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电影延长了人类的生命,保存了历史的余温。一部好的电影,会让你的面庞变的平静如水,会让你的内心变的翻腾如浪,会让你想找一位老友在时间匆忙的空隙中慢下来谈谈电影。
  2007年,美国导演马克·赫尔曼将同名儿童小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搬上了银幕。我与影片相遇在2017年的一个午后,相隔十年,电影已然有了年代感,这部具有年代感的影片用它沙哑的嗓音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更具年代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低沉悠扬的钢琴曲让影片一开始就笼罩了一种沉重感。穿小短西裤衬衫背心的小男孩无忧无虑的张开双臂在街道上奔跑着,他眼眸中的那一抹湖蓝有着我们一眼看不到底的纯净。他用孩子的天性去感受这个世界,他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最单纯的内心好奇的探索着新天地。他是那么安静美好,却因为搬家毁于一旦。
  父亲的调职让他转眼之间便迁往乡下的新居。本就充满疑惑的他在人们回避的眼神和闪烁其次的言语中感觉的了新生活的不平凡。因为孤单,他童话般挥舞着长剑踏上冒险的旅途,想为自己找寻一片新天地,却不知自己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地狱。在那里他认识了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穿着条纹睡衣的小男孩,他叫施穆尔。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施穆尔的憔悴无力与布鲁诺的活力美好形成鲜明对比。他灰白无神的眼眸、如大人般紧锁的眉头、无精打采的身躯都在暗示着他所处环境的困厄。但是布鲁诺却毫不知情,他甚至羡慕眼前这个小男孩,有这么多人陪着他玩,有这么大的“乐园”供他玩耍。
  导演是聪明的,他用孩子的视角描述着这一切,布鲁诺对神秘乐园的好奇,施穆尔对眼前这个想要和他成为朋友的男孩的冷淡,还有布鲁诺天真的问题:“那个烟囱烧的是什么?”这一切都让影片的氛围更加凝重。而观者也想知道答案,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无奈的说出:“我是犹太人”时,答案已然明了,战争没有剥夺他们选择朋友的权利,却早已为他们选定了敌人。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平静而缓慢的步调在两个孩子之间搭起友谊的桥梁,他们渴望交谈,冰冷的铁丝网无法阻止两颗想要靠近的心。影片最后快速而利落的画上了句号,那是一个狂风骤雨的傍晚,那是一个打着种族主义幌子的悲剧。布鲁诺想要走近他的世界,他爬过铁丝网,走近向往已久的“乐园”。他们还未来得及拥抱就被带进狭窄的小房子里,当那仅存的一点亮光在他们的眼中一闪而过时,他们的命运就此定格。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主人公来不及呼喊,观者也来不及反应,一切便尘埃落定。影片用孩童的纯真反衬战争的罪恶,在最后的那场杀戮中,没有死亡之际该有的挣扎,也没有痛苦临近之时该有的哭喊,影片充斥的是无尽的沉默。紧闭的大门没有丝毫生气,散落一地的蓝色条纹睡衣无人理睬,结尾就像是一出默剧,无声的直击人心。
  在永恒的静默中,我的眼中浮现出影片中老犹太人的善良和纯朴,犹太小男孩的无奈和缄默,也看到了布鲁诺父亲的残忍与血腥,母亲的痛苦和憔悴。最让我无法接收的是布鲁诺的父亲,他是犹太人眼中麻木的刽子手,却是儿女眼中慈祥有爱的爸爸,这样的反差让人心生战栗,也引起人们的思考,真的有种族优劣之分吗?答案必然是没有,可惜那个时期的人们被种族主义冲昏了头脑。悲剧没有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便发生了,那是因为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错了很远很远了。

  二战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二战中的纳粹反犹更是一个令人哀叹的悲剧。我们不能因为历史的肮脏而忽略它遗忘它,对于和平的向往我们从未停止过,愿世界上再也没有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因为战争无法安眠。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孩子对于战争毫无认知,他直到进入那个释放毒气的黑屋子里,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上帝要让他遭受这一切。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条纹睡衣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