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入门
https://www.zybuluo.com/hanbingtao/note/581764
无论即将到来的是大数据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亦或是传统行业使用人工智能在云上处理大数据的时代,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程序员,不懂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这个超热的技术,会不会感觉马上就out了?现在救命稻草来了,《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系列文章旨在讲帮助爱编程的你从零基础达到入门级水平。零基础意味着你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只要会写程序就行了,没错,这是专门为程序员写的文章。虽然文中会有很多公式你也许看不懂,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代码,程序员的你一定能看懂的(我周围是一群狂热的Clean Code程序员,所以我写的代码也不会很差)。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1) - 感知器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2) - 线性单元和梯度下降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3) - 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4) - 卷积神经网络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5) - 循环神经网络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6) -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7) - 递归神经网络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循环神经网络以及它的训练算法。我们也介绍了循环神经网络很难训练的原因,这导致了它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处理长距离的依赖。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改进之后的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 LSTM),它成功的解决了原始循环神经网络的缺陷,成为当前最流行的RNN,在语音识别、图片描述、自然语言处理等许多领域中成功应用。但不幸的一面是,LSTM的结构很复杂,因此,我们需要花上一些力气,才能把LSTM以及它的训练算法弄明白。在搞清楚LSTM之后,我们再介绍一种LSTM的变体:GRU (Gated Recurrent Unit)。 它的结构比LSTM简单,而效果却和LSTM一样好,因此,它正在逐渐流行起来。最后,我们仍然会动手实现一个LSTM。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长短时记忆网络产生的背景。回顾一下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5) - 循环神经网络中推导的,误差项沿时间反向传播的公式:
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不等式,来获取的模的上界(模可以看做对中每一项值的大小的度量):
我们可以看到,误差项从t时刻传递到k时刻,其值的上界是的指数函数。分别是对角矩阵和矩阵W模的上界。显然,除非乘积的值位于1附近,否则,当t-k很大时(也就是误差传递很多个时刻时),整个式子的值就会变得极小(当乘积小于1)或者极大(当乘积大于1),前者就是梯度消失,后者就是梯度爆炸。虽然科学家们搞出了很多技巧(比如怎样初始化权重),让的值尽可能贴近于1,终究还是难以抵挡指数函数的威力。
梯度消失到底意味着什么?在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5) - 循环神经网络中我们已证明,权重数组W最终的梯度是各个时刻的梯度之和,即:
假设某轮训练中,各时刻的梯度以及最终的梯度之和如下图:
我们就可以看到,从上图的t-3时刻开始,梯度已经几乎减少到0了。那么,从这个时刻开始再往之前走,得到的梯度(几乎为零)就不会对最终的梯度值有任何贡献,这就相当于无论t-3时刻之前的网络状态h是什么,在训练中都不会对权重数组W的更新产生影响,也就是网络事实上已经忽略了t-3时刻之前的状态。这就是原始RNN无法处理长距离依赖的原因。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从问题的定位到解决,科学家们大概花了7、8年时间。终于有一天,Hochreiter和Schmidhuber两位科学家发明出长短时记忆网络,一举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思路比较简单。原始RNN的隐藏层只有一个状态,即h,它对于短期的输入非常敏感。那么,假如我们再增加一个状态,即c,让它来保存长期的状态,那么问题不就解决了么?如下图所示:
新增加的状态c,称为单元状态(cell state)。我们把上图按照时间维度展开:
