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umar镜头

Takumar镜头系列可谓历史悠久,其名字“Takumar”来自20世纪五十年代旅居纽约的日本 摄影家Takuma Kajiwara,他也是柯达公司创始人George Eastman的私人朋友。据说Takuma Kajiwara参与设计了早期的Takumar镜头。

Takumar镜头系列有好多版本,一直处于改进之中。直到Asahi Optical公司颁布了K型卡口镜头,Takumar的名字才不再使用。但是Pentax 6x7的配套镜头系列仍然保留了Takumar的名字。而且在K型卡口系列镜头中,仍然有部分没有SMC镀膜的镜头沿用了Takumar的名字,如Takumar 135/2.5。

Takumar 镜头标识及含义:

Takumar:

配套早期Asahiflex机型以及Asahi Pentax和Asahi Pentax S机型的镜头。

Auto-Takumar:

此系列镜头的特色是实际释放快门时镜头光圈自动收缩到选定光圈。这一系列镜头实际上在k系列机型推出后才开始使用。自动收缩光圈系统工作程序如下:首先,转动光圈环选定光圈,然后,推动镜桶上的拨杆,这时自动收缩光圈装置上弦。按动快门,光圈收缩。早期的两款Super Takumar标准镜头标有Atuo Takumar字样:55/1.8 Auto-Takumar和55/2 Auto-Takumar。后来,Asahi Optical公司将光圈拨杆由左边改为镜头右边,镜头标识也改为Super Takumar。

Super Takumar:

使用Super Takumar镜头,快门按下后不用再手动把光圈开大,光圈拨杆变成了自动和手动选择开关。当开关设在Auto档或者测光开关钮处于ON的状态时,快门按下后光圈自动回到最大位置。当开关设在MAN档时,光圈动作与以前的Takumar镜头相同—— 一直处于收缩状态。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最早的SMC Takumar镜头。Pentax在1971年第一个在他们的镜头上使用了多层镀膜技术。公司市场部称是Pentax发明了多层镀膜技术,实际并非如此,这种镀膜技术实际上由美国公司OCLI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ies,Inc.)发明,最初使用在NASA登月计划的太空装备上。Asahi Optical公司从那家公司获得了专利许可,SMC技术才用在Takumar镜头上。

关于SMC技术,请参见Btiger的控制炫光的多层镀膜技术一文。另外一些报告表明Super-Multi-Coated技术是和Zeiss共同研发的,实际上当时Asahi和Zeiss确实是镜头设计的合作伙伴。大约几个月后,Zeiss也发布了多层镀膜的镜头产品。还有一点值得注意,Zeiss和Asahi有两款镜头在设计上极为相近:1972年的15/3.5和1976年的28/2。

SMC Takumar lenses: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s的后期版本。不同之处是对焦环由全金属改为外附橡胶环。

特殊的Takumar镜头通常使用附加名称(这种附加名称在Takumar的各个时期都可以见到,例如:

400/5.6 Tele-Takumar和400/5.6 SMC Tele-Takuma;

Fish-Eye Takumar :17mm和18mm鱼眼镜头;

Macro-Takumar :50mm和100mm微距镜头;

Bellows-Takumar :100mm皮腔镜头,只能用在配合皮腔;

Tele-Takumar :焦距长于200mm的长焦镜头

Ultra-Achromatic Takumar和Quartz Takumar:特殊设计的镜头,用于紫外线摄影,采用了石英玻璃。

Takumar-Zoom :用于变焦镜头

Takumar全系列镜头的数据和照片

关于Spotmatic和Takumar,让我感到遗憾和惭愧的是,至今我还没有使用过任意一款Spotmatic机身和Takumar镜头,但仅仅从照片和历史资料上看,那个时代Pentax的进取精神和和高超的设计制造水平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以下是Takumar玩家Pentax 67II对Spotmatic和Takumar的评价:

SP似乎确是那个年代SLR里头最亮的一颗星,这点德国人比不上,所以莱卡的SLR也是求学于日本人,实际上就是美能达的东东。SLR是日本人的强项,Pentax是其佼佼者,SP更是镜后测光的第一机,这在相机史上是划时代的意义。以至在当年的PHOTOKINA上独领风骚,惊艳四座,一夜间成为欧洲最流行的相机,并一直流传至今。在当时中国,正处于十分贫穷的年代摄影器材无疑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所以在国内很少见到它的踪影,以至于我们错过了这精彩的一课。我想在今天还能见到SP的时候,该补补课了!它可是比我们的年龄还大的古董呀!

