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的规律是赢者通吃,往往有一个主导的公司占据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70%),其拥有制定规则与解释规则的权利。且其他厂商不得不按照他的产品进行开发,这样才会有更多人使用,由此形成了一种生态,众多人靠他过活,绑定了很多人的利益。剩下的就是一个有点实力的老二(20%)以及众多小厂商(10%)。
IT产业的公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占据很大份额,因为拷贝软件不需要成本,而传统厂商生产规模扩大一倍相应的人力与制造成本也会扩大甚至导致利润降低,同样一份软件买得越多利润越多,而软件的研发成本是固定的。以上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
当一个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的时候,就不肯能再翻番了。
当有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的公司,在初期其营业额及利润的增长大部分是靠占有市场份额的增长带来的,而当其市场份额占有足够大的时候增长空间就受到整个产业规模的限制或者产业的兴衰。这时候就要考虑新的增长点:横向发展或者转型。横向发展是将其现有的技术以及商业优势扩展到相关的市场上去,一如Google的搜索广告扩展到YouTube的视频广告。转型是指现有的产业已步入老年期,需要换一个领域,放弃自己的主导产业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也叫转基因。
一家在某一领域成功的大公司一定优化得非常适合这个市场,他的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管理方式以及营销模式都已经充分适应这个市场,这些成功的因素会深深植入该公司,可以说是形成了他的基因。当他在开拓其他海外市场或其他行业时,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现有的方法模式应用到这上面去,克隆出一个新的公司。然而,现有的市场的基金不一定适合新的市场,这也是很多公司在扩展业务时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如微软做不成搜索引擎,因为其基因是卖软件,操作系统与Office在内部更有发言权,大公司部门间利益的冲突使得在线部门不受重视。一如苹果是一家消费型的创新电子公司,其基因是创新与时尚,其产品不同但基因不会改变,不会因为做iPod而成为索尼,也不会因为做手机成为诺基亚。诺基亚在塞班系统的失败同样是基因使然,他不可能像谷歌那样开放整个系统让所有其他厂商做兼容诺基亚的手机因为这是在断其财路,后者就没有这个顾虑。
基因定律与诺维格定律使得绝大部分公司不可能长盛不衰,一家昔日的跨国公司衰亡是他对这个社会做的最后一次贡献,因为只有清除掉大恐龙,才会把多余的资源分配给其他行业。
斯坦福大学是由斯坦福夫妇为了纪念小儿子成立的私立大学,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又不违反他们的遗嘱而卖出土地,斯坦福大学的特曼教授想出了出租土地99年给公司,这样既有源源不断的收入,又促进了硅谷的形成,使其一跃成为世界名校,包括学术水平,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众多的实业家、跨国公司等。
工业界的经费:远离政治中心,由政府给的研究经费很少,斯坦福从工业界获得的科研经费很多,东部名校则相反。这使得斯坦福锻炼与培养了很多技术全才,而能出现众多工业领袖与创业者的原因是为工业界做研究能更清楚看清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找到新的机会。
人才培养:允许教授开办公司或到公司任职,在公司对硅谷工作的毕业生进行技术与管理上的再教育,且能方便的再读个在职的硕士博士。
科技公司背后的金融力量、“庄家”,左右其发展例如业务调整,影响其商业行为例如融资上市拆分并购。
投资银行会对上市公司的预期的营业额与盈利做出估计,这就是所谓的发表研究报告,这个报告使得科技公司不得不想尽办法甚至作假达到或超过其盈利预期,这样投行就会上调其预期股价与评级,才会吸引更多人买入股票,拥有股票或期权的员工才会有信心工作;另一方面,如果达不到预期盈利,就会被调低评级,甚至会伙同对冲基金恶意卖空打压使其股价暴跌而从中谋取暴利,股价下跌导致投资者没有信心,公司内部人心涣散,核心员工离职。然而,上诉的研究报告与评级行为对于投行来说都是零成本的。