上图仅仅是一个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在t时刻,LSTM的输入有三个:当前时刻网络的输入值、上一时刻LSTM的输出值、以及上一时刻的单元状态;LSTM的输出有两个:当前时刻LSTM输出值、和当前时刻的单元状态。注意、、都是向量。
LSTM的关键,就是怎样控制长期状态c。在这里,LSTM的思路是使用三个控制开关。第一个开关,负责控制继续保存长期状态c;第二个开关,负责控制把即时状态输入到长期状态c;第三个开关,负责控制是否把长期状态c作为当前的LSTM的输出。三个开关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要描述一下,输出h和单元状态c的具体计算方法。
前面描述的开关是怎样在算法中实现的呢?这就用到了门(gate)的概念。门实际上就是一层全连接层,它的输入是一个向量,输出是一个0到1之间的实数向量。假设W是门的权重向量,是偏置项,那么门可以表示为:
门的使用,就是用门的输出向量按元素乘以我们需要控制的那个向量。因为门的输出是0到1之间的实数向量,那么,当门输出为0时,任何向量与之相乘都会得到0向量,这就相当于啥都不能通过;输出为1时,任何向量与之相乘都不会有任何改变,这就相当于啥都可以通过。因为(也就是sigmoid函数)的值域是(0,1),所以门的状态都是半开半闭的。
LSTM用两个门来控制单元状态c的内容,一个是遗忘门(forget gate),它决定了上一时刻的单元状态有多少保留到当前时刻;另一个是输入门(input gate),它决定了当前时刻网络的输入有多少保存到单元状态。LSTM用输出门(output gate)来控制单元状态有多少输出到LSTM的当前输出值。
我们先来看一下遗忘门:
上式中,是遗忘门的权重矩阵,表示把两个向量连接成一个更长的向量,是遗忘门的偏置项,是sigmoid函数。如果输入的维度是,隐藏层的维度是,单元状态的维度是(通常),则遗忘门的权重矩阵维度是。事实上,权重矩阵都是两个矩阵拼接而成的:一个是,它对应着输入项,其维度为;一个是,它对应着输入项,其维度为。可以写为:
下图显示了遗忘门的计算:
接下来看看输入门:
上式中,是输入门的权重矩阵,是输入门的偏置项。下图表示了输入门的计算:
接下来,我们计算用于描述当前输入的单元状态,它是根据上一次的输出和本次输入来计算的:
下图是的计算:
现在,我们计算当前时刻的单元状态。它是由上一次的单元状态按元素乘以遗忘门,再用当前输入的单元状态按元素乘以输入门,再将两个积加和产生的:
符号表示按元素乘。下图是的计算:
这样,我们就把LSTM关于当前的记忆和长期的记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单元状态。由于遗忘门的控制,它可以保存很久很久之前的信息,由于输入门的控制,它又可以避免当前无关紧要的内容进入记忆。下面,我们要看看输出门,它控制了长期记忆对当前输出的影响:
下图表示输出门的计算:
LSTM最终的输出,是由输出门和单元状态共同确定的:
下图表示LSTM最终输出的计算:
式1到式6就是LSTM前向计算的全部公式。至此,我们就把LSTM前向计算讲完了。
熟悉我们这个系列文章的同学都清楚,训练部分往往比前向计算部分复杂多了。LSTM的前向计算都这么复杂,那么,可想而知,它的训练算法一定是非常非常复杂的。现在只有做几次深呼吸,再一头扎进公式海洋吧。
LSTM的训练算法仍然是反向传播算法,对于这个算法,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主要有下面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对推导中用到的一些公式、符号做一下必要的说明。
接下来的推导中,我们设定gate的激活函数为sigmoid函数,输出的激活函数为tanh函数。他们的导数分别为:
从上面可以看出,sigmoid和tanh函数的导数都是原函数的函数。这样,我们一旦计算原函数的值,就可以用它来计算出导数的值。
LSTM需要学习的参数共有8组,分别是:遗忘门的权重矩阵和偏置项、输入门的权重矩阵和偏置项、输出门的权重矩阵和偏置项,以及计算单元状态的权重矩阵和偏置项。因为权重矩阵的两部分在反向传播中使用不同的公式,因此在后续的推导中,权重矩阵、、、都将被写为分开的两个矩阵:、、、、、、、。
我们解释一下按元素乘符号。当作用于两个向量时,运算如下:
当作用于一个向量和一个矩阵时,运算如下:
当作用于两个矩阵时,两个矩阵对应位置的元素相乘。按元素乘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简化矩阵和向量运算。例如,当一个对角矩阵右乘一个矩阵时,相当于用对角矩阵的对角线组成的向量按元素乘那个矩阵:
当一个行向量右乘一个对角矩阵时,相当于这个行向量按元素乘那个矩阵对角线组成的向量:
上面这两点,在我们后续推导中会多次用到。
在t时刻,LSTM的输出值为。我们定义t时刻的误差项为:
注意,和前面几篇文章不同,我们这里假设误差项是损失函数对输出值的导数,而不是对加权输入的导数。因为LSTM有四个加权输入,分别对应、、、,我们希望往上一层传递一个误差项而不是四个。但我们仍然需要定义出这四个加权输入,以及他们对应的误差项。
沿时间反向传递误差项,就是要计算出t-1时刻的误差项。
我们知道,是一个Jacobian矩阵。如果隐藏层h的维度是N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矩阵。为了求出它,我们列出的计算公式,即前面的式6和式4:
显然,、、、都是的函数,那么,利用全导数公式可得:
下面,我们要把式7中的每个偏导数都求出来。根据式6,我们可以求出:
根据式4,我们可以求出:
因为:
我们很容易得出:
将上述偏导数带入到式7,我们得到:
根据、、、的定义,可知:
式8到式12就是将误差沿时间反向传播一个时刻的公式。有了它,我们可以写出将误差项向前传递到任意k时刻的公式:
我们假设当前为第l层,定义l-1层的误差项是误差函数对l-1层加权输入的导数,即:
本次LSTM的输入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上式中,表示第l-1层的激活函数。
