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语句是用来判定所给定的条件是否满足,根据判定的结果(真或假)决定执行给出的两种操作之一。Verilog HDL语言提供了3种形式的if语句。
(1)无分支。
语法形式:
if (表达式) 语句;
例如:
if (a > b) out1 = int1; //若a大于b,将int1赋予out1
(2)单级分支。
语法形式:
if(表达式)语句1;
else 语句2;
例如:
if(a>b) out1=int1; //若a大于b,将int1赋予out1;否则,将int2赋予out1
else out1=int2;
(3)多级分支
语法形式:
if(表达式1) 语句1;
else if(表达式2) 语句2;
else if(表达式3) 语句3;
...
else if(表达式m) 语句m;
else 语句n;
例如:
if(a>b) out1=int1; //若a大于b,将int1赋予out1
else if(a==b) out1=int2; //否则,如果a等于b,将int2赋予out1
else out1=int3; //否则,将int3赋予out1
关于if语句有如下6点说明:
(1)3种形式的if语句中,在if后面都有“表达式”,一般为逻辑表达式或关系表达式。系统对表达式的值进行判断,若为0、x或z,按“假”处理;若为1,按“真”处理,执行指定的语句。
(2)第二、第三种形式的if语句中,在每个else前面有一分号,整个语句结束处有一分号。
这是由于分号是Verilog HDL语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分号是if语句中的内嵌套语句所要求的。如果无此分号,则出现语法错误。
但应注意,不要误认为上面是两个语句(if语句和else语句)。它们都属于同一个if语句。else子句不能作为语句单独使用,它必须是if语句的一部分,与if配对使用。
(3)在if和else后面可以包含一个内嵌的操作语句,也可以有多个操作语句,此时用begin和end这两个关键词将几个语句包含起来成为一个复合块语句如下所示。
if(a>b)begin //使用begin_end语句实现多个赋值操作
out1=int1;
out2=int2;
end
else begin
out1=int2;
out2=int1;
end
注意 |
在end后不需要再加分号,因为begin_end内是一个完整的复合语句,不需再附加分号。 |
(4)允许一定形式的表达式简写方式,例如:
if(expression) 等同于 if( expression == 1 )
if(!expression) 等同于 if( expression != 1 )
(5)if语句的嵌套。
在if语句中又包含一个或多个if语句,称为if语句的嵌套,一般形式如下:
if(expression1)
if(expression2) 语句1 (内嵌if)
else 语句2
else if(expression3) 语句3 (内嵌if)
else 语句4
应当注意if与else的配对关系,else总是与它上面的最近的if配对。如果if与else的数目不一样,为了实现程序设计者的企图,可以用begin_end块语句来确定配对关系,例如:
if() begin
if() 语句1 (内嵌if)
end
else 语句2
这时begin_end块语句限定了内嵌if语句的范围,因此else与第一个if配对。注意begin_end块语句在if_else语句中的使用,因为有时begin_end块语句的不慎使用会改变逻辑行为,如下所示:
if(index>0) //内嵌for语句,无else分支
for(scani=0;scaniindex;scani=scani+1) //内嵌if语句
if(memory[scani]>0) begin //使用begin_end语句,有else分支
$display(...);
memory[scani]=0;
end
else //此处为内嵌if语句的分支
$display(error-indexiszero);
...
尽管程序设计者把else写在与第一个if(外层if)同一列上,希望与第一个if对应,但实际上else是与第二个if对应,因为它们相距最近。正确的写法如下:
if(index>0) begin //内嵌for语句,有else分支
for(scani=0;scaniindex;scani=scani+1) //内嵌if语句
if(memory[scani]>0) begin //使用begin_end语句,无else分支
$display(...);
memory[scani]=0;
end
end
else //此处为外部if语句的分支
$display(error-indexiszero);
(6)if_else例子。
下面这段程序用if_else语句来检测变量index以决定modify-seg1、modify-seg2、modify-seg3中哪一个的值应当与index相加作为memory的寻址地址。并且将相加值存入寄存器index以备下次检测使用。程序的前10行定义寄存器和参数。
reg [31:0] instruction, segment_area[255:0]; //定义寄存器
reg [7:0] index;
reg [5:0] modify_seg1, modify_seg2, modify_seg3;
parameter //定义参数
segment1=0, inc_seg1=1,
segment2=20, inc_seg2=2,
segment3=64, inc_seg3=4,
data=128;
//检测寄存器index的值
if(indexsegment2) begin //index<20时,执行下列操作
instruction = segment_area[index + modify_seg1];
index = index + inc_seg1;
end
else if(indexsegment3) begin //20<index<64时,执行下列操作
instruction = segment_area[index + modify_seg2];
index = index + inc_seg2;
end
else if (indexdata) begin //64<index<128时,执行下列操作
instruction = segment_area[index + modify_seg3];
index = index + inc_seg3;
end
else //index>128时,执行下列操作
instruction = segment_area[index];
case语句是一种多分支选择语句,if语句只有两个分支可供选择,而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用到多分支选择。Verilog语言提供的case语句直接处理多分支选择。case语句通常用于微处理器的指令译码,它的一般形式如下:
(1)case (表达式) case分支项> endcase
(2)casez(表达式) case分支项> endcase
(3)casex(表达式) case分支项> endcase