但是科技公司为了达到短期盈利目标不得不做的短视的决定会影响长远发展,这也是所有上市公司的苦衷,很多行业成熟的公司为了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期都不行寻找新的增长点而盲目投资导致损耗过大由盛转衰。想要忽视华尔街的影响而专注于长期发展,唯一的做法就是不上市,例如华为。因此,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的首要任务是与华尔街的投资者们沟通,以让他们同意做出为公司长远发展的计划与决策为华尔街树立信心。
美国财政部统管的金融体制,由美国央行: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简称美联储发行美元与定制汇率。但商业活动靠私有银行维持运行,其有以下大致分类。
主要业务
其领投承销了众多大公司例如微软雅虎中国的腾讯百度。除了获得上市使得佣金与期权外,通过在上市时认购各大公司的原始股,高盛成为了很多科技公司的大股东,所以高盛才会通过操作股价以及左右公司的拆分重组来实现利益最大化。举个例子,通过发表研究报告说原油会涨,提前买入原油股,高点卖出获得巨额利润,同时让相应的对冲基金破产;然后又打压油价,但事先以低利率诱惑贷款给俄罗斯的石油公司,油价低利润低还不起钱,按照签订的合约要用股权来换,这样就清盘收走公司的控股权。
每次危机都有高盛的影子,炒石油,炒大米,搞垮老对头雷曼公司,故意掩盖希腊国债规模使其继续举债导获得巨额手续费致欧债危机等等。
与j.p.摩根银行原本是一家,均由大金融家j.p摩根创办,后来1929-33的金融危机政府不允许银行买卖股票搞投资,所以就分出来今天的摩根斯坦利,其主要业务于高盛相同,都是无本高收入的生意。
好像没干过那么多坏事?
估值多少。反应在股价上,要上市的公司肯定是越高越好,但是对于承销商来说,太高怕没有人买,且其期权就没有用(如果上市后的股票不涨那期权如同废纸);太低了佣金会太少(一般是融资额的7%,这是旱涝保收的钱)。公司上市后180天其内部股票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一般上市后如果买上市股票的散户很多头几个月股票会炒得很高,一旦公司内部股解禁,股票会暴跌使得公司创始人与员工手里的股票就不值钱了。百度上市时选的大投行高盛与苏黎世信贷,因为他们的客户都是大机构没有散户,所以可以避免上诉情况。
融资多少。融资过多会使原有股东利益被压缩,且短时间内流入市场的股票太多使得股价不稳定。融资太少会使得没有足够资金度过经济困境。一般融资是公司市值的10-25%
给承销商的佣金与期权。如果公司经营与财务出了问题,承销商也会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最大化。上市拆分并购,华尔街都会获得佣金,所以他们倒是希望经常这样来坐收佣金。不过情况并不总是如此,
由于华尔街的投行与基金公司在上市多年的公司中占很大的股票与投票权,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有权决定收购拆分是否进行。
如果收购能够给他们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润,他们就看好这场交易,那么出资收购的公司股票会大涨,反之,如果使他们的利益受损,会不看好,收购方股价会下跌。
例如微软要收购雅虎以此来与Google竞争,首先其出价过高使得收购后的总市值变少,并且竞争均会使两家的利润变少,庄家却希望他们各自固守自己的领域而不互相伤害,使得共同的背后金主的利益受损。因此最后收购不成功是背后的投资者权衡的结果。
最后吴军先生说这家公司眼光长远且精明到了骨子里,的确。
创始人佩奇与布林为了解决搜索算法查准率(Precision)不足的问题,发明了PageRank算法,网页的内容与关键字越相关其权重越大,排在搜索结果越靠前。这种趋向于自动化的方法大大优于雅虎的门户网站即对网站手动进行分类排序等。作为斯坦福的博士生,他们成功通过学校见到了工业界的领袖贝托谢姆,并获得了他的首次10万美金投资。亚马逊想要收购只有4个人的Google时,后者开出10亿美元的天价,其实是婉拒收购,可以看出佩奇与布林的做大事的雄心壮志。
作为创始人他们体现了领袖所有的特质,对技术发展准确的判断以及发展方向的把握,平时却是平易近人且不摆架子,知人善用。在早期未上市每周五的下午组织休息娱乐,他们借此机会向大家公布营收的增长,对于工资不高但手里还有股票无法兑现的员工来说,让他们看到公司的发展前景,对鼓舞干劲十分有效。