因为、、、都是的函数,又是的函数,因此,要求出E对的导数,就需要使用全导数公式:
式14就是将误差传递到上一层的公式。
对于、、、的权重梯度,我们知道它的梯度是各个时刻梯度之和(证明过程请参考文章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5) - 循环神经网络),我们首先求出它们在t时刻的梯度,然后再求出他们最终的梯度。
我们已经求得了误差项、、、,很容易求出t时刻的、的、的、的:
将各个时刻的梯度加在一起,就能得到最终的梯度:
对于偏置项、、、的梯度,也是将各个时刻的梯度加在一起。下面是各个时刻的偏置项梯度:
下面是最终的偏置项梯度,即将各个时刻的偏置项梯度加在一起:
对于、、、的权重梯度,只需要根据相应的误差项直接计算即可:
以上就是LSTM的训练算法的全部公式。因为这里面存在很多重复的模式,仔细看看,会发觉并不是太复杂。
当然,LSTM存在着相当多的变体,读者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很多资料。因为大家已经熟悉了基本LSTM的算法,因此理解这些变体比较容易,因此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完整代码请参考GitHub: https://github.com/hanbt/learn_dl/blob/master/lstm.py (python2.7)
在下面的实现中,LSTMLayer的参数包括输入维度、输出维度、隐藏层维度,单元状态维度等于隐藏层维度。gate的激活函数为sigmoid函数,输出的激活函数为tanh。
我们先实现两个激活函数:sigmoid和tanh。
class SigmoidActivator(object):
def forward(self, weighted_input):
return 1.0 / (1.0 + np.exp(-weighted_input))
def backward(self, output):
return output * (1 - output)
class TanhActivator(object):
def forward(self, weighted_input):
return 2.0 / (1.0 + np.exp(-2 * weighted_input)) - 1.0
def backward(self, output):
return 1 - output * output
和前两篇文章代码架构一样,我们把LSTM的实现放在LstmLayer类中。
根据LSTM前向计算和方向传播算法,我们需要初始化一系列矩阵和向量。这些矩阵和向量有两类用途,一类是用于保存模型参数,例如、、、、、、、;另一类是保存各种中间计算结果,以便于反向传播算法使用,它们包括、、、、、、、、、、,以及各个权重对应的梯度。
在构造函数的初始化中,只初始化了与forward计算相关的变量,与backward相关的变量没有初始化。这是因为构造LSTM对象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它未来是用于训练(既有forward又有backward)还是推理(只有forward)。
class LstmLay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input_width, state_width,
learning_rate):
self.input_width = input_width
self.state_width = state_width
self.learning_rate = learning_rate
# 门的激活函数
self.gate_activator = SigmoidActivator()
# 输出的激活函数
self.output_activator = TanhActivator()
# 当前时刻初始化为t0
self.times = 0
# 各个时刻的单元状态向量c
self.c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输出向量h
self.h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遗忘门f
self.f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输入门i
self.i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输出门o
self.o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即时状态c~
self.ct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遗忘门权重矩阵Wfh, Wfx, 偏置项bf
self.Wfh, self.Wfx, self.bf = (
self.init_weight_mat())
# 输入门权重矩阵Wfh, Wfx, 偏置项bf
self.Wih, self.Wix, self.bi = (
self.init_weight_mat())
# 输出门权重矩阵Wfh, Wfx, 偏置项bf
self.Woh, self.Wox, self.bo = (
self.init_weight_mat())
# 单元状态权重矩阵Wfh, Wfx, 偏置项bf
self.Wch, self.Wcx, self.bc = (
self.init_weight_mat())
def init_state_vec(self):
'''
初始化保存状态的向量
'''
state_vec_list = []
state_vec_list.append(np.zeros(
(self.state_width, 1)))
return state_vec_list
def init_weight_mat(self):
'''
