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吟秋声:文化承载者——川师大附属云南昆明天娇学校

《无问西东》片尾彩蛋,各个领域的大家——冯友兰、陈寅恪、朱自清、林徽因、沈从文、闻一多、王国维……全出现在了大银幕上。当时西南联大的学子何其幸运,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是冯友兰,数论老师是华罗庚……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璨若星河的一笔,其学子于战争年代居然享受的是文化的饕餮盛宴。

昆明这座西南边陲安静的山城中,猛然迎来这一大群“有大学问”的人。这些人是当时最具名望的大学者,其中许多位,“蒋介石见了都要让三分”。西南联大的老师,都像是“几百年的陈酒”。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云南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就在这片土地特殊而又丰厚的文化滋养下,成为当地教育的标杆。该校系全国著名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领办,蓝光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投资修建,呈贡区政府大力支持的一所全新高品质的民办公助学校。

2018年1月27日,我与先生告别大雪纷飞的上海,抵达春日暖阳下的昆明,真正体会了一把“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第二天,在坐落于呈贡区的天娇校园,我们感受着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的上空艳阳高照,天气和暖得让人内心与身体一片炽热。先生的高徒、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总经理李华平先生带领我们参观新落成才两年的校舍。

这里到处是山,而学校就在山上,学生每天上学,就会产生“攀登知识的高峰”的感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主建筑两边上方,以中式窗花设计的“教育情怀”“诗意人生”“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几个高饱和度的黄色字体,看来学校的建筑位置与教育理念,都可用“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来形容。

李华平教授出任校长,他力争让西南联大的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在天娇学校得以弘扬和延续。在天娇求学的学子,学校最注重的就是培养自信与自立,责任与担当。

李校长带领我们一路迈上学校教学楼对面的天台,这里是学校的蔬菜基地,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在这里播种、浇灌,共同享受劳动的喜悦。站在天台上,湛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将视线投向远方,视野开阔、风景秀美,中午的阳光晒得人穿着衬衫都嫌热,而山风却善解人意地及时送来阵阵凉风。李校长兴致颇高,带着几分憧憬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准备在此建一个“冰心亭”,让老师和学生在课余时,可以坐在亭子里喝茶小憩,与蓝天白云、亲手栽种的蔬菜绿植、对话,更可以眺望远方,感念冰心奶奶的默默关爱。

历史的安排,曾让冰心与呈贡结下不解之缘,她给云南、给昆明、给呈贡留下了太多文化的记忆!

她曾到当时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所”驻地的文庙内暂住,戴世光教授在她居室的门坊上写过一副对联,右联是“半间东倒西歪屋”,左联是:“一个千锤百炼人”。

她曾将呈贡斗南华氏家族用于守坟和追祭先辈的墓庐改名为“默庐”而居,使自家庭院成为“谈笑有鸿儒”的地方,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周末常常在此聚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文化名流戴世光、沈从文及社科学者费孝通、张之毅等都是这里的常客,“默庐”经常迸射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

她曾接受时任呈贡县立中学和简师学校校长的昌景光先生的邀请,受聘到该校兼任语文及写作课教师。免费担起了培育农家子弟的重担。她曾倾注了很多心血于教学,认真备课、讲授、批改作业,还经常从自己微薄的稿费中拿出一些钱购买笔墨纸砚本,或者自己亲手创作作品作为奖品,奖给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她曾接受昌景光校长的请托,给呈贡中学、简师题写了校训“谨信弘毅”,并写了校歌歌词:“西山苍苍滇海长,绿原上面是家乡,师生济济聚一堂,切磋弦诵乐未央。谨信弘毅,校训莫忘,来日正多艰,任重道又远。努力奋发自强,为己造福,为校增光。”该校的音乐教员林亭玉为之精心谱曲,校歌的传唱成为那一时期呈贡中学、简师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后来她还为呈贡一中(原呈贡县立中学)改题校训“任重道远”,如今它被镌刻在学校大门左上方花园中的一座小石山上。

