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医疗原创】朱杰:支付宝拯救医疗?

【e医疗原创】朱杰:支付宝拯救医疗?_第1张图片

朱杰
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2014年的大连CHIMA大会上,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支付宝”出现在展场中,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这个上半年刚刚在金融界掀起“余额宝”海啸、在交通领域投入数十亿打造“快的”打车的互联网“顽童”,能为变革中的医疗信息化和医疗服务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支付宝自己的切入点很简单——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帮助用户完成费用结算。如果只从这一点来看,支付宝似乎是把医疗行业当作一般的公共事业来做了。从网站的界面上来看,打着“New”标志的“医疗服务”确实和水费、电费、煤气费被归在了“生活服务”这个大类下面。如果真是如此,那就简单得可疑了,毕竟集成一个城市水费收缴系统和集成一个城市所有医院门诊收费系统的工作量投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相对于在金融界和出租车领域摧枯拉朽、气贯长虹的破坏式创新,支付宝在医疗领域的立足点似乎有点边缘化,低眉顺眼地像个小媳妇,偏安一隅,且绝不挑战任何现有主流医疗信息系统的地位。这样动用云计算力量来抢夺呼叫中心、医院门户网站、短信平台、患者查询触摸屏、自助充值设备的饭碗,颇有点大炮打蚊子的荒谬感。

  支付宝快速打开局面有一个利器:以上服务都免费。广大医疗机构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公认两大法则是:“少花钱”和“不出事儿”。支付宝多年建立起的声誉和“免费牌”无疑打在了客户的心理甜蜜点上。就这样,世界美好得难以置信。

  我们相信事情应该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那么美好,那么荒谬。

  互联网产业不是慈善产业,一旦其用户规模达到突破点,“长尾效益”卷起的狂风就能够将看似无害的雏鸟变成从天而降的猛禽。用网易的话说就是“网聚人的力量”,一旦支付宝能够在医疗行业掌握足够的客户量,就可以定义新的市场规则。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固定居民人群的门诊医疗费用是最适合用“总额预付制”来管理的,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居民可以成立一个“互助基金”,以每年数百元的费用将自己的所有门诊看诊服务交付给一组医疗机构完成。由于有总额限制,这些医疗机构有动力通过适当预防、减少用药、日常干预、慢性病保健等服务来低成本、高效率地维护居民健康,保持生活质量。从居民角度来说,及时、便捷、可靠、免费(只交年互助基金费)的门诊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小病变大病,避免不得不住院、康复这样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出现。

  这个“互助基金”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应当由医疗保险基金(政府的或者商业的)来承担。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政府主导的医保对门诊费用的控制有限,甚至有些医保直接把部分医保基金发回到居民个人银行卡账户上作为门诊看诊药费的补偿,换句话说,是放弃了类医保对门诊治疗的费用平抑和治疗控制责任。

  支付宝目前的定位,一面能够掌握患者的持续看诊数据,一面能够通过门户服务掌握部分临床数据,已经处于一个理想的中介监督位置。只需要积累够足够的用户和医疗机构数量,支付宝就有机会去和用户谈:“我们发布一个门诊全年看诊一次付费的保险产品,可以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单位购买,此产品不但可以免除全年门诊看诊、治疗、处方、检查费用,而且可以保证看诊挂号流程畅通。”进而,支付宝可以要求各地医保基金直接把原来返还给居民的个人账户费用转交给支付宝管理,好处是支付宝可以保证这些钱用在有管控的正规门诊治疗过程中,而不是被居民直接在银行取现,流出医疗体制之外。

  鉴于国内早在2010年就已有一部分新农合医保资金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完成审核和支付,上述操作并不违背国家相关医疗保险基金使用和支付的原则,而且最后的选择权在支付宝用户个人,不会引起“强买强卖”的反弹。对医疗机构来说,“免费的午餐”之后,面前多了一个支付方,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支付宝开通、优化的门诊患者的院前、院后流程,稳定了当地居民;忧的是这个支付方对门诊业务的监督力度会比现有医保更加严格,毕竟不论是数据能力还是竞争压力,支付宝都有动力代表居民控制不必要的门诊治疗检查和处方。

  支付宝进入医疗,在简单、美好和荒谬背后,是互联网长尾理论对医疗支付的重新定义,是联合起来的居民群体在医疗机构面前“用人民币投票”的制衡机制建立。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分享给朋友
点击右侧顶部菜单
选择“发送给朋友”

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 e医疗
微信:
微信公众号 e医疗
微信搜索 e-healthcare
微博:
微博ID e医疗
http://weibo.com/chinaehc


你可能感兴趣的:(【e医疗原创】朱杰:支付宝拯救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