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有方可治了

你是否常感焦虑?你是否总是感觉自己不胜任自己当下的这份工作?你是不是感觉力不从心?今天的彼得原理告诉你,你不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

彼得原理是1960年代首次提出的,和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一起,并称为西方管理学上的三大发现。

彼得原理即是不胜任原理,作者彼得的理念是不管是在社会层级当中,还是在企业机构当中,大多数人都会处于不胜任的状态。

一位著名的美国将军,他为人豪爽、胆识过人、打了很多场漂亮仗,是全军将士的偶像。当他晋升为陆军总指挥之后,需要更多地和政要以及盟军高级将领打交道。但是,他不拘小节、直来直去的作风完全不适应这种环境,他不愿意遵守必要的外交礼仪,还经常和高层吵架。结果他越来越不得志,指挥权也逐渐旁落。就这样,他从一位胜任的将军晋升成了不胜任的总指挥。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已经发现了,不胜任现象其实是由晋升制度本身的悖论造成的。在层级组织中,如果某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很好,那么就会得到晋升。但是,新职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往往和旧职位差异很大,这就让原来的好员工变得不胜任岗位。

彼得原理揭示的不胜任现象,适用于所有层级组织。不仅仅在职场中适用,在生活中也适用。比如,一流的男朋友可能会晋升成二流的老公,二流的老公接着晋升成不合格的孩子他爹。彼得原理还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比如一些国家在城邦制时繁荣昌盛,一旦成为帝国就摇摇欲坠,作者认为,这也是一种不胜任状态。作者甚至认为,如果人类无节制地追求进步和发展,人类本身也迟早会进入生存不胜任状态。

判断一个人是否胜任的标准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标准:第一种标准叫“产出”,也就是从一个人实际工作成果的质量、效率等方面来评价;第二种标准叫“输入”,也就是从一个人是否服从安排、是否严格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惯例等方面来评价。

总结如下:

一,在社会层级中,大多人都处于不胜任状态。因此,你不用焦虑,做好自己该做的,足矣。

二,产出和输入同样是你是否能胜任的标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焦虑有方可治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有方可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