Takumar时代是相机技术发展,工艺完善的一个高峰,在当时相机还是奢侈品,所以 Takumar头可以奢侈的采用全金属制造,光对焦环的工艺成本就极高,当时Takumar直接在欧美市场面对莱卡、菜丝,没有同等的工艺他将无法生存,事实证明Takumar在欧美获得极大成功,几乎垄断那时的市场。在今天要再那样生产镜头对日本人来说是没有可能了。因为他们靠塑料电子就赚得大把金钱,而且产量极高,再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几乎没可能。到M头时代,就把最贵的金属对焦环改橡皮圈了,到A头时代就把光圈环也改塑料了,取消了银环,到F头时代把外桶改塑料了,到FA头时代连光圈值的刻字都省事改印刷的了。这几十年来光学没多少长进,偷工减料的能耐见长,连光学玻璃都改模铸的。。。。。。

的确,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厂商早已经没有了将相机和镜头当作工艺品,来精心制作的心态,他们现在一心只想着压低成本、扩大产量。而在罗口机的时代,相机的的确确是一件奢侈品。那个时代的产品中所凝聚的匠心,远不是现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的产物所能比拟的。

另外,当我们今天有幸拿到这些品相完美的老产品时,在赞叹其精湛工艺的同时,也不能不对如此精心爱护和使用它们的原主人表示极大的敬意!正是有了他们珍惜,我们这些晚辈才能够在近半个世纪后,得到如此完美的心爱之物。
 
偶来补充一点别人推荐的M42螺口的Takumar镜头:

S-M-C Takumar 28mm/f3.5——试拍片还没弄出来,不过相信这支头的素质绝对不差。国外有个网页上众多影友比较过所有Pentax的PK口28的镜头,作了排名,K系列的28/3.5是排在首位的。而K系列的28/3.5正是由S-M-C Takumar 28/3.5所演变而来,故相信素质不会低到哪里去。推荐度★★★★☆

S-M-C Takumar 35mm/f3.5——这是我出外必带的一支头。轻盈小巧,操作手感顺滑,前组超低色散镜片,小广角,可做标头用,全开光圈下的成像就相当锐利。从前面的大眼睛看过去似乎平淡无奇,当从尾部看过去,那多层镀膜的 色彩是绝对会让你爱上它的。该头也是个人认为分辨率大大超越太苦玛标头的一只小广角,色彩饱和油润,有德头的味道。我在中甸颂赞林寺上拍的一张照片放大到18寸后,几公里外的山头上飘着的带子依然清晰可见。记得好像某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它拍的照片放到1米后,从被摄者的眼睛里看到了 自己!”,这句话用在它身上相信绝对不过份。在Yahoo的Spotmatic或其他的论坛上,该头的评价几乎可以说是国际公认的。价格低廉,市场能见度高。我是几乎看到成色好的都会把它收下来。所以各位M42成员手里的35/3.5应该好好的使用或是收藏,卖了的话将来会后悔的。这是Fox严重推荐的超值好头之一!推荐度★★★★★

S-M-C Takumar 50mm/f1.4 & 55mm/f2——这两支头可以说是用很低的价钱,用一般的负片也能获得浓郁饱和、油画般色彩的廉价头。由日本的影友用Takumar的所有标头来拍星空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55/2 > 55/1.8 > 50/1.4。Takumar中小光圈镜头比大光圈镜头稍好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后经资料证实,S-M-C Takumar 55/1.8与S-M-C Takumar 55/2其实是同一支镜头推荐度★★★★☆

S-M-C Takumar 135mm/f3.5——这是唯一一支在众多Takumar中稍微令我有点不满意的镜头。当然,这里的标准是与CZJ MC SONNAR 135/3.5相比较而言的。最大光圈下的成像不太令人满意,但操作手感的顺滑程度及色彩绝对是五星级的。推荐度★★★☆☆

S-M-C Takumar 200mm/f4——成像锐利,色彩很漂亮,拍荷花、 动物的利器。推荐度★★★★☆

S-M-C Macro Takumar 50mm/f4——外观与俄罗斯的 微距头有点相似,镜片深陷在镜筒中,想玩微距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的选择之一。无论分辨率或色彩都会让你大吃一惊的。当然,只有试过之后才能体会其中滋味。推荐度★★★★☆

CZJ 35mm/f2.4——个人认为它是唯一一支可与S-M-C Takumar 35/3.5一争高下的M42头。曾经用同一卷RA、同一个场景、同一曝光系数拍片比较,用放大镜观察原片,难分高下。不过,对焦环的手感与Takumar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推荐度★★★★★

CZJ 135mm/f3.5——手里这支是从Zieko那购入的,几乎新品。当时问他该头表现如何,回了我两个字“淡雅”。实拍后感觉在全开光圈下成像就已经相当锐利,优于S-M-C Takumar 135/3.5;色彩相当真实,完全的还原当时所见的真实场景。可是在真实的色彩当中确有一种舒服秀气的感觉,并非完全的“所见即所得”。个人认为应改为“秀雅”,可能会更好些。推荐度★★★★☆

