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篇:普娃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从今天开始,请和我一起养成逐字阅读的习惯!

大家好,这里是【进击学神】系列原创学习方法第22篇文章,我是李小师,中学时代逆袭伪学霸,和我的团队伙伴们一直专注于研究中学生学习策略、高中数学、新高考选科、高考志愿填报等,这个系列主要分享我在初高中阶段的逆袭经验和感悟。

我相信,所有的进步,一定有其内在规律,我的这套学习方法分享,就是在探寻我中学阶段每一次进步的背后逻辑,努力总结成可复制的方法,帮助学生看清学习成绩背后的真相,借鉴我的经验,慢慢走出自己的路。

我的分享侧重逻辑,鸡汤较少,情怀也不多,因为我一直觉得,高中生需要的不再是小学初中关怀式的陪伴,而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技术,告诉孩子怎么做,要比给他讲一堆大道理更有帮助。

如果大家研究教育比较多的话,会发现无论是横向看世界各地,还是纵向看各个时期,数学和语言都是必学内容,咱们国家高考一直在改革,但是三大主科,一门数学两门语言,基本也是雷打不动的。擅思考、会表达,是被反复验证过的最重要的底层能力。

数学可以提升我们看透规律的能力,比如说和一个从没打过麻将的人解释什么叫胡了,用文字解释十分钟也不见得能抓住重点,表明结论,但是一个数学公式就解决了,n*AAA+m*ABC+DD=胡了!干脆利落,有意思吧!

有数学观念和没有数学观念的人同样是生活,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数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因为数学好的人更容易看透规律,大家细想一下会发现,社会的进步就是源自于一个个规律被人类挖掘出来。

比如,牛顿发现了经典力学的规律,慢慢衍化出了现在的汽车、飞机;法拉第琢磨明白了交流电的规律,陆续出现了各种电气设备;袁隆平弄清了杂交原理,一点点组合出了杂交水稻等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一直是高端人才的核心能力。

咱们回过头来看高考数学,中学阶段数学的精髓在哪里?其一是让你学习别人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且会应用;其二是如果你想学的特别好,你必须衍化出来更多的规律方法去解决复杂问题。前者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后者可以让你成为优秀的创造者。

基于这两点,我们推演一下高中数学的提高方法:

1、你必须精准掌握书面上的知识点

数学是需要背的,是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精准记忆的,这一点看似很简单,但是据我统计,分数不高的孩子,可以说连基本的记忆都是不过关的,每天在演算,在听课,一直说自己很忙,但也确实该记的都没记住。

所以如果孩子现在分数不高,在及格线以下,先不要想太多的方法,所有的方法都解决不了基础知识记忆问题,这个时候应该踏踏实实的保证每一个知识点是记住的,是熟练的,这个如果完不成,别人真的帮不上忙。

2、你必须是真的懂了

好多孩子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个懂了的过程,然后就觉得学会了,学完了,考试不出成绩之后就纳闷了,哎呀我都懂了,咋考不出来分呢?懂了未必会用,会用未必记住了,记住未必熟练了,而考试得分的要求是,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

什么叫懂了,懂了的标准——讲得清思路,写的清步骤,搞的定变例,算的对结果。好多孩子的懂了,其实连第一步都没到呢,只是跟下来了别人的思路,时间一长,好多东西学了也没学基本是一样的。

3、你需要反复总结归纳

总结与归纳,是最能产生差异化成绩的操作步骤,1000个人,就有一千种归纳结果,所有学习环节,这里是思考浓度最高的地方,可以说每提高10分,都会对应着不同质量层次的总结,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就是打磨一个个“思维块”的过程。

总结归纳的目的有两个:

(1)把知识点逻辑化,降低记忆成本,如下图,构件是一样的,哪个好记?

第22篇:普娃如何学好高中数学_第1张图片

(2)把知识系统化,做到不丢不少,下面我给出一个高中数列的栗子。

第22篇:普娃如何学好高中数学_第2张图片
第22篇:普娃如何学好高中数学_第3张图片

上图是数列内容的归纳举例,是我教研时候的初版,数列的内容也就这么多,每一种考法用一个经典题型加深理解,然后再用两三个高考真题练透,最后再去随机刷题填充一些实操经验,基本数列这一块问题不大了。

高手不是什么刁钻题型都能做上的,而是大多数常规解法都掌握的很熟练,考试都能得到分数,如果高中数学12个模块,孩子们都能在脑子里有下面数列这样清晰的归纳,最后脑子里就是12张图谱,里面有知识点,有题型,有经验,有技巧,数学还难吗?

