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领域驱动设计和贫血、失血、充血模型

  原文发布于2013年12月6日

  工作地点转换成家中后,最近都没什么心情写博客了(好吧我承认是我懒)。之前的几篇都比较水,今天来个(对于我来说)难度略高的内容吧。

  这次想讨论的话题是有关领域驱动设计,和领域驱动设计中使用贫血、失血or充血模型的。在这之前我想讨论下当前很多应用的问题,想起这个话题的起因是因为我在InfoQ上面看到这样一篇文章《Spring Web应用的最大瑕疵》,不得不说,这样的标题相当吸引人(′·ω·`)。内容和主要观点大概是这样的,现在大部分应用Spring框架的Java Web应用都相当关注单一职责原则和关注分离原则,但是在此之上却诞生了一些不太好的反模式和设计原则,比如:

  • 领域模型对象只是用来存储应用的数据(领域模型使用了贫血模型这种反模式)。
  • 业务逻辑位于服务层中,管理域对象的数据。
  • 在服务层中,应用的每个实体对应一个服务类。

  这类设计原则的应用非常广泛,我现在所在的Java Web项目就是使用这样的设计原则进行架构设计的,基本都是常见的三层或多层架构,他们大概是什么样的呢?

  1. Web层(俗称展现层吧,Presentation Layer):接收用户输入,将数据传至服务层;
  2. 服务层(Service Layer,可以叫Business Logic Layer):事务边界,处理业务逻辑、权限管理与授权,并与存储层通信;
  3. 存储层(Data access layer):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对数据进行持久化。

  但是发现什么没有?问题出在了服务层,他承受了太多的职责,像事务管理、业务逻辑、权限检查等等,这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和关注分离原则,并且产生了大量的依赖和循环依赖。当业务复杂度上升时,服务层所包含的代码将会非常庞大和复杂,直接导致了测试成本的上升。

  我这里正好有个例子,在现在的项目中,负责处理保险业务单的核心类中,包含了4000多行代码,它与数据库中某一关键表相关联,引用(注入)了十几个DAO。在数十个各类方法中,可以处理保单、再保、理赔等等各种不同的业务,同时它还深度依赖于Hibernate,不但使用了ORM方法处理数据,甚至还直接用了HQL来获取数据。因为有众多其他服务类与他进行循环引用,项目后期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没有人敢轻易改动了,因为谁也不知道他到底都能做什么,重构更是不可能的事。

  说了些服务层的坏话,那应该怎么改进呢?

  • 首先,我们需要将业务逻辑从服务层移动到领域模型中,这样的好处是,服务层可以只负责应用逻辑(如数据有效性验证、授权检查、开始结束事务等),领域模型可以专门负责其相关的业务逻辑。还是以之前的保单系统来距离,架构设计时完全可以针对保单、再保、理赔等多个领域模型进行建模,相关的业务可以分别放到不同的领域模型中,一些很有可能重复的业务代码都会被集中到一处,从而降低了复制-粘贴的可能性。
  • 其次,将服务类变得更小,使之只负责单一的职责。文章中有个例子,例如用户账户的CRUD和其他操作,就可以将其放到两个不同的服务类中,一个负责账户的CRUD操作,另外一个负责与用户账户相关的其他操作。

  这样就能使服务类变得小巧、松散、可测试了,同时还能降低其他人理解与重用的成本。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实际的项目中,怎样实践这些设计原则呢?

