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银行信用卡系统述评

一、中国大陆各银行信用卡系统

目前,由于人民银行还不允许银行之外的其他机构进行信用卡的发行和处理,所以信用卡系统或是由银行自己开发,或是由系统厂商开发而服务于银行。国内银行的规模不同,技术能力有强有弱,因此在信用卡系统开发方面存在差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大、技术力量强,有条件自主开发并维护信用卡系统;开发信用卡系统的投入一般需要1000万美元,运行和维护的费用也很高,而且2~3年之后才能收回成本,所以一些实力较弱的银行不得不选择全系统外包或者部分外包的方式,比如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等。
信用卡系统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它包括中央处理模块:申请、发卡、收单、清算、催收和欺诈控管;外围处理模块:制卡、打印、邮寄和影像处理等;核心部分是发卡模块。发卡模块就其复杂性而言,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表1是国内银行的信用卡发卡系统。
可以看出,国内银行所使用的发卡系统大部分是由Atos或者FDC开发的。这两家公司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市场,而直到本世纪初国内信用卡市场启动之后,才得到如此多的客户。它们的系统产品都拥有十多年以上的行业考验,发卡量巨大;而其他厂商的系统在巨量支持上还缺乏经验,并不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在国内的客户并不多。


二、国际流行的信用卡系统

国内银行所选用的发卡系统都是由境外厂商提供的,尚没有一家国内公司。原因在于,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就有专业的系统信息公司进行信用卡系统开发,比国内的公司领先20年;而国内的信用卡业务刚刚起步,业务的开发者--银行对其复杂性还未能完全掌握,国内专业的系统信息公司则更无这方面的业务和技术经验。因此,国内出现能开发信用卡系统的本地厂商,估计还要5~10年的时间。
表2从所属公司、系统简介、模块构成和系统评价四个方面对国际流行的信用卡系统(这些信用卡系统或是当前已占据了一定的国内市场,或是曾经尝试进入中国市场,后因各种原因退出)进行了介绍。这些系统共有的特点是:或是专注于独立的几个模块,尽可能地把它们做得复杂和专业;或是为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附加了众多的功能模块,力求涵盖所有的关联业务。另外,从对先进技术的运用上来看,大多系统并未刻意追求,为了追求实用技术的稳定性,仍采用比较旧的开发工具进行产品开发。

经验表明,运行于开放平台的应用系统,其稳定性要比使用专业平台的应用系统差。因此,表2 中的大部分系统都仅运行于OS/390、OS/400和UNIX专业平台上。同时,表2可以看出应用系统在技术方面的一个发展趋势:从主机直联终端模式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从直接的文件存储模式到采用专业的数据库存储数据;从基于专业的操作平台到开放式平台。典型的例子是Atos的系列产品:CardLink运行于专业的大机操作系统OS/390上,使用主机直联终端模式,使用顺序文件存储数据;Semacard晚于Cardlink产生,运行于专业的操作系统OS/400上,使用DB2数据库存储数据;Essentis是Atos公司最近几年才在国内推出的新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DB2数据库。IT行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也逐渐应用于信用卡系统的开发中,但并不使用尚不成熟的技术和理念。按照这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信用卡系统应具备如下特点:跨平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布式数据库存储和访问技术,多语言支持。

信用卡系统是一个超大型的软件系统,除了在技术上的严格要求外,其业务功能的完备性和专业性更加重要。现在的系统变得越来越专业,功能也更完备。独立的模块所包含的功能越来越多,而某些功能又从一个模块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模块,功能处理变得更专业。如Visionplus和Cardlink的发卡收单是集成在一个模块中,而Essentis就拆分成了两个专业的独立模块。另外,红利积分以前都是集成在发卡模块中,而现在更多的系统都配备了专门模块来实现此功能;欺诈防范和催收以前都是由信用卡系统厂商自己来开发相应模块,新的系统则集成了专业厂商的产品,Essentis就是如此。某些系统对应VISA/MC的接口模块,以前是每个接口开发一个模块,而Essentis使用一个模块Essentis Interchange就可以处理与多个外卡组织的清算接口。正因为如此,系统软件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更加强大。


