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帮我个忙……”
每当听到不熟悉的人说出这几个字,大多数人都会飞速转动脑子想出一系列理由,以便有充足的底气说上一句:“实在不好意思啊,我最近太忙了。”
然后长长地嘘一口气,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毫不夸张地说,被求助已然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劫难。
近日,知乎的一篇问答登上了热门,内容大致如下:
“朋友去日本旅行,去之前我给了她六百人民币,说让她看着买点东西带给我。我看她买的都是些小玩意儿,真的没什么正经的,觉得她是不是杀熟坑我钱了,我现在不是计较钱,就是寒心。希望懂的朋友帮我看看值不值。我知道了就心里有个数,自己以后对她长个心眼就行。
她要是代购的话赚我点无所谓,但我们是朋友嘛,介意是觉得她没把我当自己人,担心她坑我,不是计较钱。”
题主附上的图中有足足20样小物件。这些东西要么是好用有人气的,要么是和风精致的,不仅考虑到了口腹之欲,还涉及了美妆、福佑等,可谓是照顾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朋友的用心之深可见一斑。
可满腔热情枉付,这些本应该被珍视的礼物最终被摆上知乎求估价——到底值不值600元?
对此,网友们纷纷留言替题主口中的朋友鸣不平。
朋友本人也看到了这个问答,表态说:“我就是题主口中的那个朋友,现在我们已经绝交了……”
网友们都为妹子的果断拍案叫好,可在这个看似洒脱的决定背后的滋味,大概只有亲历过的人才懂得吧。
在网友们纷纷跟帖问她还缺不缺朋友,想和她做朋友时,她的回答发人深省——“算了,伤不起。”
01
“猜心思的游戏,一点也不好玩”
闺蜜不止一次打电话跟我吐槽她的合租室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拜托她帮忙,面对她的疑问,答案从来都是“随便”。
“帮我带个饭回来吧。”
“要吃什么菜?”
“随便啦。”
“亲爱的有时间吗?帮我看一看冬装好不好。”
“什么款式和风格?”
“随便啦。”
“我要出去旅行一周,猫没人照顾,你帮我养几天吧。”
“怎么养?”
“随便啦。”
……
“随便”这个词在百度词条中的解释是:不加任何限制,不受拘束。可以引申为简单、随便的意思。
当被应用在人际交往中,最初是想表达当事人不计较,对事对物无所谓的态度。
可在请人帮忙时说出这句话,大部分被求助人内心的OS恐怕是:“天哪,这可真是为难我胖虎了。”
因为,大部分人口中说出的“随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便。实际的潜台词是:我明说我具体要怎样,但你一定要准确地猜中我的心思并且给我惊喜。
正如上文所提的知乎题主,口中说着“随便买点东西带给我”,实际上却在心里暗设了一把秤,以自定的标准衡量朋友精心挑选的礼物的价值,实在是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
所谓人心隔肚皮,用“随便”来作为求助的标准,与其说是求助,不如说是带惩罚性质的测试。
你懂我的需求,那么恭喜你成功pass,600元花得值,皆大欢喜,彼此感情更进一步。
你不懂我的需求,那么你费心挑选的礼物不值一文,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杀熟”了,黑名单里待着吧!
02
“我想要的,只是一句谢谢”
2017届高考,一位来自安徽的盲人考生被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了。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决定让家长陪读,并在离校非常近的地方给他们租了一套有热水器和空调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并表示将全额承担这一家人的租房费用。
这本应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十年寒窗苦读不仅有了一个理想的结果,还受到了校方的关注和额外照顾,一般人早就该感激不已了。
可这位盲人学生的父亲却不这么认为。他并不满足于此,反而觉得学校应该再给自己的儿子配备点读笔、专门的导盲犬和专门的工作人员。
要知道,目前中国导盲犬的数量只有100多只,而每只的培养成本在20万左右,这位父亲的要求无异于狮子大开口。要求得不到全部满足,他便在镜头前说:我想这里多少得有些安排,没想到说一点都不安排。
用一句话概括这种想法便是:我弱我有理。对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已经提供的援助置若罔闻,却在媒体面前卖惨,将热心提供帮助的学校置于被舆论夹击的尴尬境地。
身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也时常收到这样的消息:“你有没有时间,我写了一篇稿子,上级觉得不够好,你能帮我改一改吗?”亦或是“你文笔不错,能不能帮我写个剧本?今天就要,急。”
而我的回应很简单——没有回应。
一方面是由于日程表已经被各种事项填得密密麻麻;另一方面,是根据以往经验,即使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边而先替别人分忧解难了,也得不到应得的那一句“谢谢”,人家只会觉得因为你擅长,所以帮忙是你的义务。
而当我明确拒绝时,则往往会收获一句:“这点小忙都不帮,又不是什么大作家,摆什么谱?”一开始也会气得食不下咽,但在冷嘲热讽中,也渐渐参透了沉默是金的道理。
有人说:能者多劳。可在用"能者多劳"进行道德绑架之前,不妨扪心自问一句:而如果连一句简简单单的“谢谢“都如镜中花水中月般遥不可及,能者凭什么替你劳?
03
“不帮伤人情,帮了也伤人情”
在贴吧搜索框里输入“朋友借钱不还怎么办“,意料之中的看到了一众网友的叫苦不迭。
被所谓的朋友求助借钱,约好了还钱的deadline,却过了很久也迟迟收不到还款,跟对方聊天,对方也绝口不提还钱的事情,却仍旧一口一个哥们亲热得很,让你更不好意思主动提还钱的事情了。
可实在不想白白把人民币拱手让人,没办法,只能"厚着脸皮"开口要钱了。识时务一点儿的被一催再催总算是还了,却自还钱后再也没有联系过,虽行动上还钱了,心里却记恨上了。
而更倒霉者,人情和钞票都打了水漂。还有一个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惨痛遭遇:借钱给朋友,多日不见还款,前去委婉地催款,不但自己被拉黑,钱没要回来,还被对方四处诬陷不讲情义,好名声从此败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拒绝向外借钱,比起心疼钱,更心疼的恐怕便是这段脆弱的人际关系吧。
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对陌生人越来越慷慨,却对身边的人越来越苛刻。
陌生人拿钱帮忙办事是理所当然,而熟人帮忙就不该牵扯到利益了。甚至在熟人拿了必要的资金时,还要怀疑对方有没有“杀熟“。
旅行时帮亲戚代购回国外的化妆品,却被拿来与假货满天飞的淘宝店比价,被质疑赚了中间价;
帮朋友去熟悉的放心的餐厅点菜,费力还价过后仍被质疑从饭店处拿了回扣;
帮小姐妹用心挑选打过疫苗的健康宠物狗,却被吐槽不及地摊上身体孱弱的小奶狗便宜,被质疑故意坑人多花钱……
不帮伤人情,帮了也伤人情,在这两难的选择中,无数人举棋不定,举步维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忙本应是一件充满着愉悦基调的事情。
可如果你认为这是我的义务,如果我尽心尽力过后连一句谢谢都得不到,如果帮忙会让我们的关系走向崩溃。
请恕我直言:这个忙,我真的帮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