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学针札记(14):颈项、肩、腰经络同气

很多人不注意生活方式,颈肩腰腿疼的现象比较多见。

颈项同气怎么找?根据三焦同气原理,颈项的同气点一般在腕踝上。

颈项风府穴至大椎穴是督脉循行区域,在手为后溪穴,在足为申脉穴。

天柱穴至大杼穴是太阳经循行区域,在手为阳谷穴,在足为昆仑穴。

风池穴、翳风穴至肩井穴是少阳经循行区域,在手为阳池穴,在足为丘墟穴。

人迎穴至缺盆穴是阳明经循行区域,在手为阳溪穴,在足为解溪穴。

廉泉穴至天突穴是任脉循行区域,在手为列缺穴,在足为照海穴。

以上这些就是颈项体表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从脖子正后向两侧覆盖到前面,分别就是督脉、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和任脉。

太阴、少阴、厥阴三条阴经,在颈项内里循行,辨证时应充分考虑。比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就要一并考虑少阴、太阴等经络同气。

颈项看上去就像一个“线圈”,竖的是经,横的是络,同气对应在腕踝,这样联系起来,用久了就会成为自然反应。

由颈项往躯干延伸,就是肩部经络同气。肩部经络同气包括三阴三阳六条经络同气,也包括整个背部上焦区域。

按照三焦同气法则,肩部的经络同气,一般应该在胯部求,但是膝盖以上禁针,倒换到腕踝求同气。

从后背来看,也就是从至阳穴至大椎穴之间的区域,包括整个肩胛部分,都是属于太阳经分布区域,在手为支正穴,在足为跗阳穴。

肩髃穴附近不适,属于阳明经循行区域,在手为偏历穴,在足为下巨虚穴。

在阳明和太阳之间的区域,也就是肩髎穴附近,这里就是少阳经循行区域,在手为外关穴,在足为悬钟穴。这是三条阳经大致的同气对应。

三条阴经分布在肩前和腋下。肩前云门穴、中府穴附近是太阴经循行区域,在手为经渠穴,在足为三阴交穴。腋前大筋附近为厥阴经循行区域,在手为内关穴,在足为三阴交穴。腋下部分为少阴经,在手为通里穴,在足为三阴交穴。

肩的上面、后面为阳,布有三条阳经;肩的前侧、下侧为阴,布有三条阴经,这样来记,就不会把这些经络的分布搞错。

腰部的经络同气就简单一些,从肩胛下角以下,都可以看作是腰的范围,一般都在太阳经及督脉上求同气。

腰是中焦,所以在手为肘部小海穴,在足为膝部委中穴。在两侧肋下区域,少阳经循行此区域,前肋和后肋的不适症状,也可以通过少阳同气来解决。

讲颈项、肩、腰的同气对应关系,其实是在重复前面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用的时候重在变通,所谓规范在手,万化由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帝内针学针札记(14):颈项、肩、腰经络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