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扶贫路上之二

缺失

我又有拿起笔写写我精准扶贫路上的见闻的冲动了。

走在扶贫路上之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精准扶贫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特殊印记。

走在精准扶贫路上的我,目睹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早已行进在康庄大道上的的房车俱全,仍然不懈拼搏的乡亲;即将脱贫且奋起直追,不甘落后努力创造的乡亲:更有在贫困路上彷徨茫然不知路在何方的乡亲。

这不?就在刚刚,我曾经帮扶的一位老乡大叔很激动的来了一通电话,扣问自己怎么从贫困户中刷了出来。

当然我不具备从细则上判定谁具有享受国家扶贫政策照顾的资格,但总以为跳出贫困的圈子当皆大欢喜。

可是老乡们为何未必其然呢?为何死死拽着“我是贫困户”这条尾巴?为何人性的光辉那么黯然?到底是物质贫困还是精神贫困?如此下去会不会滋生一大批新的精神贫困户:一闹二跳三等靠的贫困户。 

黯然的当儿,一个画面掠过:作家丁捷在采访完《追问》书中涉及的那些曾经的省管以上中高级官员后,情不自禁地慨叹: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

我不禁亢奋:改革开放 40年呐,依旧行进在贫困路上,到底缺失了什么要素致富?精准扶贫到底该怎样一个扶法?

这到底是什么缺失?到底是什么缺席?是精神是境界吧。

扶了这许久的贫,教师充当的是宣讲机角色。其实可以不用给贫困户拿“小”钱的,拿习惯了,他们也就习惯了,久而久之就滋长了“等、靠、要”的思想。

扶贫先扶志,拿钱还不如给他规划成产业,先让他自己拿钱出来调整产业,在适当时候对行进在脱贫路上的乡亲们给予政策上的财力物力的大力倾斜。

兴许这才是治标治本的办法。

走在扶贫路上之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在扶贫路上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