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才能看清本质

透过现象才能看清本质_第1张图片
person.jpg
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四十六天

昨天提到价格受到人为干预后,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今天来聊一聊另外一种情况,过剩,先来看下定义:

过剩是指,商品的价格被人为地抬高,以至于卖家必须搭配其他的竞争手段或者服务,才能把商品卖出去的现象。

过剩形成的原因不是供给过多,而是价格被人为拔高的结果。

这个想象其实很常见,政府为了扶持一些新兴产业,重要产业,往往会有高额的补贴,最终的结果,基本导致过剩。

新能源现在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计划,各种针对行业的扶持政策频繁发布,和我们最接近的,就是电动汽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即便电动汽车的价格会贵一些,但是政府有补贴,补贴后实际购买价格是便宜的,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购买电动汽车,厂家看这么多人买,于是就开足马力,尽最大能力地生产。在这里,政府实际上人为地抬高了电动汽车的市场价格。

当然,政府的补贴资金是有限的,于是针对不同的生产厂家、不同的汽车类型,补贴政策是有规范要求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符合要求。

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补贴,厂家们肯定是想尽一切办法,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尽量去满足补贴的标准。

既然补贴资金有限,所以越早符合要求,拿到补贴的概率肯定越大,于是厂家们就开始寻找各种办法钻空子。

在生产环节,能省的步骤尽量省,只要表面上能符合标准就好;在申请补贴环节,能打通的关系尽量打通,毕竟,标准是人定的,领导有最大的决定权。大家的重点不是在提高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努力去开拓市场,而是把精力放在了这些旁门左道上,资源价值产生了严重的耗散。

最终造成的结果是,生产出一堆电动汽车,造成了整个行业的过剩,并且,很多车的质量还不达标,纯粹是为了凑数。看起来一个好的扶持政策,最后却催生了整个行业的泡沫,而且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逐步降低、直至最后取消补贴,鼓励厂家将精力花在提升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上,靠技术降低成本,直到价格能和普通车辆竞争为止,让市场来做最终的决定。

很多国家其实都有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农产品过剩的现象,包括我国之前的钢铁产能过剩等等现象,最终的解决办法,无非是减少补贴,限制产量,或者让生产者们自行处理。这时候,生产者往往造成亏损,整个社会消耗掉了巨大的财富。

很多时候,一个政策、一项新规的出台,意味着一个新的机会,但与此同时,机会的背后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就像前面说的电动汽车厂,早发现补贴政策的好处,早生产,大概率是赚钱的,等到大部分人都意识到补贴让人有利可图的时候,你再进入,等你生产出来,可能补贴就没了,这时候,你就会亏的一塌糊涂。

很多项目其实也是一样,不能只看表面想象,要进入深层次的分析,好处会不会一直持续?收益会不会一直稳定?这个机制能不能长久地运行下去?

只有认真分析,看清事物背后的本质现象,才能尽量避免踩坑。

你可能感兴趣的:(透过现象才能看清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