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孵化器之二本毕业,两年从月入1500到年入30万,原来她是“这样”做到的。

新媒体圈子里,总是不乏一些励志的逆袭故事。


大牛孵化器之二本毕业,两年从月入1500到年入30万,原来她是“这样”做到的。_第1张图片
大牛孵化器,与优秀的人才结缘。

小编有时候也会好奇,新媒体对一个普通人的改变真的能有那么大吗?那些能通过做新媒体最后月入 X 万的,在其他行业内照样也能做到风生水起吧。


大牛孵化器之二本毕业,两年从月入1500到年入30万,原来她是“这样”做到的。_第2张图片
大牛孵化器,与优秀的人才结缘。


直到小编结识了拇指君。

拇指君现在是一个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公众号的主编,从0到1组建了拇指阅读的内容团队,写出公众号的第一篇 10W+,还创造了公众号从 0 到月流水 20W 的成绩。

但是谁又能想到,仅仅是两年前,拇指君还只是一个月薪 1500,做着擦马桶、叠被子等脏活累活的酒店客房实习生。

新年快到了,身边不少做新媒体的朋友感到焦虑爆棚。年初给自己立的 flag 全部倒下,升职加薪却遥遥无期。

今天,小编特地邀请了拇指君分享她的经历,用最诚恳的自我剖析,给大家打一剂焦虑抑制剂。

大家好,我是「拇指阅读」的主编拇指君。

前段时间,中国平安发布了《2017 国民财富焦虑报告》,报告表明:82%的人正处于中高度焦虑中。

这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自己。当时的我从一个不知名的二本院校毕业,在酒店做过打杂的服务生,也尝试做过专业对口的导游,处处碰壁之后,拿着 1500 元月薪的我,陷入了无穷的焦虑与迷茫。

汪涵说:“年轻人应该勇敢一些,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只有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事情,才能摆脱随波逐流带来的焦虑与迷茫。”

我对这句话感触很深,我格外感谢当年的自己,勇敢地尝试了新媒体,最后找到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

升任主编、带领团队、月入3W,要知道在以前,这些我从来不敢想象。

现在的大号主编,曾经的内向患者。

职场上有句话叫:三分能力,七分人脉。很可惜,我是个天性不善社交的人,简单点说,是个内向患者。

为什么说是“患者”?因为从小七姑八姨一坐下来,就会跟我说:你这样的闷葫芦,以后走上社会可怎么办!

上学时不爱扎堆,于是总有同学老师热心肠地开导我:你要开朗一点啊!

我觉得我糟糕透了,又闷又无趣还有点自闭。

上大学时,我觉得我得治病了,我开始疯狂参加各种社团选举,各种乱七八糟的辩论、演讲。

那时候我的座右铭就是: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自己多优秀?

后来我发现,竞选时装得热情大胆,当上社长后我依旧无法跟大家打成一片;

辩论台上,对方辩友伶牙俐齿地吓人,到我这就满脸通红,背好的稿子磕磕巴巴只说了一半。

治疗失败了,原来内向和自我否定,是藏不住的。

带不动气氛的导游,

却有魔力让公众号涨粉10倍多

因为学的是旅游管理,毕业后当过导游,结果因为不会带动气氛被人投诉;


大牛孵化器之二本毕业,两年从月入1500到年入30万,原来她是“这样”做到的。_第3张图片
大牛孵化器,与优秀的人才结缘。

在酒店实习,因为不够主动热情,被安排在了客房部,每天叠被子擦马桶,一个月只拿1500块钱。

那会儿我用的手机还是大一时花600块钱买的,用了4年已经破破烂烂,有次同事问我借去用,他接过手机时明显愣了2秒,那2秒,让我觉得像是被人扇了一下。

于是我咬咬牙攒了两个月工资,买了部1800块钱的新手机,还是分期付款。第一笔刚付出去,就收到一条银行短信:余额8.44元。

一味勉强去做不擅长的事,只会把自己逼到墙角,我可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了......

