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结构---顺序 链式 索引 散列

存储结构分四类: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

顺序结构和链接结构适用在内存结构中。

索引结构和散列结构适用在外存与内存交互结构。

顺序存储:在计算机中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各个数据元素,称作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特点:

1、随机存取表中元素。

2、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元素。

链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它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因此它没有顺序存储结构所具有的弱点,但也同时失去了顺序表可随机存取的优点。

特点:

1、比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储密度小 (每个节点都由数据域和指针域组成,所以相同空间内假设全存满的话顺序比链式存储更多)。
2、逻辑上相邻的节点物理上不必相邻。
3、插入、删除灵活 (不必移动节点,只要改变节点中的指针)。
4、查找结点时链式存储要比顺序存储慢。
5、每个结点是由数据域和指针域组成。

索引存储: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来标识结点的地址。索引表由若干索引项组成。

特点:

索引存储结构是用结点的索引号来确定结点存储地址,其优点是检索速度快,缺点是增加了附加的索引表,会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

散列存储:散列存储,又称hash存储,是一种力图将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关键码之间建立确定对应关系的查找技术。

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节点的关键码值决定节点的存储地址。散列技术除了可以用于查找外,还可以用于存储。

特点:

散列是数组存储方式的一种发展,相比数组,散列的数据访问速度要高于数组,因为可以依据存储数据的部分内容找到数据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进而能够快速实现数据的访问,理想的散列访问速度是非常迅速的,而不像在数组中的遍历过程,采用存储数组中内容的部分元素作为映射函数的输入,映射函数的输出就是存储数据的位置,这样的访问速度就省去了遍历数组的实现,因此时间复杂度可以认为为O(1),而数组遍历的时间复杂度为O(n)。

一知名IT公司关于线性表散列存储的笔试题

已知一个线性表(38,25,74,63,52,48),假定采用散列函数h(key)=key%7计算散列地址,并散列存储在散列表A[0..6]中,若采用线性探测方法解决冲突,则在该散列表上进行等概率成功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_(52)____ 。

(52)A.1.5 B.1.7C.2.0D.2.3

解析:

我们首先必须要知道在建立这个散列表时,每个数据存储时进行了几次散列。这样就知道哪一个元素,查找的长度是多少。

散列表的填表过程如下:

首先存入第一个元素38,由于h(38)=38%7=3,又因为3号单元现在没有数据,所以把38存入3号单元。

接着存入第二个元素25,由于h(25)=25%7=4,又因为4号单元现在没有数据,所以把25存入4号单元。

接着存入第三个元素74,由于h(74)=74%7=4,此时的4号单元已经被25占据,所以进行线性再散列,线性再散列的公式为:Hi=(H(key)+di)% m ,其中的di=1,2,3,4...。所以H1=(4+1)%7=5,此时的单元5没有存数据,所以把74存入到5号单元。

接着存入第四个元素63,由于h(63)=63%7=0,此时的0号单元没有数据,所以把63存入0号单元。

接着存入第五个元素52,由于h(52)=52%7=3,此时的3号单元已被38占据,所以进行线性再散列:H1=(3+1)%7=4,但4号单元也被占据了,所以再次散列:H2=(3+2)%7=5,但5号单元也被占据了,所以再次散列:H3=(3+3)%7=6,6号单元为空,所以把52存入6号单元。

最后存入第六个元素48,由于h(48)=48%7=6,此时的6号单元已被占据,所以进行线性再散列:H1=(6+1)%7=0,但0号单元也被占据了,所以再次散列:H2=(6+2)%7=1,1号单元为空,所以把48存入1号单元。

如果一个元素存入时,进行了N次散列,相应的查找次数也是N,所以38,25,63这三个元素的查找长度为1,74的查找长度为2,48的查找长度为3,52的查找长度为4。所以平均查找长度为:(1+1+1+2+3+4)/6=2。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