Voigtlander Color Ultron 50mm/f1.8——新加坡Rollei产,与Rollei HFT Plannar 50/1.8是同一支镜头。有Rollei的HFT镀膜,出片色彩凝重,与Takumar的浓郁饱和又有点不同的味道。想体会HFT镀膜的魅力与Rollei 35S的出片效果,找它绝对是超值的选择。市场能见度较高,价格约在800元左右。推荐度★★★★☆

S-M-C Takumar 20/4.5——可遇不可求的好镜头。手感沿袭Takumar的一贯作风,顺滑舒适。前口径58mm,必须用转接环接77mm的滤镜才无黑角。成像锐利,颜色饱和。全开光圈即有不错的表现。相同光圈下比CZJ 20/2.8锐,颜色也鲜艳些。缺点:最大光圈太小。前组镜片过凸,不小心会把镜头中心划伤。推荐度★★★★★

S-M-C Takumar 24/3.5——这个焦距比20头好控制一些,变形也不严重,是我喜欢用的焦距之一。成像与S-M-C Takumar 20/4.5相似。推荐度★★★★★

S-M-C Takumar 35/2——极少见,小巧,讨人喜欢。由于调焦环比所有广角,甚至标头都宽大,所以手感极好。我的这只35/2成像偏黄,锐利程度也比不上35/3.5。推荐度★★★★

S-M-C Takumar 135/2.5——比较少见。有两种。前期的5片4组,自动手动拨片下方的号码是43802。后期改为6片6组,号码是43812。我的是6片6组的。成像是我所用过的135mm镜头中最棒的(包括著名的CARL ZEISS SONNAR T*135/2.8)。推荐度★★★★★

S-M-C Takumar 300/4——只照过一卷,大概感受是不太锐,色彩中性。缺点:最近对焦距离是5.5米,太远了!推荐度★★★☆☆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MC20/2.8——说实话,CZJ的调焦手感和Takumar没法比。但成像也不错,颜色清丽,朴实无华的感觉,暗部层次很好。而且光圈做到2.8,确实不易。推荐度★★★★☆ 

CARL ZEISS JENA SONNAR 200/2.8——并不多见的一个镜头,口径77MM。又大又沉,和西菜的180/2.8相比较,无论是机械性能、镜片镀膜还是出来的PP,总是还有一定的差距。反转,色彩有点闷,总是觉得有一层灰,淡淡的。推荐度★★★★☆

【关于几种缩写的说明】
Super Takumar——超级太苦玛,单层镀膜,后期部分已是多层镀膜
S-M-C Takumar——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超级多层镀膜太苦玛,全金属镜身,做工超好
SMC Takumar——指的是镜头上标注“SMC Takumar”的后期太苦玛,原来的金属对焦环改为橡胶,成像与S-M-C Takumar不相上下
 
在《The Ultimate Asahi Pentax Screw Mount Guide 1952-1977》一书中,作者提到太苦玛镜头的大师级作品有以下的几支:
1)非球面镜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85mm
3)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100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5)SMC TAKUMAR-ZOOM 1:4/45~125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4.5/85~210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6.7/135~600mm

看完后真是郁闷,作为太苦玛的收藏者与爱好者,居然连以上提到的一支镜都没有。还有那可怜的“非球面镜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才生产了那900支,恐怕更加无缘见面了。

不过,对于普通用家的话,下面一些是个人认为必试的太苦玛:
1)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4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8mm
3)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35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55mm
5)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50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05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8)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5/135mm
9)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150mm
10)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200mm

呵呵,好像全部系列都说完了。不过没有加上20mm/4.5,因为这支头争议很大,国外称之为“Bow-Wow! Takumar”,有人说畸变很严重,有人又说不会,哎,没有过,不知如何。不过,上面只是个人看法而已,千万不要尽信。因为有人说过,“太苦玛也并非个个都是好头”,可是我用下来的感觉却是“虽不是个个都是好头,可是绝大部分都是好头”,应该说是,只有用过的才知道。这在现代的器材或其他品牌里要在同一系列的镜头里面能够找出那么多的好头,恐怕是不容易的吧。

现在关于大姑妈镜头太关注SMC,对SUPER不放在眼里,台湾,香港影友对SUPER有很深的感情,下面是台湾DX使用的心得

去年冬天逛一家本市很出名的俄羅斯器材店,碰到一位資格很老的器材發燒友來打聽super-takumar的鏡頭,當時我也是想玩羅口的老德國鏡頭,所以就挺注意的。但我一直認為42MM羅口歷來是東德蔡絲才是正統,所以沒怎麼瞧得起super-takumar的東西。聽那位發燒友的言語里,對這super-takumar甚是推崇,感覺特莫名其妙,就順著他的話題頂了一句。他聽了反而語重心長的跟我說:“小朋友啊,評價一個鏡頭你得拍了片子,放大到12寸以上再去指手畫腳,就你這麼輕易猜出的結論,有什麼說服力?”這位叔叔(其實也就40幾歲的前輩)走了以后,跟老板攀談起來,老板談起他,大加贊揚,說他是“正經玩過東風120的行家”。

