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最美

今天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给人一种明亮清澈的感觉,早晨在公交车上冬日里暖暖的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那是一种很好的感觉。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出差,在公司忙些杂项的任务。有了些许的时间考虑一年来的生活感悟,工作和非工作的方方面面,写下来更好沉淀。


前几天看了篇文章,《35岁以后的大龄程序员,正处于怎样一种状态?》里面采访了几位同行前辈,了解些他们的目前的职业及生活状况,里面有他们的焦虑迷茫及他们的自信激情,也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缩影。关于我们以后都要面临的职业走向的问题,结合前辈们自身的经历,总结了相关建议。


如果按照世界职业规划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舒伯对人的生命阶段的定位,25岁-44岁职业上的发展课题应该包含:
稳定于一项工作
确立自己将来的保障
发现适当的晋升路线
如果我们把25岁到44对再做一次细分的话,31岁到44岁就应该处于安定期,这个阶段可晋升的上升空间已非常有限,
所以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在这条路线上获得保障,再去不断补充新知识,增加自己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很重要。

大龄程序员在选择工作时,首选要认清自己,再去选择环境和公司。比如先确定自己是属于比较有激情、活力、愿意终身学习新技术的那一类人;
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脱离一线技术,想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的那一类人。

如果是第一种,可以选择一家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将自己的技术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如果是第二种,就选择那些组织架构相对臃肿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盘子够大且没有太多坑需要踩,因此对年龄稍大且有丰富经验、能安于现状、踏实做事的人存在一定需求。

其实不光是程序员,「大龄恐惧症」几乎是互联网行业里每个岗位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世界的变化太快,谁也不知道下一场取代互联网的变革何时会来。
排除这种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一个人最大的恐惧,还是由对自我认知的缺失引起的。



综上,我认为未来职业的规划的落脚点还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是技术驱动还是爱好管理,认清了自己就明确了方向和道路。

这个时代很残酷也相对公平,残酷的地方在于世界的变化之快容不得人有片刻懈怠,公平的地方在于: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都要靠实力说话。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永远都是跑得比较慢甚至在原地徘徊的人,即所谓的工作十年却只有一年工作经验。


年轻程序员的优势在于年轻和激情,大龄程序员的优势在于阅历和经验。所以,年轻程序员不要有跨越年龄阶段的焦虑,大龄程序员也不要觉得年轻人抢了自己的饭碗。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要解决和面临的问题,认清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栖身之地打怪升级,才是当务之急。


不管我们如何规划和选择,对自我的更高要求,不断成长,远离舒适区,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应该不会改变,同时明确对理想工作和生活方向,不断调整状态再出发。


去年,看了部很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特殊的职业,可以通过自己手下文物和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的人进行交流和对话,通过他们的辛苦修缮,使得我们对过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就像纪录片里说到的,职业生涯很短暂,一晃而过,有空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想想的自己职业生涯会对社会或者后代产生什么影响。


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一点小确幸,微小确定的幸福感,调剂生活充满欢乐。一整年去电影院看了两部电影《驴得水》、《血战钢咀岭》,都是很不错的。去年在花点时间这个微信号上订购了一个月的鲜花,每周末送花到家,花钱不多但让整个家里充满了浪漫和温馨。VOA从遥远的华盛顿给我寄送了新年挂历,让我惊喜万分。借着周末的时间我和家人到海边待了两天,让我想到在古代在秦朝在唐朝在清朝的这片海边人们在干什么,怪不得说大海作证呢。给家里的老人买了智能手机,让他们学习使用微信视频聊天,不用常常挂念。前些天我和妻子一起骑行摩拜单车回家,感到一路的快乐。希望未来我们收获跟多的小确幸。


去年没有休假,但因为得了疱疹在家里修养了几天,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弱了,希望加强锻炼在未来不再是空话。去了医院在知道现在看病还是那么贵,一旦罹患重大疾病真是家庭非常大的开支,最近考虑给家人买几份医疗保险,得到更多保障。


最近感觉自己偷懒了,晚上都在消磨时间,买了书也没有连续时间读,希望最近改正这个问题。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结,职业生涯,程序员,生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