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鄢国·鄢陵考

            鄢·鄢国·鄢陵考

                  潘孟潮

  河南省鄢陵县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从刘庄、唐庄两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器皿来看,有蚌珠、蚌壳、石铲、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碗形器、背水壶残片等,文化丰富多彩。据专家考证,证明属新石期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进行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

“鄢”从“焉”从“邑”。“焉”既表声又表义,为黄色凤凰,“邑”专表义,为城邑。《国语》《后汉书》的“鄢”从“焉”从“阜”。阜为土岗,鄢陵西北境内群岗矗起,著名的土岗即有25条之多。加之此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出产黄色凤凰或经常有黄色凤凰出没,故为此地取名“

阝焉”。鄢字本义就是金凤凰之地。春秋时,郑武公灭鄢,废国为邑,改称鄢陵。

鄢国

《世本·氏姓篇》云:“鄢氏,妘姓国,后为氏。”妘姓为上古时一氏族名,始祖名求言,为黄帝的后裔。据《史记》及有关资料载:黄帝子名昌意,昌意子名颛顼,颛顼子名陆终。陆终娶鬼方之女生六子:长名昆吾,次名参胡,三名篯(即彭祖),四名求言,五名安,六名季连。约公元前2550年,求言被封于郐,又名会人。三国时吴学者韦昭《国语注》:“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封於郐,郐今新郑也……”苏源生《鄢陵文献志》按:“鄢为郐之别封”,这时的鄢,为部落,为方国。鄢国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贝类、玉器、石器,专家鉴定为新石器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500年--2500年)。后于西周初重封鄢,为侯国。

鄢于春秋初年为郑所灭。西周末年,郑桓公为了在东方寻找一个安全地带,曾将自己的家眷、财产、部族、奴隶和国内商人迁居到洛水以东的虢、郐两国境内,骊山之役,桓公身死,其子武公掘突随平王东迁后,于公元前769年灭郐,又于前767年灭东虢,并将国都迁至“郑父之丘”,即今河南省新郑县城关附近。约公元前769--前767年,灭掉郐的同姓鄢国。《国语·周语》云:“鄢之亡也,由仲任。”是说鄢君娶了任氏之女为夫人,而招致了灭国之祸。《潜夫论·志氏姓》说:“鄢取仲任为妻,贪冒爱吝,蔑贤简能,是用亡邦。”政治腐败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诚如《国语·周语》注引唐尚书语:“鄢为郑武公所灭,非取任氏而亡也。”

鄢陵

鄢亡国后,鄢城成了郑国南部的要邑。《左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伯克段于鄢。”指的就是这里。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云:“鄢本古国,[郑]武公灭之,初仍故名,后乃改为鄢陵。”鄢改名鄢陵,约在春秋中期,据《春秋·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载:“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此鄢陵即鄢,表明彼时鄢虽易名,仍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因古鄢城座落在南北走向的土陵上,故称鄢陵。鄢改称鄢陵应在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575年之间。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鄢并入韩。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魏强韩弱,鄢陵遂属于魏。公元前318年,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改鄢陵为安陵,一者意为安全、平安之陵,二者古代安、鄢同音。三者有纪念魏国原都安邑之义。

周慎靓王二年,即公元前319年,秦伐鄢,鄢败,《史记》韩世家记:“秦伐败我鄢。”周赧王四十年,即公元前275年,“秦穰侯攻魏得许鄢陵,”“秦得后未久复归於魏耳。”

周楚王四年(秦始皇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则“秦求易地於安陵,”或曰:“唐雎不辱使命”。又曰:“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划全国为三十六郡,鄢陵属颍川郡,郡置所阳翟(今禹州市)。

汉始置鄢陵县。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史称西汉。汉始置鄢陵县,属豫州颍川郡,县治所古鄢城。

鄢·鄢国·鄢陵考_第1张图片
鄢陵乾明寺塔

你可能感兴趣的:(鄢·鄢国·鄢陵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