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桓公匡合”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春秋五霸”彪炳千秋的伟业又是怎样的?经典诵读《千字文》,为您讲述!

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桓公匡合”_第1张图片
《千字文》之“桓公匡合”

《千字文》节选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今天《千字文》说的是齐桓公匡正天下诸侯,帮助弱小,拯救危亡。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傅说。贤才的勤奋谨慎,换来了百官的各安其位。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受困于连横。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春秋五霸”的第一霸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任用管仲当宰相发展经济,富国强兵。齐国临海,于是晒盐捕鱼,发展商业,使齐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孟子、荀子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都曾聚集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桓公匡合"中的匡是匡正,合是汇合。齐桓公匡正天下之乱,汇合各路诸侯。《论语》里记载:"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九次召开诸侯大会,像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一样,与各个诸侯国一起制定盟约。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济弱扶倾",要帮助救济弱小的国家,要扶植将要倾覆的周王室。齐桓公在位43年,先后纠合诸侯26次,真正是匡合天下、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这一句说的是商山四皓和傅说,五位志士能人。绮是绮里季,加上东园公、夏黄公、甪(lù)里先生,一共四个人。秦朝末期,天下大乱,这四个德高望重的老头儿,为避乱世隐居在商山,所以人称商山四皓,皓是皓首白头,胡子眉毛都白了的意思。楚汉相争,刘邦想请他们出来辅佐自己打天下,无奈四个人都不干。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立了吕后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就是后来继位的汉惠帝。刘盈生性柔弱,刘邦看不上这位太子,就想废了他,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急了,就找张良出主意。张良就想方设法,请出商山四皓与太子刘盈同游。刘邦看到后,说:"羽翼已成,难以动矣"。于是就打消了换立太子的念头,刘盈才保住了太子位。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就是历史上的汉惠帝。以绮里季为首的商山四皓,帮助汉惠帝夺回了他太子的位子,所以称"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的故事出自于《史记•殷本纪》。傅说是继伊尹之后,商朝第二位奴隶出身的贤臣。傅说是古代虞国人,出身奴隶,曾在傅岩山一带劳动,因发明了"版筑法"而闻名遐迩。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在位59年。继位前,武丁被父亲送到社会上去体验生活、增长才干,所以结识了傅说。傅说知识渊博,很有雄才大略,但他是奴隶身份,无法重用。武丁继位做了商王,很想振兴殷商,苦于没有良相辅佐,就想到了傅说。但怎样才能让大臣们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有一天上朝的时候,他说: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天给我派了一个能臣,帮助我复兴殷商。这个人现在傅岩山修路,长得什么样子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大臣就按照武丁所描述的样子,就在傅岩山找到了傅说。傅说被拜为相,辅佐国政,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措施,缓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很快使商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史称"殷道复兴"。由于傅说是通过托梦,感传给武丁的,所以是"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仁人志士的勤勉努力,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俊义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人才,在古代“千人之英曰俊,百人之英曰义”。一百个人里挑出来一个精英叫义,一千个人里挑一个出来的叫俊,《尚书·皋陶谟》里有“俊义在官”的话。密勿是勤勤恳恳的意思。“实”,通“是”,这的意思。“多士实宁”的意思就是,如此众多的能人志士、如此众多的英雄豪杰,正是依靠了他们,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五霸的第一位是齐桓公,第二位就是晋文公了。晋文公的经历非常坎坷,因家庭变故在外流放19年,饱尝人间冷暖。晋文公,名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因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他在外避难十九年,后借秦穆公之力回国即位,时年已经62岁了。在位期间发奋图强,晋国国力日益强盛。同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逃出避难。晋文公利用这一机会兴兵勤王,护送襄王回国,提高了晋在中原诸侯中的威望。晋国在晋文公时代达到鼎盛。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夺霸主地位在城濮大战,楚国战败,晋文公当上了霸主。

五霸之中的楚国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所以发展很快。在春秋时代,历史资料里留下了170个国家的名字,楚一国就先后吞并了170个国家中的40个。

公元前614年楚庄王继位,执政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缅声色。大臣询问,回答:"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与楚国大战,晋国惨败。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秦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赵魏困横"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说客苏秦、张仪所实行的合纵和连横的策略。苏秦、张仪与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代人,同是鬼谷子的学生,而且是没有正式毕业的学生。孙膑、庞涓走了军事路线,苏秦、张仪走政治路线。没有毕业的学生本领都如此,可以想见鬼谷子的本领学问得有多大。

苏秦第一次的游说失败,回来后"头悬梁,锥刺骨"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三略六韬等谋略学,一年以后再次出山。这次他改变策略,先从弱小的国家开始游说,说动了赵王、燕王,燕国更是提供他全部活动经费。最后连南方的楚国也被说动,结果是"并相六国",当了六国的辅相。苏秦提出"合纵"战略,就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防御秦国,秦国敢犯任何一国,六国一起上。他提出的"合纵"战略受到普遍欢迎,六国都把副宰相的位置空着留给苏秦。合纵的结果是"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九年”苏秦后来在齐国被人刺杀而死。

六国合纵之后,秦国处于长达十余年的四面围困之中,秦惠文王很想改变这一局面,但苦无良策。就在这时,张仪拜会了秦王,陈述了"近交远攻、远交近攻"的连横破纵之策,秦王闻而心悦,肃然起敬,特拜张仪为上卿。张仪是魏国人,本是苏秦的同学。他胸怀大志,审时度势,善于通过权变立于不败之地。张仪的连横策略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友好,谁也不要侵犯谁,大家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假想敌是不可取的。这样既不友好,而且是逼着秦与六国为敌。六国被张仪连劝带哄地说服了,都与秦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秦的"合纵"就被拆散了。秦国随之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秦惠文王曾御诏张仪为秦建功树勋的榜样。

"连横"实施以后,秦国首先打击赵、魏,因为赵魏距离秦国最近,所以说是"赵魏困横"。被困于张仪提出的"连横"策略上。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桓公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