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武汉

小时候,清晨起床的动力就是牵着奶奶的手,一路小跑地来到那家一直不变的热干面馆,人多得已经满出来了,但还是不愿走,奶奶摇着扇子和老板还有其他的吃面的邻居开始寒暄,而我松开了她的手,踮起脚看着老板娘将整齐排列的作料熟练地滑到冒着热气的面上,一直觉得她像个杂技师,顺畅的表演完后,奶奶接过去,一边说着武汉的火炉高温一边给我拌面,老板娘和以前一样给我送了一碗蛋酒和刚出锅的面窝。那时候的满足也不过如此了。

   每次天气好,爸爸就会骑着车带我去东湖,找到一块草地,可以看湖水,可以看蓝天。一呆就是一个下午,东湖的水总是像张纸,画上了路边的一排又一排的树,树后的磨山也显得很绿,水被映得很绿。坐在草坪上,风带来的就是东湖的味道,就是舒畅,就是清爽。

长大了,武汉也变了。

周末放学回家,坐的是地铁,没有了堵车的烦恼,十几分钟就到了。去汉口、汉阳都不用过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了,挺方便的。周一到周五晚自习后回家路上都会看到楚河汉街,它就是有种吸引力,可能是安逸吧,没有一条没有繁杂的车声的街道,街与街间连接的顶出的灯光弥补了武汉被雾霾遮盖住的星星。在里面,两边的建筑和店铺会让人忘了自己的步伐,不管和谁在里面散步,都会有聊不完的话题。

长大后的周末活动不再是与自然为伴,而是穿梭在各个建筑里进行着一成不变的娱乐。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平,但树越来越少,排的格外整齐,因为是按照人的要求在生长。

武大的樱花开了,但武大真的大,虽说着去看樱花,但进了校园,似乎目的变成了参观校园。学校里的图书馆是个很有特点的建筑,不是方形,总感觉棱角要碰到地。不用去樱花园,沿路都是樱花香,总有种马上就到樱花园的幻觉,再走走,却发现是几棵樱花树,白里透粉,阳光下很美。有时还能看到武大校花--黄灿灿,也是樱花女神。

期末考试完了,约一两个人去昙华林,不愿意约太多人,因为在这个有个性的小街里,我也想静静地感受他。昙华林里一个挨着一个的店,都有自己的特色,不是卖品,而是装修。可能店挨得近,所以有种争奇斗艳的感觉,各不示弱。每家店都不愿意走进去,只想欣赏老板对自己店的想象的体现。墙上的涂鸦总感觉是在涂绘自己心里所想。有些人把自己心里的话写在了墙上,不知道他们之后是否回来看过,反正,昙华林一直会为他们保存。昙华林,新鲜脱俗,忘记商业成分,他真的别具一格。

武汉变了好多,幸好,回忆没被带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