当然后来的Google找到了印钞机–搜索广告,虽然是学Overture的,但是这不是偶然。佩奇布林最初就是想把这项技术带给每一个人,让他们方便且免费的使用搜索引擎。这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不谋而合,面向广大的消费者,有了正确的方向,挣钱就只是早晚的事。(盖茨的微软也是如此)
不作恶的意思是不采用非正常手段来公平竞争。Google本可以恶意收购竞争对手却没有这么做,当有人出钱买将自己的链接放在搜索结果前面–即百度所使用的搜索竞价排名时,Google拒绝这种有失客观公正的行为,当然与搜索内容相关的广告只放在侧边栏的位置。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一家公司能够做到如此正人君子的确难得,因为其创始人与员工都
**懂得要长期发展必须在工业界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形象。**而其对手微软却恰恰相反。
Google用人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能够以一当百的人,其早期员工中大多都是精英悍将,鼓励每个人都成为英雄。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提倡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使得基层员工反映想法给管理层讨论,采用好的想法。另一方面,Google拥有自己的秘密军团–由博士组成的队伍研究和开发,提倡“杀鸡用牛刀”,把一件事情做得好有品质,甚至前台接待员都是斯坦福毕业生。
但,每个公司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方法,切忌生搬硬套。
最初在搜索广告上通过转技术优势为市场优势打败了一系列的竞争对手雅虎、overture等公司。
另一方面,与微软的对战中采用闪电战的战术:先发制人,只要进攻的足够快,拉开与对手的差距,并把战火烧到对方的营地,对方就是来不及进攻侧翼,就不必考虑防守。
云计算是将所有服务都搬到线上,可以减少对客户端的依赖,这是对wintel体系的釜底抽薪,Google先是进行基础架构的建设,然后推出了一系列的云服务,如邮箱,在线办公等。这可能是新的产业革命。
移动互联网时代,Google采用Android开放且免费并与一系列处理器制造商以及手机厂家联盟的形式,一如当年的微软,打败了与苹果手机的操作系统之争。
佩奇与布林向来都是未雨绸缪的人,他们对Google进行架构重组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成熟的传统业务:搜索,广告,视频YouTube与安卓;另一部分是较新的业务:Google风投,资本,X实验室,医疗等。
其目的有2:
在吸取了众多前辈的教训后,Google的每一步都走的相当稳健与精明,的确是目前最优秀的科技公司,很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在将来参与到一家如此伟大的公司的崛起过程中。
最开始是芬兰的一个木材加工造纸厂,后来与塑料厂合并并造电线,“很自然的”收购了制造电话电线的公司,到后来业务线很多直到其新任的CEO才把无线业务定位为其核心业务,能成功转基因的原因:领导者的作用;从技术方面其抓住了从移动通信由模拟到数字转变的契机,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战胜了模拟时代的王者摩托罗拉,并制定游戏规则;另一方面政府得大力扶植,波兰作为小国将移动通信作为其重点产业。在3G时代落伍的原因也很明显,其一厢情愿的希望其他手机厂使用封闭的塞班系统受他控制,大家无一例外的会使用没有利益冲突的Android,一如苹果的操作系统之于微软的Windows一样。
成立于1902年,百年来其业务变化多端,从生产胶带到计算机软盘到液晶,然而其长盛不衰的秘诀:
GE通用电气由爱迪生成立于1890年,其业务线同样在百年中从一个领域扩展到另一个领域,且很自然的过渡。首先是从有线电到无线电收音机再到彩电等家用电器,以及广播公司NBC,在计算机领域扩展的失败使得其在医疗器械部门投巨资发展成功。然后为了给客户贷款方便,其有涉足金融领域是极少数开办银行的大型实体公司。
政府不允许企业开银行的原因是防止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造成垄断,防止产生不良的及融资本影响经济。
其信用与还贷能力好,使得其贷款的成本比对手低。
拥有一代管理奇才JackWelch也是GE能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韦尔奇对GE进行业务重组,将金融业务扩展至全球,裁最后10%的经理,越级传达信息,给更多员工以期权等形成了自己的管理之道。
