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总结了英语学习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关键点。简单来说,就是尝试投入专门的时间,集中精力突破7,000到8,000的核心词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项提升英文的输入/输出能力(听、说、读、写)。一个省时省力的实践是:听和说可以一起练习,读和写往往也连在一起。如果可以在听的同时练习说,以及读的时候同时写,那么显然可以事半功倍,并促进形成比较积极的反馈,从而激励自己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英文能力。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需要看一些数据和事实,来帮助我们认清把英语学好是一件什么规模/规格的任务。
语言的学习和很多生活中其他工作/任务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学习者的挫败感。首先,学习外语的反馈周期往往很长,即使你每天坚持扩充词汇量、阅读文章、甚至于采用外语来写作,而从开始投入到看到成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其次,自然语言中的规则往往不固定,比如英文中很多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都是不规则的,这些不规则使得学习者在熟记“公式”外,还需要记忆很多变体(比如单词seek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都是sought)。最后,语言通常总是和文化关联在一起,这也意味着它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描述,而且这些关联又非常离散,难以集中突破。
虽然个体之间会有各式各样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客观的挑战对于每个外语学习者都是存在的。如果你咨询任何一个外语比较好的同事,大约会得到很多不同版本的经验或者秘笈。我这里想要分享的自然只是我自己的经验,未必系统,当然更不可能全面,但是我想可能对你也有效。
简而言之,无论是在听、说、读、写四大元素的任何一个方面,要想取得比较大的进步,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对待词汇量。丰富的词汇量是学习更近一步内容的基石,一方面,她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其他人的意图,捕捉到细微的感情差异。另一方面,她可以帮助更精确,更快速有效的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他人。
开宗明义,永远不要“妄图”把英语说的和native一样好。这个目标既不切合实际,也完全没有必要。我估计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这个观点,为了让你放弃这种想法,我们可以先看一下native speaker的平均词汇量:
就近50万的受访者的统计显示,50%的人在8岁时会有10,000的词汇量,而在15岁时这个数字会增长到20,000,而这个数字大约会在成年后到达30,000并基本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作为对比,我国的CET4级考试词汇量大约为4,000,基本相当于4岁的native,而雅思则需要近8,000的词汇量,约相当于7岁的native的平均水平。
不过好消息是,如果你愿意花一些时间来攻克7,000-8,000高频词汇的话,你就可以读懂大约80%-90%的普通材料(大部分新闻、公告、大部分技术书籍、一些简单的儿童读物等),而且你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进一步将自己的词汇量扩充到更高。
英语的另一个有趣的(可恨的)特点是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基础词汇+介词形成丰富的短语,如果可以把这些短语正确的应用,你甚至无需花费太多时间来学习更高级的词汇即可应对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场景。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可能也是一项非凡的技能,比如可以和动词stand搭配形成短语并具备独立含义的结构就是十多个。
为了更好的说明上面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小例子。下面这段话是_The Economist_(经济学人)里的某篇最新文章中的两段。如果你的词汇量在8,000以下,可能读起来会比较吃力。如果有12,000,则读起来不会有太大障碍。而要像读中文那样顺畅的读懂大部分_The Economist_中的文章,则需要20,000以上的词汇量。
Many a regime has been toppled by a plague, but so far covid-19 is having the opposite effect. Most leaders have seen their approval ratings rise, even as the disease has killed at least 250,000 people. Morning Consult, a pollster, has found that a group of ten politicians have enjoyed an average gain of nine percentage points sinc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declared a pandemic on March 11th. The sentiment has been felt widely: in Australia and Canada, India and Germany.
Academics call this pattern the “rally-round-the-flag” effect. It has often benefited American presidents during international crise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surging patriotism and meeker opposition both contribute. Yet not all catastrophes are a boon. George W. Bush’s lacklustre response to Hurricane Katrina in 2005 punctured his ratings. Tony Blair’s fell after Islamists bombed London in 2005, as did François Hollande’s after the Paris attacks in 2015. Perhaps voters felt they had failed to police domestic terrorism well, whereas Americans saw the attacks in 2001 as an act of war.