初始化权重矩阵
'''
Wh = np.random.uniform(-1e-4, 1e-4,
(self.state_width, self.state_width))
Wx = np.random.uniform(-1e-4, 1e-4,
(self.state_width, self.input_width))
b = np.zeros((self.state_width, 1))
return Wh, Wx, b
forward方法实现了LSTM的前向计算:
def forward(self, x):
'''
根据式1-式6进行前向计算
'''
self.times += 1
# 遗忘门
fg = self.calc_gate(x, self.Wfx, self.Wfh,
self.bf, self.gate_activator)
self.f_list.append(fg)
# 输入门
ig = self.calc_gate(x, self.Wix, self.Wih,
self.bi, self.gate_activator)
self.i_list.append(ig)
# 输出门
og = self.calc_gate(x, self.Wox, self.Woh,
self.bo, self.gate_activator)
self.o_list.append(og)
# 即时状态
ct = self.calc_gate(x, self.Wcx, self.Wch,
self.bc, self.output_activator)
self.ct_list.append(ct)
# 单元状态
c = fg * self.c_list[self.times - 1] + ig * ct
self.c_list.append(c)
# 输出
h = og * self.output_activator.forward(c)
self.h_list.append(h)
def calc_gate(self, x, Wx, Wh, b, activator):
'''
计算门
'''
h = self.h_list[self.times - 1] # 上次的LSTM输出
net = np.dot(Wh, h) + np.dot(Wx, x) + b
gate = activator.forward(net)
return gate
从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到,门的计算都是相同的算法,而门和的计算仅仅是激活函数不同。因此我们提出了calc_gate方法,这样减少了很多重复代码。
backward方法实现了LSTM的反向传播算法。需要注意的是,与backword相关的内部状态变量是在调用backward方法之后才初始化的。这种延迟初始化的一个好处是,如果LSTM只是用来推理,那么就不需要初始化这些变量,节省了很多内存。
def backward(self, x, delta_h, activator):
'''
实现LSTM训练算法
'''
self.calc_delta(delta_h, activator)
self.calc_gradient(x)
算法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使计算误差项:
def calc_delta(self, delta_h, activator):
# 初始化各个时刻的误差项
self.delta_h_list = self.init_delta() # 输出误差项
self.delta_o_list = self.init_delta() # 输出门误差项
self.delta_i_list = self.init_delta() # 输入门误差项
self.delta_f_list = self.init_delta() # 遗忘门误差项
self.delta_ct_list = self.init_delta() # 即时输出误差项
# 保存从上一层传递下来的当前时刻的误差项
self.delta_h_list[-1] = delta_h
# 迭代计算每个时刻的误差项
for k in range(self.times, 0, -1):
self.calc_delta_k(k)
def init_delta(self):
'''
初始化误差项
'''
delta_list = []
for i in range(self.times + 1):
delta_list.append(np.zeros(
(self.state_width, 1)))
return delta_list
def calc_delta_k(self, k):
'''
根据k时刻的delta_h,计算k时刻的delta_f、
delta_i、delta_o、delta_ct,以及k-1时刻的delta_h
'''
# 获得k时刻前向计算的值
ig = self.i_list[k]
og = self.o_list[k]
fg = self.f_list[k]
ct = self.ct_list[k]
c = self.c_list[k]
c_prev = self.c_list[k-1]
tanh_c = self.output_activator.forward(c)
delta_k = self.delta_h_list[k]
# 根据式9计算delta_o
delta_o = (delta_k * tanh_c *
self.gate_activator.backward(og))
delta_f = (delta_k * og *
(1 - tanh_c * tanh_c) * c_prev *
self.gate_activator.backward(fg))
delta_i = (delta_k * og *
(1 - tanh_c * tanh_c) * ct *
self.gate_activator.backward(ig))
delta_ct = (delta_k * og *
(1 - tanh_c * tanh_c) * ig *