李华平校长深深理解冰心奶奶的教育情怀,真心希望天娇校区能够将她的育人精神好好传承。“一片冰心在天娇”,他对先生钱梦龙说,眼里闪着坚毅与执着。李校长将此作为学校的校训,让先生给学校题写这句话作为勉励。

学校举行假期教师培训,呈贡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呈贡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呈贡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李荣华先生,呈贡区教育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呈贡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萍女士出席了本次会议。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重庆市教育厅巡视员李源田先生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下午作了题为《新时代,新教育,新学校》的讲座。开幕式由校办主任袁真老师负责主持,她嗓音清亮,做事更是踏实厚道。先生于上午给全校教师作了题为《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找回快乐的教育人生》的讲座,并为老师们签名题字合影,他忙得不亦乐乎,但心里却与李校长一起憧憬着学校的美好未来。

会前欣赏到了学校礼堂大屏幕上,王若乃老师编舞并领舞的学生青春律动操,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在韵律操中融入民族舞的元素,既富有节奏感,又体现了云南地区民族风情。该操以其创意赢得了多项大奖,实乃众望所归。

“溯源导读法”的讲座安排在晚上,我内心有些矛盾,既生怕老师们晚上带着疲累参加教研活动,又为他们的敬业精神而深深崇敬。校长助理陈明渠先生在开场白中介绍我时,深情朗读着他有心从网上找到的我之前教过的学生唐煜坤发的“寻师”帖子:

有时一个教师节,不见姚老师三年了,暑假同学聚会也未能与老师会面,说实话心里不是什么滋味,想起从学12年那么多老师,唯有您最值得我去敬佩,我也永远记得那些您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您带领我进入书的海洋,您的教诲学生铭记在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您的学生——唐煜坤现在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希望有同学能帮我转达,感激不尽!

陈明渠老师嗓音浑厚,主持风格亲切自然而又深情并茂,他对我的溯源导读法自有理解,而他的语文教学理念也走在时代的前沿。

这是我首次将“溯源导读”与“无界思维”在标题中直接出示,因为我觉得唯有如此,才能更完整地表现我的教学理念。两个小时的的讲座,老师们始终保持着投入听讲的状态,会后还与我饶有兴致地交流。

“世界天娇,中国伊顿”,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就是这样的一所具有大胸怀大愿景的中国学校。当初办学时,学校领导班子克服了人生地不熟的招生瓶颈,并在校园建设上与不法商人进行了艰难卓绝的斗争,学校终于得以毅然崛起。李华平校长与常务校长黎中惠女士、校长助理陈明渠先生一起,为了学校的筹建与落成,可谓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呈贡的每一寸土地。为了学校的明天,他们努力将一切做到极致,追求无止境的卓越,释放所有的教育梦想与情怀,最终在呈贡人民的强烈渴盼下,迎接了第一批入学新生……

英国的著名贵族学校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被公认是英国最好的中学,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伊顿公学校友包括了演员、明星、演说家、作家等各行各业的优秀成功人士,它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将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学生在伊顿的6年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同时,名师出高徒,伊顿的教师很多是博士、专家,其中不乏牛津、剑桥毕业的伊顿校友。伊顿公学曾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前来就学的学生,出身大有来历者不乏其人,美国的富豪、亚洲的赌王,都把孩子送到这里。伊顿公学,全世界最显赫的贵族子弟学府,自1440年亨利六世创建以来,已有573年的历史被称为“世界级精英人才的摇篮”。除了英国众多皇室子弟和历史名人,英国有20位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都是该校的毕业生。


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的追求目标,就是成为“中国的伊顿”。说到这样的办学愿景,李校长显然早已深思熟虑,他目睹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致力于将办学视野投向国际,努力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打造一所以人为本的全新育人学校。天娇站在时代前沿和教育制高点上,响亮提出“立人教育”。强调以“立”为立足点、出发点,以“人”为目标点、归宿点,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世界眼光的大写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天娇将以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社会各界精英,引领中国教育,傲然挺立于世界教育的前列。

