现的向往,哪还有精力去理会世俗的欲望。所以消除社会矛盾靠的是人们思想境界的提升,而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则是更多的去沟通和思考。

我想读书会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此,阅读本身就是在和作者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同时线下读书会也为我们提供了和自己生活圈子外的人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在沟通和交流以后,自己的思考也是顺势而为,这样就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思维和眼界。

用开放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如此纷繁多姿,总有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角色,总有能够满足自己内心向往的领域,葛朗台为了少交门窗税用砖封堵了所有的窗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我们应该做的是打开心灵的窗户,接收更多的信息,寻求自我实现。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德,当心中有月亮,金钱何足道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人类倾倒的价值观何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