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站偶遇高中同学,我为什么没有上前打招呼?

在高铁站偶遇高中同学,我为什么没有上前打招呼?_第1张图片

昨天,我从广州坐高铁回家乡,排队验票时,我抬头随意一看,看到旁边的队伍里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我迅速在脑海中扫描了一下我所认识的人,发现她长得十分像我高中的一个同班女生。

一看她的身材,让我更加肯定,她是我的高中同学。样子会变,但是身高却不会变。

目测她的身高有一米七,长着瘦削的长脸,五官十分突出,算不上漂亮,但是气质独特,留着齐肩短发,脸色有些黯淡,面无表情。她右着拿着一个拉杆箱,左手牵着一个小男孩 ,男孩头戴鸭舌帽,也拉着一个小小的拉杆箱,一看就知道是母子关系。

但我还是不太确定她是不是我的高中同学,况且,我虽然对那同学有印象,但是名字已经忘记了,隐约记得她的名字中带有一个“莉”字。记不得名字,也不好去搭讪。

我看了她两眼,只看她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眼睛无神。如果她真是我的高中同学,那反差也太大了。因为那女生是班上最活泼的,好说爱笑,我记得那时她就坐在我的后面,平时还有不少的互动。

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注意到我,但是我决定不再注意她,到了验票口,我刷身份证过阐,乘坐自动扶梯下到月台,上了车。

因为网上买不到广州直达家乡的票,我买的是广州南站到虎门的坐票,然后只能在车上补票,补的票是站票。我一上车,找到位置坐下来,就闭上养神,迷迷糊糊地小睡了一会,列车十几分钟后就到了虎门,我只能起来让座,在车厢连接处站着,透过窗口看着车外的的风景,戴着耳机听起了《马太福音》。

看到铁道边闪电般掠过的植被、沙石和树木,我的脑海里又想起了验票时看到的那个女生。这时我的心里十分肯定,她就是我的高中同学。

我试图想起她的名字,但却一直想不起来,只记得有一个“莉”字。

快到家乡车站的时候,我去餐车找售票员补了票,很快,列车驶进了家乡车站。我的大脑还在搜寻着跟“莉”字有关的名字,试图想起那高中女同学的全名。

就在我踏出门车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来了,就像拼图到最后,完美地接上了最后一块,形成了一幅漂亮的风景画一样,我的大脑出现了“林莉”这个名字。

对,那女生就叫林莉。

我是在家乡县城上高中,县城距离我们家有20多公里,我寄宿在学校,一个月才回家一次。那时我特别羡慕家在县城的同学,因为他们每天都可以回家。而林莉,正是这样的同学。

其实我跟林莉才同班一年半,高二下学期学校分班,我和她被分到了同一个班。那时高考还是3+X的模式,语数英加上一门选修的课,我们的X是政治。

高一入学的时候,她本来是重点班,学习好,分班之后,自然也带着些许优越感,又生性活泼,性格外向,跟其他只知埋头学习的女生不同,她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

但是她绝对不是班上最出色的,分班之后,她的成绩没有进过班上前五,屡次模拟考也不太理想,估计高考也不会很出色,但是上一个二本学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大学期间,我记得高中同学举办过一场聚会,那时我们还见过一面。那次她跟我说,她看到了我QQ空间里的文章,写得很好,其中有一篇文章,写舍友打呼噜吵得我睡不着,她说她一看就知道我写的是谁。我装作不知道,问写的是谁,她说你继续装吧!我都知道了!

