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英语20天后的变化...

记忆中,最后一次较为规律而系统的学习英语大概是十几年前的大学阶段了。此后,无论是各种考试还是工作上的偶尔应用,都是靠的这个旧系统。

曾几何时,我这个完美主义追求者因为觉得自己的语言尚不足以与老外自由交流和快速阅读英文资料,而放弃了AIESEC的海外实习机会、海外求学机会等。这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全球连接和知识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英语的重要性不减反增,同时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也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实现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资料。陪娃学英语的过程,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激励和鞭策,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是跟孩子共同成长的。所有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最终促使我在1个月前开始了英语学习。

我用的是英语流利说的app,主要是源于一次线下交流活动中英语实战派王秒同学的推荐,以及身边朋友的体验反馈。为了不造成财务浪费,也为了减少压力,我只是报了1个月了课程,并且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周3天,每天15-30分钟(系统建议是每周5天,每天45分钟)。在迄今26天的学习中,我累计打卡22天,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计划和系统的要求。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两点:

1、软件设计的人性化。每个环节时间短,可以让你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每隔2-3分钟就会有即时检验和反馈,并且通过循环出现和自我追求完美的内在诉求而实现反复练习加以巩固。这些设计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克服因暂时困难而带来的放弃感,一旦你度过了这个短暂的不舒服的挑战以后,成就感和兴趣自然而然的就被激发了。

2、从最低的要求开始,以时间换空间。总结我的过去经验,凡是最初的时候抱着美好而远大的目标的,最终失败的可能性反而更高。而将美好的愿景拆解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台阶,就会减少心理压力,同时也会因每一步扎扎实实的进步带来自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激励机制。

即使只有短短20多天,按每天30分钟的练习计算,总计11个小时的练习,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认知和体验:

1、由于所有的环节都是根据你的英语水平和需求量身打造的,因此整体学习环境是全英文的。这摒弃了过去用中文思维学习英文的弊病。

比如,每个单词的解释都是由英文词组或句子来定义的,这与中文解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举个例子“relax”,中文的翻译是“松弛、放松”。英文的翻译是“to rest while you are doing something enjoyable,especially after work or effort”。“松弛”指减低紧张程度或减小压力,引申为松懈、懒散。“放松”是指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从这两个对比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看似相似或相近的翻译背后,有着很不一样的语境,进而使得在应用中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误区。

2、通过模拟母语式学习方式,以用促学。不懂不是拦路虎,畏惧、不尝试才是。

除单词学习外,其余的学习都是通过听实现输入,进而导出说、阅读等输出。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出现最初的时候听不太真切,或是听得懂发音却不知道怎么写、什么意思。这就要求一是听的时候要做到先关注句子的整体架构,了解大意,从而反推个别单词。二是要反复听。我的很多听不明白的句子都是通过不断重复地听最终自然而然的明白的。即很多的单词是要放在句子中去理解的,很多的句子是要在上下文语境中去体会的。好比人类学习母语的过程,也是从听父母讲、不断的听、咿咿呀呀学着说、过渡到能听能说,继而才开始学习识字、书写和写作的。

3、建立亲密关系,不仅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也可以是人与一切事物关系。

有句俗语叫做,“人不理财,财不理你”。把这句话套用在学英语上,也同样适用。这段时间的英语学习不仅让我对学习本身产生了一种情感依赖,每天不学就会惦记以外,还有不少延伸的好处。

比如,我在给孩子念英语的时候也会更有兴趣,甚至也改变了我的教学方法。我不再将英语翻译成中文来帮助孩子理解,而是结合图片和场景,反复的磨耳朵、鼓励开口复述等方式,实现孩子自己对语言的理解。

当我看一些区块链相关的英文材料、网站等信息时,也不再选择回避,或是简单的以为自己不能完全看懂就放弃,而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去尝试,结果就是虽然不一定完全懂,但也会通过部分句子和内容了解到大概的信息,这与纯粹看国内的中文信息已经有了很不一样的结果。

再比如,在看英文电影或是涉及听力的地方,对语言的敏锐度也有了变化。

这些仅仅只是因为我反复接触陌生的东西,将陌生变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熟悉,于是我与这个物产生了连接,进而由这个连接,建立了一个更深、更广、更频繁的链接。将这个方法论再引申开去,还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

我相信,英语作为新时代的必备技能之一,将为我打开新的信息渠道提供强有力的触角。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拾英语20天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