4、养成凡事不找理由的习惯

所有的没时间,都是你觉得这件事本身并不重要,排不上优先级,很多家长和孩子总说,老师,我听懂了你说的要总结,要思考,我都认可,可是孩子没时间呀;老师,具体怎么思考,具体哪里找资料,具体怎么总结,具体怎么。。。

你会发现,凡是遇到点困难,首先先给自己一个前提假设:“哎呀,这都是特例,不适合我,我的情况不一样”,“哎呀,你说的倒容易,哪有时间啊”,“哎呀,方法没有用,你要帮我去落实。。。”

只要一个家庭有这样的氛围,你放心,学习问题基本无解,因为不管你找到什么样的好办法,总有无数的困难扑面而来,有数不清的办法证明你的方法不行,从而来证明,不是我做不到,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的情况不一样。

前面这4条落实好,我觉得分数120+是问题不大的,但是如果你想进到130甚至到140,你必须意识到,这已经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你需要更高层次的总结,你需要更多的策略性技能,你需要有大局观,你更要懂的取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1、磨炼考试意识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知识,考试的目标是得分数,前者是学生,后者是考生,两者差别很大,也对应着两类考场意识。

前者思维模式:我会什么—哪些能用到—信息匹配—解决问题

后者思维模式:我要得分—怎么快速得分—最快路径—下次如何更快得分

一般来说,考试中能够快速得分的题,常规的方法基本也都是能做的上的,并不是靠这个拉开分数,根本目的在于节省时间,比如考试12个选择题,一般都要30-45分钟解决,但是考试意识纯熟的选手可能就是10分钟解决,我自己高考时候是8分钟。

这个没有多神奇,首先是要有这个意识,然后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个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而是知识的精准应用,比如极限的思想、特值思维、对称思维、数形结合思想、反证法、对立事件法等等,极其精准的一步秒杀,是高手必备技能。

2、利润学习法缩小包围圈

目标感极强,一切为了得分,务必绞尽脑汁缩小包围圈,把高浓度得分的内容集中精力歼灭。其实大多数考生都是目标感没那么清晰的,总觉得知识学了就会有用,事实根本不是这样,高手不一定什么都会,但是考试范围内的得分解法一定是十分熟练的。

一个学生高三一年,绝对有机会从80提高到120,一个本来优秀的孩子也绝对有机会120提高到135,就看是否把好刚用到了刀刃上。

3、备考状态前置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会发现高考排名和平时排名其实差别挺大的,虽然大区间稳定,但是小区间每个班都有一些出人意料冲上来的,我绝不认为这是运气,也不认为这是随机,冲上来的那些学生,很可能就是考前几个月特别出活的那些孩子们。

大家应该会有一个感受,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往往在时间节点临近的时候注意力会特别集中,效率大幅度提高,那个阶段最出活儿。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拉开差距的真可能是最后的一小段时间。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的给自己构建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我觉得一定是可以的,而且我试出来过。好好体会一下时间节点前一小段时间的状态,然后放大到平时,当然这需要非常强的自主性。

4、提升总结层次

经常会有人问我思维导图有用不,怎么说呢,对于连知识点都不去整理的人是有用的,至少结构化一下,但是对那些知识体系本身就不错的孩子基本就已经没用了,这时候如果再想压缩知识量,让自己装得下更多的内容,就需要提高总结层次了。

比如我前面给出的数列的例子,总结的很全,但还是可以压缩到只有一半的量级的,再比如必修一函数章节,其实用三维坐标系的方法来总结会通透更多,又比如三角函数高考其实只有两种考法,两个解题意识等等,从130提升到140,需要将思维导图那种层面的总结进一步优化才可以。

高中数学重基础,规划好,找到得分的因果关系,目标精准的努力,反复磨炼得分意识,不断总结解法规律,考个120分其实并没有多难,选择填空最后一个不用做,后两个大题只做个第一问,其他的题型稳稳地算准,过120真的没有多难。

但是如果你始终被作业套住,始终优化不出来时间,始终练习目标不精准,始终不去总结错题,始终给自己找各种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的不进步,那就难了,高中数学有套路,但是基础不过关套路都是很难用出来的。

别人觉得无奈的事情,别人觉得做不到的事情,刚好是你的机会,不是吗?


第22篇:普娃如何学好高中数学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22篇:普娃如何学好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