关于舍友打呼噜吵得我睡不着的事,当时被我闹大了,搞得班上人尽皆知。事情是这样的,我隔壁床上的一个同学,一睡着就响起呼噜声,犹如雷公作响。我又十分浅睡,忍无可忍,只好屡次拍他的脚,将他叫醒,心想我睡不着你也别睡了。如此一来,关系恶化,大有你死我活的架势,告到班主任处,提出换宿舍却不成,只好继续折腾,那段时间,确实不堪回首,幸好只是心里积怨,并没有互伤性命,当然,后来也和解了。

自从那一次聚会,我们再也没有见过,掐指一算,已有十个年头了。

我下了车,沿着指示牌走向出站门,三弟开车来接我,他电话里告诉我要十多分钟才能到。我见外面太阳正猛,就想在站内逗留一会儿。

走到转角处,我停了下来,看看手机。

同时,我在想,那女生肯定也会在这里下车,也会在我后面走出来。

果不其然,我远远地看到她带着儿子走了出来,高挑的身材十分显眼。

我心里在嘀咕,究竟要不要上前跟她打招呼呢?这时,我已经百分之一百确定,她就是林莉。很快,她就从我的身边走过,依然是面无表情,两眼直视前方,我估计她自始至终都没有注意到我。

我一直看着他们的背影,看到她带着儿子走到出阐口,询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又走到了旁边的窗口去补票。这时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快步上前跟她打招呼。

我最终没有上前去,我想,是我当时的心情有些沉闷,没有足够的力量使然。一丝消极的念头闪过我的心头,心想即使我上前打招呼,也不过是寒暄几句,最后还是应该会形同陌路。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不如相忘于江湖,我更想在背后默默地看着她,猜想她经历过的故事,那些随着岁月而飘零的心思意念,遗失在平凡的生活中又在某个瞬间被记起的失落与温馨。

她补完票之后,带着儿子出了阐,阐口的另一边,是一个中年妇女笑脸相迎, 估计是她的妈妈。

目送他们三人消失在站外的背影,我想起了高中时的纯真岁月,犹如昨日,又恍如隔世。

该相遇的终将相遇,不该相遇的,即使相逢也不曾相识,顺其自然吧,缘份不可强求。

我回想起她脸上的茫然表情,黯淡的脸庞,隐隐地感觉到,她应该是经历了一些难以言说的痛苦。岁月改变了我们,我们并不能改变世界,而是被这个世界所改变,世界不会将我们变得更好,而一定会将我们变得更坏。学生时代的纯真、热情、真诚、乐观和勇敢,经过这些年的世事变化,恐怕已被消磨得所剩无几了。

高中时,我曾和同学信誓旦旦地说过,十年之后一定要来一次大聚会,今天的我和你一定会成为将来的谈资,十年过去了,发现曾经的承诺不堪一击,想兑现却由不得自己。

这些年,我见到一些昔日的同学,有的已经婚变,有的已经提前进入养老状态,有的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劳碌在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岗位上,面对买不起的房子,干不完的活儿,不知自己还剩下什么。更多的,是成为了物质的奴隶,每天都要数着钱来过日子,努力地挣钱还贷,看似有车有房,其实心中极度没有安全感。

《镜中的男人》这本书讲到,现代都市人的状态像是一个永远在转圈却不能前进的老鼠一样,一直在走动着,却永远都是在原地踏步,不停地挣取,不停地消耗,不停地工作,不停地讨厌工作,生活并没有真正的盼望,心里并没有激情,对人也没有热情。

特别是婚姻的关系,更是严峻的挑战,维系婚姻关系的伦理基础,正在被这个世界所抛弃。为什么来接林莉的不是丈夫,则是妈妈呢?她是否还经历着婚姻的难关呢?而子女的教育,也已经陷了不可知论的迷茫中,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教育孩子?是世界的价值观吗?如果是,这样的教育必定会失败。

我想,我和林莉一样,高中时绝对想不到以后要面临这么多的挑战,我们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满怀希望,我们有激情和热情,深信可以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坚强壮胆屹立于天地之间,但是事实却是,面对无处不在的挑战,我们发现无力应对,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要面对这些挑战,也没有人教导我们,给我们足够的装备。

我想,我要不是蒙了耶稣基督的恩惠,找到了真理,真不敢想像我现在在哪里,正在做什么,更不敢想像,我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的心一定是越来越硬,直至被这个世界异化成一具行尸走肉。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高铁站偶遇高中同学,我为什么没有上前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