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已死,设计永生

有一段时间,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关注过一个设计的概念——long live design,中文或译为常用设计。


常用设计的理念是,与其奋力创新设计自然,不如退回原点重新出发。这个原点就是生活,常用设计提倡以最平易的方式来探讨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内涵,对于生活而言,强烈的视觉冲击永远不是设计的核心,如何融入生活,如何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如何渗透到生活中并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这些才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内容。


只有这样,设计的信息传达的才最为平和、充分。这种感觉就和苹果的滑动解锁类似,哪怕是婴儿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学会解锁方式,仿佛这种使用习惯很久以前就固化在人类的生存行为中。


常用设计的理念和Mark Rolston的话有很多相通之处,这说的似乎就是“产品的无形化”的挑战:在产品无形化的趋势下,我们需要学会用全新的技术与方法向用户描述我们的创意与理念。


简单来说,过去,设计师总是习惯于使用相似的流程、相似的模式、相似的设计语言去应对客户,甚至还有最简单的办法,去拷贝客户最喜欢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貌似合理,却忽视了人类社会的进化,特别是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因为对于科技表达方式的无所适从,导致设计常常停留在外观、颜色、可用性、功能等露出水面的部分,而对于水面下的部分却视而不见。关注冰山之上,还是冰山之下,这或许就是“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产品”的区别。


从这里出发,Mark Rolston为我们描述了未来“冰山来袭”的前景——设计将成为科技和人类交互最为有效的语言,通过有效的设计,人类的生活将和设计链接在一起。通过借用自然语言和模仿自然元素,设计并不只是为了重构一个自然,而是面向生活和科技一体化的生活场景,去创造人工化的自然。通过人工化的生态设定,设计用平易的语言消解了科技的非自然属性,让科技的变化能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然已死,设计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