现代英语事实上受过很多其他语言的影响,比如众多科学相关的词汇都有希腊文字的身影,而与政府/管理相关的则和拉丁文字相关。
关于词根,有人视若珍宝,觉得可以很快的构建单词体系;有人则不以为然,觉得例外情况太多,往往会浪费很多时间来记忆特殊情况。我觉得在词汇量低于7,000的时候,词根词缀的作用会比较有限。
举个例子,ped这个词根的意思是脚foot,而与这个词相关的词有很多:
他们或多或少的和脚这个意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但是关系不会大到一一对应的程度。比如在汉字中,我们知道三点水偏旁和水有关系。但是,诸如洗(本意洗脚)澡(本意洗手)沐(本意洗头)浴(本意洗澡)江(本意长江)河(本意黄河)湖(内陆中大的水域)海(近陆地的大的水域)沙(细碎的石粒)漠(沙漠)这些字,如果仅仅知道三点水表示水显然毫无用处。
因此,在词汇量到达量变之前讨论各种技巧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自然知道八进制是octal ,而章鱼(八爪鱼)是octopus,看起来oct和8有很大关系。那October为啥不是8月而是10月呢?原来,古罗马日历中的October还真就是第8个月的意思,而作为冬天的1月和2月这段时间由于不用打仗也不用农耕而压根没有名字,每年从March开始,September是第7个月,October是第8个月,November是第9个月,December是第10个月(又刚好和十进制decimal关联起来)。到后来一月和二月有了名分之后,这些月份之后顺延了两个月。
OK,既然词根在词汇量不足7,000时作用有限,那如何快速的掌握7,000核心呢?
很多人在背单词时有个误区:一味的强调坚持,而忽略了单次的数量。举个例子,很多人每天只背10个单词,即使严格按照艾宾浩斯曲线来学习+复习,一年(按照300天)之后可以记住3,000个词。而如果换个方法 - 也是我更推荐的方法 - 每天快速过100个,则背完3,000只需要30天。当然了,没有人可以过一遍就记住所有单词,假设你需要过三遍才可以记住,那么你需要3个月就可以记完。
简而言之,背单词的诀窍就是:大量,高频和重复。有人可能说每天100个太夸张,其实如果可以每天找出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就足够了(学习新词+复习)。这个是万法之根基,没有这7,000-8,000的高频词汇,后续的阅读和自修都会收到极大的限制。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每个单词的重要程度是不相同的。有很多单词我们只需要认识,甚至只需要在上下文中可以认出来即可。而另外一些单词我们则需要会读会写会正确使用。
举个例子,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对话,你可以完全理解A和B的意思:
A: How are you doing today?
B: Brilliant, yourself?
但是如果你自己被问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你的回答是这样的:
A: How are you?
B: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这里的brilliant就属于被动词汇,即你知道意思,但是永远不会主动使用的词。而fine就属于主动词汇,你会主动且频繁的使用它。通常来说,这两者可能有2,000+左右的差异。
在背单词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区分核心词汇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主动词汇,同时对于某些不是高频的词可以暂时降级为被动词汇,等需要时再归入主动词汇。
现在大约很少有人会通过纸和笔来背单词了,虽然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使用App会更加方便。每个发誓要学好英语的同学的手机上大约都安装了至少5款不同的背单词App吧?常见的一些有:
这几个App我都用过,个人比较推荐不背单词,界面比较简洁,而且有有声例句,可以结合上下文看到改词的实际用法,非常方便。我最早用的是百词斩,最后发现变成了看图识字,当需要拼写和口语中要使用时,脑海里往往只剩下了一幅画面。
所以方法就是:结合单词软件(通常都内置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每天设定100到200词,然后通过3个月集中熟记核心词汇。当你的词汇量提升到了7,000以上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了。
一个客观事实是:你无法听懂一个你没见过的词。因此词汇量显然会严重制约你的听力,如果你觉得听力无法进步,多数时候是由于词汇量不足所致。应当注意的是,背单词时需要音形义三者结合来学习,会读自然能听懂,能拼也就会写。
我觉得比较好的练习听力的方法是听写。学生时代的我们大约最痛恨的就是听写,但是它也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素材的选择上,一定要可以选择自己裸听能明白85%以上的素材。遇到听不懂的内容,如果听三遍还是不懂,就可以看材料,分析听不懂的原因(单词不认识、连读、爆破、术语、俗语等等)。如果大部分原因都是单词的话,那就老实回去背单词。
BBC 6 minutes English是我比较喜欢的素材。她的内容贴近生活,而且足够简单,长期坚持对听力有很大提升。如果能坚持听写 - 听一句,暂停,默写出来,最后对照原文,注意单复数,过去式过去分词等等细节 - 以我的经验来看,3个月内就可以有很大提升。
日常工作
如果你的口语只需要应付日常工作,比如和客户交流,开会更新状态等,只需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和听力就好了。可能很多人并压根不需要_一口地道的伦敦腔_。一个值得用来练习,而且被很多人忽略的机会是:站会。想想你平时如何更新自己昨天的状态:
I worked on card ABC-123, it went well. So far so good, no blockers.