case分支项>的一般语法格式如下:
分支表达式: 语句
缺省项(default项): 语句
关于case语句的几点说明如下。
(1)case括弧内的表达式称为控制表达式,case分支项中的表达式称为分支表达式。控制表达式通常表示为控制信号的某些位,分支表达式则用这些控制信号的具体状态值来表示,因此分支表达式又可以称为常量表达式。
(2)当控制表达式的值与分支表达式的值相等时,就执行分支表达式后面的语句。如果所有的分支表达式的值都没有与控制表达式的值相匹配的,就执行default后面的语句。
(3)default项可有可无,一个case语句里只能有一个default项。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使用case语句的例子。该例子中对寄存器rega译码以确定result的值。
reg [15:0] rega;
reg [9:0] result;
case(rega)
16 d0: result = 10 b0111111111; //rega等于0时
16 d1: result = 10 b1011111111; //rega等于1时
16 d2: result = 10 b1101111111; //rega等于2时
16 d3: result = 10 b1110111111; //rega等于3时
16 d4: result = 10 b1111011111; //rega等于4时
16 d5: result = 10 b1111101111; //rega等于5时
16 d6: result = 10 b1111110111; //rega等于6时
16 d7: result = 10 b1111111011; //rega等于7时
16 d8: result = 10 b1111111101; //rega等于8时
16 d9: result = 10 b1111111110; //rega等于9时
default: result = bx; //rega不等于上面的值时
endcase
(4)每一个case分项的分支表达式的值必须互不相同,否则就会出现矛盾现象(对表达式的同一个值,有多种执行方案)。
(5)执行完case分项后的语句,则跳出该case语句结构,终止case语句的执行。
(6)在用case语句表达式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只有当信号的对应位的值能明确进行比较时,比较才能成功,因此要详细说明case分项的分支表达式的值。
(7)case语句的所有表达式的值的位宽必须相等,只有这样控制表达式和分支表达式才能进行对应位的比较。一个经常犯的错误是用bx、bz 来替代nbx、nbz,这样写是不对的,因为信号x、z的缺省宽度是机器的字节宽度,通常是32位(此处 n 是case控制表达式的位宽)。
case语句与if语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与case语句中的控制表达式和多分支表达式相比,if结构中的条件表达式更为直观一些。
(2)对于那些分支表达式中存在不定值x和高阻值z时,case语句提供了处理这种情况的手段。下面的两个例子介绍了处理x、z值case语句。
例1:case语句1。
case (select[1:2])
2 b00: result = 0; //select[1:2]等于00时
2 b01: result = flaga; //select[1:2]等于01时
2 b0x,
2 b0z: result = flaga? bx: 0; //select[1:2]等于0x和0z时,执行表达式
2 b10: result = flagb; //select[1:2]等于10时
2 bx0,
2 bz0: result = flagb? bx :0; //select[1:2]等于x0和z0时,执行表达式
default: result = bx; //select[1:2]不等于上面的值时
endcase
例2:case语句2
case(sig)
1 bz: $display(signal is floating); //sig为高阻时,打印输出
1 bx: $display(signal is unknown); //sig为不定状态时,打印输出
default: $display(signal is %b, sig); //为其他时,即0或1时,打印输出
endcase
针对电路的特性,Verilog HDL提供了case语句的其他两种形式用来处理不必考虑的情况(dont care condition)。其中casez语句用来处理不考虑高阻值z的比较过程,casex语句则将高阻值z和不定值都视为不必关心的情况。
所谓不必关心的情况,即在表达式进行比较时,不将该位的状态考虑在内。这样在case语句表达式进行比较时,就可以灵活地设置,以对信号的某些位进行比较。如表3.10所示为case、casez、casex 的真值表:
表3.10 case语句真值表
case |
0 |
1 |
x |
z |
0 |
1 |
0 |
0 |
0 |
1 |
0 |
1 |
0 |
0 |
x |
0 |
0 |
1 |
0 |
z |
0 |
0 |
0 |
1 |
casez |
0 |
1 |
x |
z |
0 |
1 |
0 |
0 |
1 |
1 |
0 |
1 |
0 |
1 |
x |
0 |
0 |
1 |
1 |
z |
1 |
1 |
1 |
1 |
casex |
0 |
1 |
x |
z |
0 |
1 |
0 |
1 |
1 |
1 |
0 |
1 |
1 |
1 |
x |
1 |
1 |
1 |
1 |
z |
1 |
1 |
1 |
1 |
下面给出两个例子来分别说明casez语句和casex语句。
例3:casez语句。
reg[7:0] ir;
casez(ir)
8 b1???????: instruction1(ir); //只判断ir的最高位
8 b01??????: instruction2(ir); //只判断ir的高2位
8 b00010???: instruction3(ir); //只判断ir的高5位
8 b000001??: instruction4(ir); //只判断ir的高6位
endcase
例4:casex语句。
reg[7:0] r, mask;
mask = 8bx0x0x0x0;
casex(r^mask) //判断r^mask的结果
8 b001100xx: stat1; //不考虑低2位
8 b1100xx00: stat2; //不考虑第3、4位
8 b00xx0011: stat3; //不考虑第5、6位
8 bxx001100: stat4; //不考虑高2位
Endcase
上面提到的if语句和case语句都只能应用于always语句内部。如果需要在always语句之外应用条件语句,可以采样这样的语法结构:
assign data = (sel)? a : b;
上面的语句的含义相当于:
if (sel = 1)
data = a;
else
data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