“你受鼓励追求任何你可能拥有的梦想。”伊顿不像外人眼中那样刻板、陈腐,它允许学生“持些异议,某种程度上鼓励这样做。那对任何一个想得到领导者角色的人而言非常有用。”《伊顿人的价值》一书作者尼克·弗雷泽说,伊顿相当多社团、运动俱乐部和其他活动由学生自己管理,男孩子们在学校通过竞选得到要职,从而让他们为今后投身政治作好充分准备。

英国《谈天说地》杂志的迪吉·赫德利登特见过不少“伊顿人”,认为伊顿具有独特能力,让学生自信由内而发,不会看起来傲慢或自负(这一点或许和其对学生绅士风度的培养有关)。“你能辨认出伊顿人,因为他们会去某个场合,带着某个目标,然后径直追求,不管他人看法,”赫德利登特说。

天娇将执着于培养自信、自立、独立的阳光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得以发展,并鼓励他们努力发挥个人的我聪明才智与管理能力。将自由、民主和自立、独立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天娇的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一定是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勇做民族的脊梁。

大家也许有所不知,英国的伊顿公学,也用为中学统考编写的教材,但他们只用一半时间就教完了。余下的一半时间,由学校系主任自己选择增添其他教材。昆明实验学校正是借鉴伊顿公学的成功经验,将教育部编写的统编教材与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相结合,在升学考试与发展个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伊顿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校徽,属于自己的英皇奖学金,属于自己的校歌,初入伊顿,学生只是13岁的小男孩,离开伊顿的他们,已是是18岁的谦谦君子。天娇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娇文化,天娇校徽、奖学金、校歌都由专业人士辅导学生自己设计,学校将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为他们的成才提供广阔的平台。

李华平校长带领他的优秀教师团队,一起在教学楼围墙四周种上爬山虎,在教学花坛里种上满满的雏菊。办公室主任袁真、德育处主任吴刚、德育处副主任王桂兰、语文教研组长周愿、语文老师李丹瑜、李凤玲……他们爱岗敬业,在教育的园地里默默耕耘,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热血。“这种求索的传统和质疑的智慧,现在大学已经丢失了。”张曼菱在《西南联大行思录》中写道。但是,天娇学校却将在基础教育中,把对知识的求索与质疑,让它的学子从小就在心中扎根,让他们一生亲近书本、渴求真理、善于思索、勇于追求。作为优秀昆明人的张曼菱,假如看到天娇的未来,一定会感到欣慰!

天娇是文化的传承者,它将在昆明呈贡民国求真求知的文化土壤中,植入当代国际办学先进理念,开出属于民族教育和世界文化的灿烂之花,为民族、为世界输送更多的杨振宁、李政道。

花坛中的一丛丛雏菊在阳光下开得正艳,几只蜜蜂忙着在花朵中翩飞采蜜,这样的情景在校园中被我无意中捕捉到,我相信,看到它们,您一定与我一样,对学校的未来更加期待!


稚吟秋声:文化承载者——川师大附属云南昆明天娇学校_第1张图片
稚吟秋声:文化承载者——川师大附属云南昆明天娇学校_第2张图片
稚吟秋声:文化承载者——川师大附属云南昆明天娇学校_第3张图片
稚吟秋声:文化承载者——川师大附属云南昆明天娇学校_第4张图片
稚吟秋声:文化承载者——川师大附属云南昆明天娇学校_第5张图片
稚吟秋声:文化承载者——川师大附属云南昆明天娇学校_第6张图片
稚吟秋声:文化承载者——川师大附属云南昆明天娇学校_第7张图片



Ԣ�

你可能感兴趣的:(稚吟秋声:文化承载者——川师大附属云南昆明天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