self.output_activator.backward(ct))
delta_h_prev = (
np.dot(delta_o.transpose(), self.Woh) +
np.dot(delta_i.transpose(), self.Wih) +
np.dot(delta_f.transpose(), self.Wfh) +
np.dot(delta_ct.transpose(), self.Wch)
).transpose()
# 保存全部delta值
self.delta_h_list[k-1] = delta_h_prev
self.delta_f_list[k] = delta_f
self.delta_i_list[k] = delta_i
self.delta_o_list[k] = delta_o
self.delta_ct_list[k] = delta_ct
另一部分是计算梯度:
def calc_gradient(self, x):
# 初始化遗忘门权重梯度矩阵和偏置项
self.Wfh_grad, self.Wfx_grad, self.bf_grad = (
self.init_weight_gradient_mat())
# 初始化输入门权重梯度矩阵和偏置项
self.Wih_grad, self.Wix_grad, self.bi_grad = (
self.init_weight_gradient_mat())
# 初始化输出门权重梯度矩阵和偏置项
self.Woh_grad, self.Wox_grad, self.bo_grad = (
self.init_weight_gradient_mat())
# 初始化单元状态权重梯度矩阵和偏置项
self.Wch_grad, self.Wcx_grad, self.bc_grad = (
self.init_weight_gradient_mat())
# 计算对上一次输出h的权重梯度
for t in range(self.times, 0, -1):
# 计算各个时刻的梯度
(Wfh_grad, bf_grad,
Wih_grad, bi_grad,
Woh_grad, bo_grad,
Wch_grad, bc_grad) = (
self.calc_gradient_t(t))
# 实际梯度是各时刻梯度之和
self.Wfh_grad += Wfh_grad
self.bf_grad += bf_grad
self.Wih_grad += Wih_grad
self.bi_grad += bi_grad
self.Woh_grad += Woh_grad
self.bo_grad += bo_grad
self.Wch_grad += Wch_grad
self.bc_grad += bc_grad
print '-----%d-----' % t
print Wfh_grad
print self.Wfh_grad
# 计算对本次输入x的权重梯度
xt = x.transpose()
self.Wfx_grad = np.dot(self.delta_f_list[-1], xt)
self.Wix_grad = np.dot(self.delta_i_list[-1], xt)
self.Wox_grad = np.dot(self.delta_o_list[-1], xt)
self.Wcx_grad = np.dot(self.delta_ct_list[-1], xt)
def init_weight_gradient_mat(self):
'''
初始化权重矩阵
'''
Wh_grad = np.zeros((self.state_width,
self.state_width))
Wx_grad = np.zeros((self.state_width,
self.input_width))
b_grad = np.zeros((self.state_width, 1))
return Wh_grad, Wx_grad, b_grad
def calc_gradient_t(self, t):
'''
计算每个时刻t权重的梯度
'''
h_prev = self.h_list[t-1].transpose()
Wfh_grad = np.dot(self.delta_f_list[t], h_prev)
bf_grad = self.delta_f_list[t]
Wih_grad = np.dot(self.delta_i_list[t], h_prev)
bi_grad = self.delta_f_list[t]
Woh_grad = np.dot(self.delta_o_list[t], h_prev)
bo_grad = self.delta_f_list[t]
Wch_grad = np.dot(self.delta_ct_list[t], h_prev)
bc_grad = self.delta_ct_list[t]
return Wfh_grad, bf_grad, Wih_grad, bi_grad, \
Woh_grad, bo_grad, Wch_grad, bc_grad
下面是用梯度下降算法来更新权重:
def update(self):
'''
按照梯度下降,更新权重
'''
self.Wfh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Whf_grad
self.Wfx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Whx_grad
self.bf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bf_grad
self.Wih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Whi_grad
self.Wix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Whi_grad
