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
改造这些工具以适应MVC需要和建立分离的部件的代价是很高的,会造成MVC使用的困难。
百度百科说的挺好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MVC%E6%A1%86%E6%9E%B6/9241230?fr=aladdin
VC定义:model、view、controller三者的有机组合,分别表示:模型、视图和控制。
这个模式认为:程序不论简单还是复杂,从结构上来看,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下图展示了MVC程序框架在Android应用程序中的使用,以及各个层次使用哪些组件担当:
1)最上面一层,是直接面向于最终用户的“视图层”(View)。它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是程序的外壳。界面就是各种UI组件(XML布局或者Java自定义控件对象)。只负责展示数据,同时接收控制器传过来的结果。
2)最底下的一层,是核心的“数据层”(Model),也就是程序需要操作的数据或信息(系统中的业务逻辑部分)。通常是数据库SQLite、网络请求的JSON、本地XML或者Java对象数据。它代表了一些实体类,用来描述业务逻辑怎么组合,同时也为数据定义业务规则;
3)中间的一层,就是“控制层”(controller),负责根据用户从“视图层”输入的指令,选取“数据层”中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产生最终的结果(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也可以解释用户的数据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控制器是与应用程序相关联的动作集合,负责处理待响应的请求。通过界面响应用户输入,通过模型层处理数据,最后返回结果给界面。控制器扮演着模型和界面的粘合剂角色。
抽象一点,上述模型可以抽象为下述结果:
展示了从Activity接收用于点击输入,控制器响应用户输入并发起Internet请求数据(网络请求),响应结果经过模型层转换,最后控制器取到模型层数据并通知界面进行刷新。
更加简化的MVC模型如下:
或者是下述结果:
在Android中,View和Model也是有关联的,从而抽象为下述图:
上述的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且是相互独立的,每一层的变化不影响其他层次。每一层都对外提供接口,供上面一层调用。软件因而实现模块化,修改外观或者变更数据都不用修改其他层次,大大方便了维护和升级。
一个逻辑模型可以对于多种视图模型,比如一批统计数据可以分别用柱状图、饼状图来显示结果;一种视图模型也可以对应多种逻辑模型。使用MVC的目的就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而Controller存在的目的则是确保M改变,V应该同步更新。
使用计算器这个例子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外部的按钮和上面的显示条,就是“视图层”;需要运算的数字就是“数据层”;执行加减乘除的内部运算步骤就是“控制层”。每一层执行不同的功能,整个程序的结构很清晰。
MVC的好处在于: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合适浏览数据的方式。比如说,对于一篇在线文档,用户可以选择以HTML网页的方式阅读,也可以选择以pdf的方式阅读。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MVC把应用程序的逻辑层与界面完全分开。
Android应用程序中,MVC框架是如何实现的?都充当什么角色?
1. View接受用户的交互请求;
2. View将请求转交给Controller;
3. Controller(用户做的动作比如:update数据,删除指定名字的学生等等)操作Model进行数据更新(根据用户指示,执行底层的数据动作等等);
4. 数据更新之后,Model通知View数据变化;
5. View显示更新之后的数据;
M层适合做一些业务逻辑处理,比如数据库存取操作、网络操作、复杂的算法等耗时操作;
V层显示数据部分,XML布局可以视为是V层,显示Model层的数据结果;
C层适合使用Activity担当,Android中Activity用于处理用户交互问题(发起业务请求),读取用户输入(等待业务处理结果),响应用户点击等等事件。
Demo地址:https://github.com/callmexiaolu/Android-MVC-
部分内容来源自:https://www.cnblogs.com/CVstyle/p/638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