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思想的人

做有思想的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经常听到这句话,“有能力的话就要送孩子到美国念书,这样对孩子的未来比较好”,为什么呢?在1900~2001年诺贝尔科技、经济奖获得者全世界共534人中,美国有230人,占43%,而中国人获奖人数极少。并且美国人获奖比率还呈上升趋势。还有人统计了1999~2001年世界3所一流大学与中国6所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一流大学在《自然》、《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结果是,6所中国一流大学总和只有20篇,还不及哈佛一所大学的零头(399篇)。“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不过我从这篇文章《一名美国老师眼中的中美学生差异》(美国老师眼中的中美学生差异)中得到一些思路。这位老师上课碰到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很少主动思考问题,缺乏足够得自信。因为我们从小语文课没教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是美国教育体系的基石,其表现之一就是全面而非片面地理解事物。片面理解一件事就像阅读一本书的后半部分;你知道故事的结局,却错过了中间所有精彩的情节。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得弄清楚它“从哪里来”及“如何应用”。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关于过程和成长的。如果学生只获取了结论却不知如何应用,他们很快就会忘掉,就像一个没有证明过程的方程,一个没有冲突的美满结局,没有任何成就却获得的奖章。如何学会批判性思维呢,这本书《学会提问》给出了一个很好得路径。据说这本书在美国大学生中人手一本,并且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之作。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夸张 —— 这本书已经再版 11 次了。

做有思想的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会提问》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批判性思维,整本书结构清晰。全书分为 12 章,第 1 章介绍 如何学会提出好问题,第 2 ~ 12 章介绍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这本把它当思维领域的”圣经“,就要求我们仔细研读,认真体会,最终极是拿来践行。

          这本书告诉我们对自己所见所闻如何回应,有两种方法。一是一股脑地接受一是提出较有力地问题自行做出评判。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做第二种选择的人,而这一切就从批判性思维开始,说得形象点,就是“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有问题相伴”。批判性思维是本书使用的一个术语,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激发我们向这种思维的三个方面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有一套相互关联的、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其中还提到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思维:海绵,吸收,知识储备,相对被动;淘金,筛选,知识互动,提问的态度;两种思维应用上理应对立统一,而我们似乎只被教会了前一种,小学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对知识渴求”,导致了我们现在的海绵式思维,不能给我们提供如何取舍信息和观点的方法。对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来说,我们能应对自如。但是问题一涉及到人类行为和这些行为意义的时候,情况就变得截然不同,它们仅有参考答案,只有可行解而非最优解,我们无法应付这些,因为我们的思维仅仅局限于被动吸收的外界的一些信息。

        我们活在当下,肯定要把握住现在。但我们不甘心,我们还要活在未来,就为了超越80%的人,过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思想改变行为,行为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


做有思想的人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