三、信用卡系统处理能力综合评析

业内经常会有这样的讨论:"国内这些信用卡系统,究竟哪一个处理能力更强一些?"事实上,对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结论。因为信用卡系统的建设涉及产品厂商、实施厂商和业务单位,其运营又涉及各个维护和运营单位,而其间各方面又包含了众多的角色和不同阶段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信用卡系统的建设、运营,为将来的处理埋下隐患,进而对系统的处理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各行的信用卡系统建设都不是十分顺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由此怀疑各系统本来的处理能力,这种怀疑实际上并不必要。信用卡是一项新兴业务,我们都缺乏相关经验,所能选择的系统又都是国外厂商提供的,这些系统并不适应我国的国情,必须进行大量改造,而在这一方面双方又缺乏认同,导致系统建设延期或项目成本超支,从而使得已建立系统的处理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无论如何,总可以找到一种方法对这些系统进行比较,但这需要专业机构或者组织来完成。首先,必须建立比较前提,然后再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下面是本文提出的比较前提:①相同的资源条件,包括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可以是不同的系统平台,但要求所需的总体成本接近;人力资源包括对系统开发、维护和运营的人力成本(级别、数量和使用周期)。 ②发卡模块所支持的主要数据量接近。发卡的主要数据应是账户或卡片数量,持卡人数量也可以作为其一。③发卡模块所能提供的功能,至少要包括授权、客户服务互动式操作界面和批量作业。这里,授权和客户服务界面的衡量指标是系统对事件的响应速度;批量作业的衡量指标则是它的整批运行速度。批量作业的主要事件是:交易入账处理、账单日账户结账处理、产生审计/对账/统计数据、产生各种报表/信函/输出文件数据与外部组织的清算处理。
在上述比较前提下,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①系统稳定性。可比较的指标包括:硬件机具、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成熟度,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涉及的平台、机器和系统是否太多。这些元素都会影响系统的处理能力,导致系统宕机或处理时间增加。②系统差错率。可比较的指标包括:应用软件的Bug数量、系统纠错能力、系统的监控和防范能力(对实时操作的监控,和使用事后报表的监控方式)。③系统更新的频率,即升级的能力。系统总是要做定期维护、清理垃圾数据、定期数据备份、标准规范等会引起系统改造。对这些事件的评价要看其所花费的时间和消耗的资源。④系统开发、运营和维护的规范性。要分析开发和维护系统所用的开发语言、工具以及质量管理方法,评价它们是否符合某种规范,并能在这些规范下避免误差,提高效率。⑤系统对银行的适应性。包括银行熟悉系统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等,系统对业务要求可以满足的程度,以及它是否能帮助业务部门处理特定事务。
按照上述的条件来收集详细资料难度太大,本文仅就系统当前所能支持的卡量、系统稳定性和功能完备性来进行比较,结果如下:第一,Visionplus;第二,Cardlink;第三,Semacard;第四,Essentis;第五,Unicard;第六,Comex system;第七,BankWorks;第八,SLM system;第九,BULL system。

这些系统中,Visionplus的历史最悠久,其已稳定运行了近20年,在国外银行中的单系统支持卡量最大,同时与之关联的各个模块也随着业务的发展功能不断增强,故列在第一位。第二位Cardlink的历史比Visionplus短,并且是借鉴了一些Visionplus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应用于欧洲和东南亚,其系统能够支持的卡量并没有Visonplus多,稳定性和模块功能则不差上下。Semacard的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卡支持量已经在200万张以上,系统运行也有近10年的历史,因此排名第三。Essentis的主要市场在欧洲,是2000年后才推出的新系统,它的稳定性和可支持卡量与前三个系统相比稍逊一筹,但技术思想更先进、更加专业。Unicard系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卡支持量仅400万~500万张,由于它基于Unix操作系统(前三个系统都基于IBM的操作平台),所以稳定性稍差。排在第六至八位的系统,它们的可支持卡量不超过百万张。Bull系统在我国也有应用实例,但针对的是借记卡,在贷记卡方面的功能较弱,所以本文将其排在最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B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