GE能够下决心放弃依然盈利且在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传统行业,让业务着眼于未来是需要非凡的能力,在历次科技科命中都没有落伍且都能创新出不止一个行业,简直是个奇迹。
那些不能转基因的公司原因:
一个大公司的成功可以通过技术的革命,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同样也可以脱颖而出,因为归根究底都会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也是所有商业活动的目的所在。
其成功之处在于省下了广告的销售人员的费用以及订单处理,因为这些都是自动的,广告自动根据用户搜索内容推荐,且广告商只需要登录网站填写表单就可以打广告了。相对于雅虎的半人工且随机投放高效很多。
他们都提供人们交易的平台,让众多商家入驻,解决了信用与支付问题,就像我们的淘宝一样,通过交易额提取分成或者商品推荐广告费获得利润,是对传统零售业的一种颠覆。
其成功之处没有任何技术革命的成分,关键就在于省去了笔记本从开始设计到最后零售的多个环节,这样资金投入到收回最快,产品价格低利润高,手机时代的小米同样是这个模式。
利用有价值的虚拟物品与增值服务引导用户消费,例如QQ超级会员等。
好的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就是印钞机,运作起来一本万利,肯定不能是每增加一份收入就要多雇佣一个人,或者需要更多地原料与成本。
互联网1.0时代门户网站是内容提供者即主动方,网民是被动方,网上的内容很少,只能通过电子邮件与BBS发言,想要真正的发表自己的内容只能通过自己建网站,而互联网的商业基础是广告市场就那么多,容不下太多的网站,因此互联网泡沫破裂后99%的网站都关门大吉了。
互联网2.0就是对1.0的结构优化。其特征:
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衍生物CDS以及美国的债务危机。
次贷危机即克林顿上台后降低银行贷款利率使得很多还不起房贷的穷人过度贷款最后导致银行收不回贷款而破产。
金融衍生物是银行为了能确保收回贷款而买保险,即收不回的由钱保险公司佩服,保险公司又将此业务给了下一级保险公司,几轮过后当银行买保险的钱大于收不回来的帐时,这些保险公司都赔不起这些钱而造成很大的负债规模。CDS类似于三角债,A借给B一个亿,B借给C一个亿,C借给A一个亿,有一个亿资金却产生了3个亿的债务,但大家坐下谈一谈就都消去一个亿。危机过后人们才发现这个道理。
美国债务是指国家的开支超出经济发展说能承受的水平,也就是说消费靠借钱,国债占GDP的比重太高,“寅吃卯粮”。
欧债危机:是欧元区的国家国债太多,典型的是希腊国债是GDP的143%,根源是政客许诺给人民过好的福利过早退休过高的保险金等而这些都要拿借债来兑现,人人都不用努力工作都可以过上好日子,财富有谁来创造呢。
危机会淘汰大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恐龙跨国公司,给活下来的小公司留下市场。这些公司都是靠债务存活,同样是拆东墙补西墙。但其长久以来在政治与经济上影响很大,与政府得关系密切,且动不动以失业要挟政府财政帮助,且其客户已经习惯了他们的产品,很多有活力的小公司受排挤需要花费很大的资金与时间才能进入这些市场。而金融危机使得他们无法贷款或者代价巨大,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将市场留给新的活力的小公司。一如加拿大北电公司的破产,使得华为在08-09年能够以很低的代价迅速占领北美以外的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投资者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减少损失,会迅速关闭成活可能性小的创业公司,保住重点投资,这些重点投资在资金与人才等方面相对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得危机过后能够低成本迅速占领这些真空的市场。
危机之下,会促进公司的兼并,报团取暖,容易取的股东与投资者同意。
危机之后,将会引发新一轮的投资高潮,因为危机的时候大家都很谨慎。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引发产业的变革与升级,例如1973-75的危机导致了传统高能产业的衰退,促成了以计算机与半导体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行业的兴起。