偶然间,听朋友提起她在做公众号运营,一瞬间我有种整个脑子都被点亮的感觉,也不懂这是干嘛的,还专门百度了一下。

索性这一行门槛不高,我试着投了简历,一周后,居然真拿到了编辑助理的offer,负责协助运营一个行业分析类的公众号。

入行不容易,有些事,就只能做到别人前头去。

不懂不会,就拼命地研究别人是怎么做的,把行业前500强的公众号,全都拉出来分析了个遍;每天额外花5个多小时休息时间看书、看专业文章、听线上课,到处恶补专业知识,总结同行的经验。

渐渐地,我还真发现这里面是有门道的。

于是我试着去给公众号做了一些改变,包括改变刻板的文风,去跟用户进行深入沟通,试着做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和活动......

半年后,公众号的粉丝涨了10倍多,我也成了这家机构的主编,进入了核心管理层。

我写的行业分析文,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专业认可。36氪、新京报研究院、怒马等很多行业机构开始纷纷转载我的文章,很多同行大V也主动来加我微信。

我这才发现,那些所谓不好的性格,并没有真正伤害我。

就像汪涵说的:“你从来没有见过一株小草,在一株大树旁边会多么地自卑,低下头颅不敢往上生长。”

真正伤害我的,是内心的自我怀疑,和一个错误的方向。

公众号流水从0到20万,

不过用了 6 个月

就连垃圾都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何况是人。

再后来,我接手「拇指阅读」担任主编,想在文娱号上做一些实践。因为之前它荒废过一段时间,从内容到盈利,一切几乎从零开始。

我写的文章《<爸爸去哪儿>陈小春:最好的家教,是一场幸福的婚姻》,被HUGO,十点读书、悦读文摘等上百个大号转载。

「拇指阅读」有着高质量且庞大的粉丝群,却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变现路径。经过艰辛的调整,目前拇指阅读每个月的纯收入,已经达到了 20 万。

而我的收入,也早就跟着翻了10倍不止。

我的 “内向病” 并没有治好,我只是找到了自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有种说法叫:现在不关心比特币,就如十年前不关心房产。

我觉得这话也可以改一改:现在不做公众号,就像十年前错过了淘宝,八年前错过了微博。

公众号世界从来不缺神话,你大概也听说过,月薪5万的90后助理,咪蒙68万一条的广告,年糕妈妈一天2000万的电商销售额,同道大叔转手把号卖了1.78个亿......

借用薛之谦的一句话:“这个时代的自媒体发展,已经足够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才华。” 它是如今普通人突破阶级,实现自我最快的方式。

在这里,我们大可不必觥筹交错,也没有任何专业限制,我们只要愿意表达自我,掌握一定的方法,就会有人喜欢,有人认可,顺便赚到足够的钱。

最近这半年来,我开始自己带团队,很多比我小一两岁的同事,眼里几乎都闪烁着迷茫。

但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依旧自顾埋头做事,后来几个实习生陆陆续续走了不少。

其中有个女孩子,走的时候找她谈话,我都还没开口呢,她腾地一下就哭了,说:“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就是什么都做不好......”

我突然像是看到了一年多以前的自己,茫然不知所措,渴望有个人能出来拉我一把。

我意识到,他们大可不必跟我一样,走那么多的弯路。

如果我能把自己这一年多来的经验和方法,做一个系统的梳理,或许能更快地带大家度过迷茫期。

过去两个月,除了维持「拇指阅读」的日常运营,我还在没日没夜地梳理提炼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一边梳理,一边传授给团队伙伴、同行好友,他们的进步,甚至偶尔的10w+爆文,不断鼓励着我把这套东西打磨得更加完善。

我把这些经验和方法,按照专业的课程研发方式,梳理成了8个板块,共40个大的知识点,包含了一个人从小白到大V需要掌握的所有技能。

大牛孵化器,与优秀的人才结缘。

所有的才华和热忱都不应被辜负。

我希望更多对公众号有兴趣的朋友,都能快速获得这些技能,找到你在世界的正确位置,获得恰当的回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牛孵化器之二本毕业,两年从月入1500到年入30万,原来她是“这样”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