從那次開始,super-takumar就成了我的一塊心病,到處查資料,也沒查到多少,但有一點是明確的:PENTAX當年是靠super-takumar才打下了今天的江湖地位。M42雖然不是PENTAX開發的,卻是PENTAX發揚光大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碰上一套帶TESSAR 50/2.8的潘太康,旁邊還擺了個super-takumar 50/1.4,想都沒想馬上拿下。回來用TESSAR和super-takumar拍了一卷黑白,局部放大到相當於12寸,徹底服了super-takumar了。

TESSAR是出了名的銳利的,但碰上super-takumar,沒轍了。同樣光圈5.6,TESSAR的中央銳利度還行,邊緣就完了,但super-takumar的中央和邊緣幾乎看不出差別,而且黑白過渡的特柔和,像水粉畫,反差沒TESSAR大,但細節比TESSAR豐富得多。

從此對super-takumar一發不可收拾,先后進了24/3.5, 50/1.4, 50/1.4(SMC), 55/1.8, 55/1.8(SMC), 55/2, 135/2.5(SMC), 135/3.5, 玩了3個月,說說感想。

1. Super-takumar 24/3.5
這頭比較少見,帶了原配的方形遮光罩,58MM口徑,最近對焦0.25M。我不太擅長用超廣角的,所以這鏡頭也就隨便測試了一下。由於此頭光圈是3.5,所以全開光圈幾乎沒有暗角,變形控制的也不錯,最值得夸的是它的抗眩光。雖然是單層鍍膜,但配上方形遮光罩,簡直天衣無縫。

2. Super-takumar 50/1.4
我喜歡標頭,所以手動頭里買的標頭比較多。此頭我有2個,銳利,但因為是單層鍍膜,所以有點偏黃,拍黑白和彩色負片不錯,正片沒試過。

3. SUPER-MULTI COATED takumar 50/1.4
此頭是普通Super-takumar 50/1.4的昇級版,單層鍍膜變成了多層鍍膜,有一切老版的優點,而且又改掉了偏黃的毛病,我覺得是Super-takumar 的登峰造極之作。

4. Super-takumar 55/1.8 和 SMC Takumar 55/1.8
這2個頭分別比較大,Super-takumar 55/1.8是老款的金屬對焦環的,SMC就換成膠皮的了, 而且,只寫了SMC Takumar,估計是最后期的產品。雖然Super-takumar的55/1.8也是單層鍍膜的,但就沒有偏黃的毛病。可能這個其實就是SMC的,找了點資料:“Asahi Super-Takumar 或SMC Takumar的85、105、135、和 150mm鏡頭的表現是相同的,並不是按照我們所考慮的連續變化焦距。Asahi 確認了某些晚期制造的Super-Takumars業已採用SMC鍍膜,報告中沒有提到這些鏡頭繼續使用老的鏡桶和包裝盒。85、105、135 和150mm Super-Takumar鏡頭的資料沒有包含在參考表中,目的僅僅是防止讀者只注意資料表格而不關心文字,不知到這個故事反而被愚弄。”跟50/1.4比,銳利度稍差點,但也比TESSAR高。 它們2個對比,SMC的銳度還要高些,但感覺就和50/1.4差點。

5. AUTO-TAKUMAR 55/2
AUTO-TAKUMAR是SUPER Takumar的前身,單層鍍膜(跟SUPER Takumar的單層鍍膜不一樣,差一大截),我的這個好像是仿TESSAR結構的,但總體感覺沒TESSAR的好,不透徹,沒什麼使用價值,我現在是配在一個老機身上放在書架上當裝飾物了。

6. SUPER-MULTI COATED takumar 135/2.5
XI老說過,135MM這個焦段比較容易做。但TAKUMAR的這個絕對不一般。58MM的口徑,全金屬的對焦環,拿在手里,那感覺,嘖嘖。。。我的這套配的挺不容易的,是皮套-遮光罩-鏡頭蓋一點一點配齊的,所以都沒怎麼舍得用,乖乖的放在架子上瞻仰。簡單的測試了一次,比135/3.5的那個背景虛化的好,因為光圈大了一級嘛。此鏡頭色彩還原的特別好,跟現在PENTAX的風格一樣,比較適合拍彩色片。

7. SUPER-MULTI COATED takumar 135/3.5
比2.5的那個小多了,49MM口徑的。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axma/archive/2008/10/13/1310422.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Takumar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