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之我见

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评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作者经历较多,故所叙之族类亦较伙,官师士商,皆着于录……惜描写失之张皇,时或伤于溢恶,言违真实,则感人之力顿微,终不过连篇话柄,仅足供闲散者的谈笔之资”。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作者人生经历丰富,写的都是些乱七八糟的故事,没事就喜欢过分指责一些人或事,没啥真实性可言,写的东西又不感人,废话连篇只能作为故事读一下罢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评为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之首。什么是谴责小说?谴责小说的特点就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当然这句话也是鲁迅先生说的。

初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以为读了一本假古代的书籍,全书都是白话文,查阅资料才发现,明清的章回小说大部分都是用白话文写的,只不过这部小说用的是“现代白”罢了,请忽略我的愚钝。

在我看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确实有着鲁迅评论的这般“仅足供闲散者的谈笔之资”的作用。全书以“九死一生”这个人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章节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基本上毫无联系,其实这也是所谓谴责小说的一个特征,叙述的都是“九死一生”二十年在官场商场及人情场里的所见与所闻,故事性特别强,几乎是每一章节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故事串在一起针砭时弊,其所记叙的故事或让人忍俊不禁或黯然神伤。该书既能成为谴责小说之首,其优点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作者在书中显露的做诗才华以及对人对事对物一针见血的评价也是能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为之一亮的优点,在现在看来这些故事有时候也是你我身边时常发生的真实事情,可见一个世纪都过去了,人生的所见所闻也是常有相似的。

作者吴趼人本人也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13岁考入当时举世闻名的佛山书院,相较于康有为的两大弟子梁启超和陈千秋要早四五年入学。此一举更是能证明其才华所在,可能是从小家道中落,把世态炎凉看得比一般人更加的清楚和明白才能将自己化身为“九死一生”以一个旁观者或参与者来讲述人世间那些讳莫如深亦或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以故事或是事实展现在世人面前。吴趼人一生坎坷,以写字为生,穷困潦倒囊中羞涩以致病逝于上海而身死时身上仅有四角小洋,由朋友为其治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