也可以是:
I’ve been working on ABC-123, I would say it’s almost done. Apart from that task, I also helped Xiaofeng to set up a few dependency issues, as well as had several catch-ups. One more thing is that I still haven’t got access to confluence pages, I would be grateful if someone in Melbourne could fix the issue for me.
通常来说我们用_一般过去时_来描述昨天的状态,你可以尝试一些_过去进行时_,现在完成时,_过去完成时_或者一些虚拟语气之类。这些时态可以让你的表达更加准确。有段时间,我强迫自己每天站会的时候都用一个新词,比如把I think改成I suppose,把make a search改成perform a search等等,这样锻炼一段时间就把很多我从来不会用的词变成了习惯用语。
如果你想要更进一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并提高流利程度,那么就可以进行一些专项练习。对于这一步,我也是刚刚开始,如果有了好的学习效果再来更新。不过shadowing(影子跟读)是很多人向我推荐过的方法,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实践。
阅读我感觉应该是四门功课中最容易的。首先,阅读素材非常容易获得,报纸杂志书籍博客新闻等等,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其次,我们在多年的学校生涯中也最擅长阅读,很多人在各种英语考试中阅读成绩往往是最高的。
如果你的词汇在8,000+,那么基本上所有的技术书籍都可以自由阅读。比如,Martin Fowler 的几本经典的英文版我都读过,感觉词汇不会超过10,000。我去年一年在Melbourne的市图书馆借阅了很多各个方面的英文书籍,除了一些哲学和政治相关的比较吃力外,其他的科普类、传记类、心理学等方面的感觉还都不错。刚开始确实会有一些章节的生字特别多,感觉和于谦老师读古典名著差不多 —— 名著旁边是字典,字典旁边是「怎样查字典」。但是坚持下来就好了,主题相关的生僻字也不会有太多。
比如我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喜欢钓鱼,我就花费了一些时间来熟悉钓鱼相关的词汇:鱼竿、鱼饵、编织线、导线、鱼钩、铅坠、钓组、潮水高潮/低潮、风向等等。此外还有很多描述各类鱼类性情的词汇,比如胆小的、机智的、凶猛的、伏击、鬼鬼祟祟等等。将这些词汇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些简单的会话,而这些会话又可以作为口语的素材。这样当周一早上别人问题周末都做什么了的时候,你就无需再说Nothing much, just stay at home, relaxing之类。
如果你正好有一项其他的爱好,不妨尝试找一些相关的英文材料来学习。这样既扩展了自己的知识,又提升了英文能力,甚至可以通过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语言带给你的成就感,可谓一举多得。
写作对于非native来说比较困难,往往是各类英语考试中的拉分项目。和中文一样,即使抛开各种高级的修辞手法不谈,仅仅从功能性需求来出发,要清楚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如果你的目的是相对准确的传递自己的想法,则通过专项练习还是有望达成的。
如果你希望从比较基础的方法练习,那么五段式一定不要错过。简单是真简单,好用也是真好用。如果要展开学习的话,则可以稍微花一些时间读一读金字塔原理(和很多英文书籍一样,读前几章就可以了)。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总-分-总模式,和我们开会,演讲等基本上套路类似。
另一方面,我发现背诵课文可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捷径。不论是以应试为目的,还是以实用为目的,背诵native speaker写的文章都可以让你快速的学会很多常见词组的使用方法,将这些固定搭配烂熟于心的好处就是,你可以任意用自己的主动词汇来填空,从而写出来非常容易理解的文字来。
举个例子,我最近背诵过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是这样的:
This type of addiction can have effects ranging from lack of sleep to problems at school, when homework is sacrificed for a few more hours on the computer or console.
我觉得这里的ranging from … to …非常有用,如果下一次我需要描述类似的场景时,就可以直接化用:
Without a proper testing strategy in place could cause problems ranging from unable to refactor to lack of confidence for the codebase in general.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已经发现,这其实正是我们小时候学习语文时候的造句嘛。
总结一下,首先可以去test you vocabulary测一下自己的词汇量,很多背单词软件也提供测试词汇量功能。对自己的情况有了了解之后,就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比如你测出来自己有2,000单词的缺口,然后计划每天背100个单词,那么一轮就是20天,如果按照3轮规划的话,只需要2个月就可以达成目标,进而进入下一个阶段。
当然如果你的词汇量本身就不是大问题,则可以直接从说学逗唱四门功课直接开始,尽量把输入/输出集中在一起:通过shadowing来实现听和说的同步,通过背诵课文来熟悉固定搭配并造句来为己所用。
以上就是我自己关于学习英语的一些微小的心得,希望对你也有用。
文/ThoughtWorks邱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