  这里有一篇《领域驱动设计和开发实践》非常值得一看,他所推崇的分层结构和上文所述类似,甚至提出了一些更细节的规则:

  • 服务层需要包含应用逻辑、用户会话的管理,但不能包含领域逻辑、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逻辑;
  • 领域层(领域对象)应该包含业务逻辑,可以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会话状态。但作为商业应用的核心,应该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不能对特定框架(如Struts、Hibernate、EJB等)产生依赖。

 说说领域驱动设计和贫血、失血、充血模型_第1张图片

  说到这里,终于到了讨论的正题——贫血、失血和充血模型。什么是贫血失血充血模型呢?简单来说

  • 失血模型:模型仅仅包含数据的定义和getter/setter方法,业务逻辑和应用逻辑都放到服务层中。这种类在Java中叫POJO,在.NET中叫POCO。
  • 贫血模型:贫血模型中包含了一些业务逻辑,但不包含依赖持久层的业务逻辑。这部分依赖于持久层的业务逻辑将会放到服务层中。可以看出,贫血模型中的领域对象是不依赖于持久层的。
  • 充血模型:充血模型中包含了所有的业务逻辑,包括依赖于持久层的业务逻辑。所以,使用充血模型的领域层是依赖于持久层,简单表示就是 UI层->服务层->领域层<->持久层。
  • 胀血模型:胀血模型就是把和业务逻辑不想关的其他应用逻辑(如授权、事务等)都放到领域模型中。我感觉胀血模型反而是另外一种的失血模型,因为服务层消失了,领域层干了服务层的事,到头来还是什么都没变。

  可以看出来,失血模型和胀血模型都是不可取的,现在的问题是,贫血模型和充血模型哪个更加好一些。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最后仍然没有什么结果。这里有一些帖子可供回味:

  贫血,充血模型的解释以及一些经验

  总结一下最近关于domain object以及相关的讨论

  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在我上面加粗的两句话上,就是领域模型是否要依赖持久层,因为依赖持久层就意味着单元测试的展开要更加困难(无法脱离框架进行测试,原文的讨论中这里专指Hibernate),领域层就更难独立,将来也更难从应用程序中剥离出来,当然好处是业务逻辑不必混放在不同的层中,使得单一职责性体现的更好。而支持者(充血模型)认为,只要将持久层抽象出来,即可减少测试的困难性,同时适用充血模型毕竟带来了不少开发上的便利性,除了依赖持久层这一点,拥有更多好处的充血模型仍然值得选择。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关于贫血模型和充血模型的选择,更多的要靠具体的业务场景来决定,并不能说哪一种更比哪一种好。设计模式这种东西不是向来都没有什么定论么。

  我个人则倾向使用充血模型,因为充血模型更加像一个设计完善的系统架构,好在计算机世界里有很多的IOC和DI框架,唯一的缺陷依赖持久层可以通过各种变通的方法绕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缺陷也会被慢慢解决。我的思路是这样的:先将持久层抽象为接口,然后通过服务层将持久层注入到领域模型中,这样领域模型仅仅会依赖于持久层的接口。而这个接口,可以利用现有框架的技术进行抽象。举例来说,Java版Hibernate我了解不多,就以.NET的Entity Framework来说吧:

  现在有这么一个DbContext,大家都懂得,DbContext和DbSet是非常不好Mock的两个类(我就是嫌麻烦而已,高手请无视),里面有两个表,一个叫Animes另一个叫Users

说说领域驱动设计和贫血、失血、充血模型_第2张图片

  怎样设计接口才能使它既容易使用又可以方便测试呢?直接提取一个接口?DbSet不容易Mock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吧。

说说领域驱动设计和贫血、失血、充血模型_第3张图片 

  好在我们有LINQ和IQueryable,随便改造一下,接口就变成了这样:

说说领域驱动设计和贫血、失血、充血模型_第4张图片

   请注意Query()方法,这个方法返回一个IQueryable的对象,而实现了IQueryable的对象是支持LINQ操作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仍然可以将搜索的Expression交给真正的DbContext来做,而这个DbContext只需要简单一句话:

  查询时从 from a in db.Anime.AsQueryable() 改成 from a in db.Query(),一切都解决了。当你在单元测试中想要返回一个假的数据源的时候,直接让FakeDb.Query()方法返回一个拥有假数据的List.AsQueryable()就可以了。这样就实现了领域层和持久层的解耦,毕竟IQueryable是通用的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