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学芸:做时代的讲述者

这是两年前读作家尹学芸的《李海叔叔》后写的一篇小文,刊登在地方某报纸。

至今,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带有浓郁的乡土时代烙印,就像“轴”导演丁晟一样,关注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

今年8月份,作家尹学芸的这一篇中篇小说《李海叔叔》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尹学芸:做时代的讲述者_第1张图片
《收获》2016年第一期

最近读了蓟州作家尹学芸的中篇《李海叔叔》(《收获》2016-1)。仿佛是听妈妈讲长辈们的故事,家长里短,引人入胜,一口气读完。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县城的“右派”李海叔叔,用他白面书生“高大上”的模样和带着奶香味的糖,轻而易举地“忽悠”了“我”家乃至整个村子,与父亲结拜兄弟后两个家庭的发展史。一个是有着体面大厂八级钳工工作的“有身份”的李海叔叔,一个是贫穷而勤劳善良的地道农家,逢年过节,李海叔叔总是空手而来,满载而归,毫不愧疚地从这个贫穷的家里带走他们精心筹措来的粮食豆子瓜果、钱,甚至是借来的鸡蛋。没有任何血脉亲情的两家人,久而久之由亲密到淡漠,相互仰望、彼此支撑着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两家人的孩子们各有所成,意外重逢,却分外尴尬。但善于反省的“我”却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成就了自我。

尹学芸这个小说最吸引我的起码有三点:一是她的语言灵透、生动,十分贴切而细腻,生活化的字里行间,仿佛一块磁铁让乡里长大的我情不自禁地产生共感。《李海叔叔》中写吃:“父亲和叔叔吃完,盆里就只剩下井拔凉水空空荡荡,还有寸把长的一节面条飘呀飘”,“叔叔还特意赞扬了那卤,炒了两个鸡蛋放到炸好的花椒油里,那种香味简直要把房盖顶了去,不好吃才怪”;写情:“父亲可以散尽钱财,却没有舍下儿女”“有爱情也不行”“二十块钱仿佛就是一座桥,连接了以往所有岁月的坑坑洼洼”……三言两语,就把意思讲得淋漓尽致,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有如亲眼所见,让你丝毫不会怀疑这故事是编出来的。《李海叔叔》就是“从土里长出来的”,“用种庄稼的办法码出来的”,是作家“在岁月经纶里旋转”积蓄的功力,也是敲开读者心扉的第一把神秘钥匙。

二是结构自然徜徉,在娓娓道来、波澜微漾的文静中不失跌宕起伏。尹学芸说自己是“一个业余的文学创作者”。或许天生灵性,天赋异禀。《李海叔叔》故事中的两家人从头至尾始终“像只陀螺,按照自身的逻辑盘桓着向前”,吞吐自然,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顺畅有序地上演着上一辈隔壁邻居般的生活现实,浓缩了两代人从乡村到城市的世间百态和复杂情感,还有爱情纠葛,背后的人性。

三是乡土情怀浓郁而低调,清新又明丽。《李海叔叔》故事情节完全出自作家生活现实,故事里处处洋溢着蓟州的山山水水、柴草乡情,既讲上一辈人的往事,也在讲现代人的精神生态,将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人文变迁。家乡过去虽然“穷苦”,却从不失热爱。作为土生土养的尹学芸,固然将这种醇厚质朴、内敛丰沛、干净秀娜的情感化作笔尖文墨,寄情于作品之中。

小说是现实的投影,读尹学芸的《李海叔叔》,可能会发现你或者身边长辈们不同版本的真实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尹学芸:做时代的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