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g.guangyuanol.cn/news/newspaper/2017/0608/772895.html
1,本篇阅读,一家五口穷的“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才享受一次”,穷成这样?
2,穷成这样,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了吧?
3,家里有羊、有牛还有猪,这样的家庭生活资料,会好几年才吃到一条鱼的鱼汤?给谁养的这些家畜呢?生活资料就摆在眼前,莫非要暗示被搜刮了不成?
4,本阅读前半部分,一家人因为“三子”拿回家一条鱼,人人兴奋无比: a,三子自己感觉“在母亲眼里一定是有了地位的了”,“这种感觉”“在父亲和两位哥哥的眼里得到了验证”。b,“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的父亲也话多了,也笑了,母亲劳作起来也带上了劲儿。c,两位哥哥,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着”“母亲递过来的瓷碗”——一一条鱼引得一家人的兴奋,暗示出此刻的家庭生活充满了意义,这也暗示出,在平日中的家庭生活状态和气氛会是什么样子——死寂、忙碌、无交流、焦虑;后半部分,因为父亲说了一句“三字该上学了”,使家庭成员情绪发生变化:
a,俩哥哥忽然饱了,各自回屋睡觉(显而易见是被父亲的话刺激了——哥俩想上学,因为穷而不能上)。
b,原文在此处加个小倒叙,写三子“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上学能够获得的切身的“美味”之希望渺茫和抽象,梦实现不了),而且,用故事中的人物是孩子的心理写——“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而“仍然是有鱼那晚上”(梦对于意义来说,不重要,搞点眼下实际的才是真的)。
c,然后,写父母在这个气氛变化后的反应——父亲仍旧沉默,母亲望着夜空(当父亲的一句话让家庭成员回到现实后,父母面对现实,照样无计可施,现实无望)。
5,三子拿回一条鱼,让整个家庭都兴奋了起来,那么,把这条鱼放到作品中,就是象征————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因为这条鱼而有了意义,因为,有意义的生活,才会让人和家庭生活得有滋味,有趣味。
6,文末,这条鱼没在锅里,从篇章中的铺垫看——母亲说“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明鱼只能是自己蹦出来的——文末也有交代(从这个象征手法看,暗示的是,这个家庭未来生活是毫无意义的,是没有希望的,因为这条鱼蹦出锅,一家人没吃到,吃到的是个没有“鱼”的“空”,但是,在自以为“意义”“希望”——鱼——在“锅里”时,人们还“吃”的津津有味。也就是说,家里人对着空空的希望在高兴、在兴奋)。
7,文末写鱼的眼睛是“闪着”“诡异的光”。这是对一家人欣喜于空的意义中的嘲弄(也就是在暗示,“诡异的光”,是对人们会对着空空的意义而兴奋做出的嘲弄)。
8,如果,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散文,或者是别的什么题材,你会发现,这一家人穷到如此程度(几年才能吃一次鱼),是没有根据的————a,三年自然灾害中,没有人在家里烧火煮猪食的。b,在当今,到底有没有家里既有羊和牛还有猪的极度贫困的家庭,即便有,能有多少?
9,综上所述。浙江阅读题,是带有考题之外动机的。动机如下:
a,家庭追求未来的梦(当下主流提倡的中国梦)是空的。
b,家庭生活和人的生活没有意义,是被意义欺骗了的。
c,让下一代上学去追求的“美味”(未来美好生活)是抽象的、虚幻的。
d,文章对贫困家庭和人口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细致描述,而,这样的贫困状态,在当今即便存在,也绝对是极其个别的现象,而此种选文出在高考试卷中,就有把它作为要普遍宣传的潜在目的,而,削减贫困人口,恰恰是本届政府重点要做的工作,这是对本届政府的工作的直接否定。
e,文中,在有羊、有牛、有猪的前提下,这家人还能贫困到如此程度,为什么?——是因为孩子多,上纲上线一点说,就是对二胎政策的否定。
f,文末,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鱼眼诡异的光),对家庭的——未来梦、生活意义、追求、希望等积极意义进行了嘲讽,进一步说,也就是嘲讽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主流观念。
总之,浙江省高考阅读题,目的是否定梦是有意义的,否定生活是有未来的,否定政府工作和政策,否定希望,否定现实生活意义,否定主流价值。
所以,从本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教育领域抵斥主流社会的人员不在少数,而且此类人物在局部地区和教育部门可能位处高位,“教材风波”之余波远未平复。
总得来看:
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指向☞意义的虚幻。
文末,鱼闪动的那诡异的眼☞冷冷的嘲弄。
文章主题☞嘲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