复苏经济短期来看各国会通过印钞票以及发国债刺激经济,但最后都要靠新的科技产业创造价值。
传统价值的回归:勤劳节俭,量入为出而不是寅吃卯粮,投资者们投资真正有技术和服务的公司而不是盲目跟风造成泡沫。危机中没有债务且现金流充足的公司更容易活下来且迅速扩张。
世界格局的变迁:美国为复苏经济必须加强与亚洲国家的联系,像他们推销国债。且中国人民现在从上到下都有一种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社会与经济状况的动力,明确了财富是财富是创造得来的而不是靠炒作和救济,一个国家的经济会不会发展好取决于人民有多大意愿与行动创造财富而不是享受福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我们国家的地位在世界中会逐步提高。
云计算的定义:
3家巨头对云计算都有自己的理解:
IBM提供云计算的服务器,亚马逊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托管使他们不需要自己买服务器搭建即出售计算资源,Google则提供云计算的在线服务与应用,如在线的办公软件等。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存储、资源管理以及信息安全,通过终端使用云服务相当于可以在任何地点的取款机提现。工程上建立起全球的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铺设高速光线同样有一定的挑战。
云计算对IT产业链的颠覆:使得操作系统与CPU在终端不再那么重要,笨重的台式机以及机械硬盘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便携的联网终端以及固态硬盘。基于互联网开发云计算应用的公共平台将取代传统操作系统,一如亚马逊的AWS平台,而在此平台上也将催生大批的云服务应用软件,包括面向个人的以及企业级的应用软件与服务,这都对现有的企业(IBM)造成威胁,同时也是我们的机会。美国的公司似乎更喜欢把钱花在IT方面使其提升效率,而我们好像在打价格战。
最后,云计算在我国的泡沫很大,地方政府为了提升GDP盲目投资,低效率投资与浪费之后会留下今后用得上的基础架构与光纤网,为以后的成功公司铺路。
称得上伟大的公司必须是这个行业的主导者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其拥有的商业模式使得其盈利丰厚;他们代表一个时代,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每当有一个新兴的产业出现,初期肯定会出现泡沫,且很多公司烧钱不能盈利,却美其名说代表着未来,只有找到盈利模式的才能迅速成长为那个龙头,没有一个大公司是靠政府扶植起来的。大公司的门槛利润50亿美元,市值1000亿美元。
一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基本不变的,因此不能可能再产生一个同样在搜索广告领域的Google,因为整个蛋糕就那么大,他的服务已经足够用,除非你有明显的革命性的优势。
所以只有当新的领域出现以后,才会产生新的伟大的公司,岁岁年年人不同。
那么除了互联网新的领域会在哪里呢,吴军先生列举了多项,新能源:太阳能近几年效率污染大低且靠政府补贴,核能能效高清洁但人们担心泄露危险,页岩油与天然气似乎是个好方向;生物制药;IT医疗,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等辅助诊断与制药;新绿色农业;电子商务,现在网上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占整个零售额很小,足以载容纳一个大公司(拼多多?),而美国却不好发展了因为其线下零售网络也很发达;无线业务,相比于过去的wintel到现在的andriod+Arm,下一代硬件又会演变成什么呢。
未来关注亚太地区,我们近十几年产生了大公司有阿里巴巴、华为、腾讯。阿里巴巴是靠商业模式驱动的公司,自建了信用系统,促进了快递业的发展,移动支付支付宝改变了我们支付方式,以及涉足互联网金融,到最近的涉足半导体。腾讯主要通过游戏的收费虚拟商品,以及微信,其走出国门的可能性不大尽管其一直在尝试。但可以看到我们的经济结构还不够好,房地产与金融的泡沫太大,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经济进步才是真正有含金量的。
参考文献:
[1]吴军. 浪潮之巅.第3版[M].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