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红河

有句话说:“一个城市最有味道的地方,是农贸市场。”没错,农贸市场就是餐桌的缩影,酸甜麻辣,咸淡苦都可以在此找到注脚。民族的特色与交融亦可在此找到对应。每个人的胃口和食物偏好可以从他的菜篮子中找到印证。

在红河的农贸市场你会看到很多花——攀枝花、玉合花、石榴花、芭蕉花、鞭炮花、鼠皮花、柴花(长在木柴上的寄生植物的花)、苦菜花、香花、苦刺花……你没有看错,他们这时候没有在枝头,它们要去餐桌。据说有人全以花为食材,烹制了一桌30种花的花宴,够诱惑人的吧。到这儿你不得不感叹自己的知识太少了,不来这里的你只能感叹自己没有口福。

你还会看到很多野菜——野生择耳根(也叫鱼腥草)、苦槐菜、水芹菜、苦马菜、苦菜、蕨菜、臭菜(用来煎鸡蛋)、甜菜、木果菜、细芽菜、皂角叶……他们长在田边地角的时候或许你见过他们,但是你没有想到的是经过红河人民的烹饪方法之后,他们也可以华丽转身登上人们的餐桌,赢来赞叹的眼光。

你还会看到很多的虫子——蜂蛹、竹蛆、臭屁虫(长在荔枝树上的一种虫)、知了、蚂蚱……这些你觉得有点奇怪的东西,经过油一炸,立马变成了他们餐盘里的家常菜。也许你会因为害怕而第一口不敢咬下去,但是你勇敢的尝试了第一口之后你就不会拒绝第二口。

还有你会看到很多的豆腐,有一小块一小块的,一块钱可以买十二块;还有一长条一长条的,两块钱买一条。还有一种是用一种特殊工艺制作的包浆豆腐,外表看不出特别,但经过炭火的炙烤,那就是另一种味道。

红河的米线是用红米制作的干米线,比其它地方的要细,吃起来比较有嚼劲。卷粉则是白米七十二变之后的翩翩身影。天气热的时候,将之切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加上特制的佐料,那一份辣爽,那一份细滑,那是阔别家乡多年的游子心底最深的眷恋。

全世界的大饭店应该都是一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装修,细心周到的服务,精细考究的菜肴,但是红河最有味道的吃处不在饭店里, 而是小巷里的只有2个炕架一个煤气灶几乎没有任何装修的小豆腐摊里。这样的地方有时候被叫做“苍蝇馆子”,因它的接地气而散发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红河的街头路尾你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我喜欢那小巷,有青石板铺就的斑驳台阶,还有民国时代留下来的窄窄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门。店主是两个四十岁多岁的女子,一个负责为客人们炒饭,拌凉卷粉凉米线,一个则负责为顾客烤豆腐。来吃饭的多是忙不得做饭的上班族和外地来的观光客。吃的东西也很简单,就是烤新鲜豆腐,烤臭豆腐,烤包浆豆腐,烤石屏豆腐。如果要说有特别可能就是那蘸水了吧:新鲜小米辣加蒜油加酱油,还有就是盐、味精、花椒等。还有另外一种烤味也很有特色,那是红河本地产的小洋芋。这种洋芋最大的就鸽子蛋大,小的像玻璃弹珠那般,先水煮之后,剥皮,放在烤架上只需片刻,就可以尝到和大土豆不一样的美味了。

我喜欢那种热闹的氛围,客人们围坐在炕架旁边,等着冒着兹兹热气烤熟的豆腐放在装着蘸水的小碟子里,当豆腐和唇齿相遇的时刻,是辣,是烫,也是香,更是自己味蕾品尝生活的味道。人多起来的时候,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都会主动挪一挪,让新来的人坐下。有时候店主忙不过来,顾客们也不介意的就客串起了店主的角色,自己放佐料,制作蘸水,自己翻烤着炕架上的豆腐。

我喜欢那种交流的感觉,一边品尝着豆腐的味道 ,一边天南海北的侃着大山。有时候三五个朋友聚在一起也喜欢来这里吃吃烤豆腐,拌一碗凉卷粉,就着本地特酿的焖锅酒,聊着生活。时间就在此起彼伏的翻豆腐的动作里化作了温暖的记忆。

建在山顶的小城红河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当年走马帮,走盐帮的人到了这里都要歇歇脚,打个尖,垫一下肚子,然后继续赶路,于是这种简单不费时间的吃法就流传了下来。喜欢用豆腐来做烤料也是因为豆腐不容易坏,即使坏了也别有风味。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是因为挨着盛产豆腐的石屏和建水,所以烤豆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味道也越来越好。

总觉得自己的文字很拙劣,描述不出红河的味道。如果你想要在文字之外,品尝到他的味道,那就出发吧,我在这儿等你!(2014年3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在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