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dic使用SAADC实现超高精度体温采集

    2019年下半年,打磨了将近四个月的体温计终于在米家上线了,上线后恰逢疫情,销量非常可观,也算是没有辜负当时的呕心沥血。记得当时除了软件之外,主要的问题点包括以下几点:

    1.基于产品的硬件电路设计,LED亮度受到了电流尖峰的影响,导致屏幕在亮屏的时候闪烁,甚至电压尖峰过大的时候,段码也会闪烁。然后导致闪烁的地方有包括广播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大的尖峰电流,saadc采集的时候也会产生较大的电压波动,然后我们的体温计还采用了主从设计,会扫描我们的另一个电子表产品用于将体温发送到那个产品上显示,扫描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波动。绞尽脑汁花了很大的功夫,能消除的尖峰就消除,不能消除的或者采用一些手段降低或者逻辑上避开,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是其中一个解决问题的点:https://blog.csdn.net/Lanal11/article/details/100022286

    2.我们使用的是自有的双路NTC对比测温专利技术,与市面上主流的ADC技术有点不一样,选用的Nordic52832有点水土不服,在采集精度与波动性上都不太令人满意。Nordic的国内代理当时对我们这个很上心,为了这个问题不辞劳苦来我们公司访问了很多很多此,还将此问题反馈到北欧的原厂探究可能的解决方案,虽未能通过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还是特别感谢他们。产品的性能不能因为这些问题打折扣,下了一番苦工之后,我还是通过软件逻辑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电阻器件均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最终产品不采用任何校准手段即可在恒温水槽中达到达到±0.04℃的精度。较为悲催的是,后边由于疫情导致30K精密电阻缺货严重不得不采用精度更低一些的原料,产品都需要经过校准才可以达到相应的出厂精度。

Nordic使用SAADC实现超高精度体温采集_第1张图片

    这里主要记录的是对于ADC的处理过程,在30K精密电阻符合千分之一精度的时候,此过程可以确保最终采集温度达到相应的测温精度。

    对于产品本身而言,我们想要有一个30秒快速测温的功能,不采用机器学习技术的话,这个需要通过大量的测温数据来拟合出一个算法。然后算法本身当然是数据越密集越好。技术设计上,产品需要每隔100ms采集一次体温用于算法预测体温。这个需求客观上有助于高精准的测温。

    AD部分相关的电路如图,通过一个开关切换,分别采集NTC和30K精密电阻的ad值进行对照,得到NTC的阻值在转换成对应的温度。采集方式上,这里既可以连续采集或者多次重复单次采集都是可以的,我这个后边为了便于调试,都是采用的多次重复单次采集的方案。

Nordic使用SAADC实现超高精度体温采集_第2张图片

    由于对精度要求比较高,这里包括各种采集前的校准以及参数调优等都是必须做的,但是这些还不够。这里的话,我对采集到的数据做了一定的处理,这些处理最终保证了拿到的温度数据足够的精准和稳定。

    首先使用官方的示例代码校准AD值。然后初始化config的时候,设置使用了12位的resolution,并且将单次采集时间调整到最大,这样会保证单次采集有足够的精度。

    我们的需求是每100ms可以给算法一个数据,然后每秒钟刷新一次屏幕上的温度(算法只处理预测阶段的数值)。

    结合需求,这里会开启一个100ms的timer,然后每次回调都会分别采集64次NTC的ad值以及30K对照电阻的ad值。这里的话,理论上交替采集效果会更好点,可以更好的平均电压波动导致的误差,但是实际测试中发现各自采集64次和交替采集64次,表现基本一致。采集的次数可以拉的更多,但是体温计本身使用的CR1620的电池无法支持如此大的功耗。

   然后数据处理上,这里一个回调会采集到各64组数据,分别对其排序,然后刨除掉前后各30组数据,保留中间4组取平均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NTC阻值。这里也可以先计算出64组NTC的阻值再过滤取平均值,表现基本一致。然这个显示到屏幕上的时候,是每秒刷新一次,取值为前一秒钟10次测温的平均值,相当于每秒钟执行了6400*2次ad采集才得到一个数值。

    对于进一步提高精度和数据稳定性的思考?通过我们的实际遭遇,目前使用的方案对于30K精密电阻的以及NTC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一旦来料品控不够,就回导致测量精度下降。这里对于来料精度不够的情况,我们最终是通过一个校准的步骤,在出厂前的水槽测试中,补偿上一个相对的值。但是补偿只能提高精度,无法修正稳定性。后来整理资料的时候想到,芯片本身已经提供了多通道采集,相比于我们目前采用的两个单端采集+开关切换的方案,多通道+差分采集方案是否可以产生更稳定的数据呢?限于我对电路知识的匮乏,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咨询Nordic的工程师,他们是认为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改善的。不过想法归想法,该提出的建议都提了,真做起来还得改电路还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来调试,都需要产品经理权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BLE,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