self.bi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bi_grad
self.Woh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Wof_grad
self.Wox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Wox_grad
self.bo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bo_grad
self.Wch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Wcf_grad
self.Wcx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Wcx_grad
self.bc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bc_grad
和RecurrentLayer一样,为了支持梯度检查,我们需要支持重置内部状态:
def reset_state(self):
# 当前时刻初始化为t0
self.times = 0
# 各个时刻的单元状态向量c
self.c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输出向量h
self.h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遗忘门f
self.f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输入门i
self.i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输出门o
self.o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 各个时刻的即时状态c~
self.ct_list = self.init_state_vec()
最后,是梯度检查的代码:
def data_set():
x = [np.array([[1], [2], [3]]),
np.array([[2], [3], [4]])]
d = np.array([[1], [2]])
return x, d
def gradient_check():
'''
梯度检查
'''
# 设计一个误差函数,取所有节点输出项之和
error_function = lambda o: o.sum()
lstm = LstmLayer(3, 2, 1e-3)
# 计算forward值
x, d = data_set()
lstm.forward(x[0])
lstm.forward(x[1])
# 求取sensitivity map
sensitivity_array = np.ones(lstm.h_list[-1].shape,
dtype=np.float64)
# 计算梯度
lstm.backward(x[1], sensitivity_array, IdentityActivator())
# 检查梯度
epsilon = 10e-4
for i in range(lstm.Wfh.shape[0]):
for j in range(lstm.Wfh.shape[1]):
lstm.Wfh[i,j] += epsilon
lstm.reset_state()
lstm.forward(x[0])
lstm.forward(x[1])
err1 = error_function(lstm.h_list[-1])
lstm.Wfh[i,j] -= 2*epsilon
lstm.reset_state()
lstm.forward(x[0])
lstm.forward(x[1])
err2 = error_function(lstm.h_list[-1])
expect_grad = (err1 - err2) / (2 * epsilon)
lstm.Wfh[i,j] += epsilon
print 'weights(%d,%d): expected - actural %.4e - %.4e' % (
i, j, expect_grad, lstm.Wfh_grad[i,j])
return lstm
我们只对做了检查,读者可以自行增加对其他梯度的检查。下面是某次梯度检查的结果:
前面我们讲了一种普通的LSTM,事实上LSTM存在很多变体,许多论文中的LSTM都或多或少的不太一样。在众多的LSTM变体中,GRU (Gated Recurrent Unit)也许是最成功的一种。它对LSTM做了很多简化,同时却保持着和LSTM相同的效果。因此,GRU最近变得越来越流行。
GRU对LSTM做了两个大改动:
GRU的前向计算公式为:
下图是GRU的示意图:
GRU的训练算法比LSTM简单一些,留给读者自行推导,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至此,LSTM——也许是结构最复杂的一类神经网络——就讲完了,相信拿下前几篇文章的读者们搞定这篇文章也不在话下吧!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循环神经网络和它最流行的变体——LSTM,它们都可以用来处理序列。但是,有时候仅仅拥有处理序列的能力还不够,还需要处理比序列更为复杂的结构(比如树结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另外一类网络:递归神经网络(Recursive Neural Network),巧合的是,它的缩写也是RNN。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递归神经网络和它的训练算法。现在,漫长的烧脑暂告一段落,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