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安门侧记|我在右安门生活的那两年

右安门侧记|我在右安门生活的那两年_第1张图片

题记

右安门,两年在此栖身。

怅望昔日行乐处,不见旧时人。

依旧天真,一壶诗酒一张琴。

行歌吟啸都随性,笑对凡尘。

——2015.3.12 《过右安门随感》

右安门在北京南二环。2012-2013年,我在此度过了两年时光。从右安门桥奔北400米,是右安门内西街。沿街西行200米,是右安门内西街1号楼。这是一栋非常老旧的小楼,建于80年代。当时我就住在这里。

这里生活非常便利。楼前便是一排餐馆。东北菜、老北京、川渝菜、新疆菜、山西菜,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夏天,不少餐馆都挂起烧烤的招牌。穹顶之下,喝酒撸串,格外惬意。当时我常去的一家,是马路对过的烧烤摊。烧烤摊有门脸,非在露天。不过门脸也不是正规的房子,而是简易搭成,聊可避风挡雨而已。烧烤摊由一对小夫妻经营,四十上下的年纪。男的烤,女的收钱送串递酒。

夏日,常有人喝酒到深夜。耍酒疯,或是打架。晚上11点,我在房间里看书,经常听到楼下的吵吵声。当时我还写过一首诗,原诗忘了,只记得其中两句:“有人喝醉了酒,吐得稀里哗啦。有人戴着耳机,听着音乐不说话。”

离我家200米之远,是右安门菜市场。菜市场是早市,只在上午开放,中午和晚上是没有的。但黄昏时依然有不少小商贩,在菜市场旁侧的路边摆摊卖菜。下班回家,我常在这儿买几样菜,回家自己做饭。平时没时间逛菜市场,只能在周末采购。睡到自然醒,简单的洗漱后,便施施然向菜市场进发了。从我家去菜市场,要穿过一条狭长的小巷,巷子不长,却装满了人生百态。我曾写过一首小诗,专门记叙巷景——

有位老人坐在地上,衣衫褴褛神情悲伤

他脚边放着空碗,在等待人们的善良

有人眼戴墨镜,说他可以摸骨看相

“我的技艺是祖传,与封建迷信完全不一样”

 -

有人面前摆着几套过去的人民币

他说你一定要收藏,将来会富甲一方

有人在兜售他的灵丹妙药

“专治疑难杂症,这是祖传秘方”

 -

有人蹲在角落,看人来人往

有人坐在路旁,慵倦地晒太阳

有人在酒馆喝着小酒,什么也不想

有人在等公交车,不知要去向何方

 -

卖鸡蛋的小摊前,排起了长队

据说过几天鸡蛋价格还会再涨

卖馒头的小店前,有人在吆喝:

“山东大馒头,你快来尝一尝”

 -

几位老友重逢,免不了话一话家常

近来生活怎样,身体是否安康无恙

一个姑娘在徘徊游荡,表情忧伤

她的恋人已离去她的身旁,远走他方

 -

有人蹲在角落,看人来人往

有人坐在路旁,慵倦地晒太阳

有人在酒馆喝着小酒,什么也不想

有人在等公交车,不知要去向何方

——《通往菜市场的那条小巷》

我喜欢买菜,也喜欢做饭。在右安门生活的那两年,尽管门前是形形色色的餐馆,但我绝少在外面吃。我喜欢写作,并且自认为写得还不赖,但与我的厨艺比起来,还是稍差一些。我曾在社源工作两年。社源是一家主做社区报的传媒公司。公司跟不少街道办事处、各级工会、民政局、老干部局、慈善协会等机构合作。我们便驻扎在这些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里,帮着出报纸(也有杂志),做宣传。我住右安门时,已经从社源离职很久了,但和不少同事依然保持着联系。郭宏岩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宏岩正驻扎在白纸坊街道,任街道报纸《白纸坊》主编,手下带着一名记者。我住的那一片,正是归白纸坊街道管辖。宏岩的编辑部离我家极近,五百米左右。有段时间,我赋闲在家,邀宏岩和她的小记者来家做客。我随意做了几个小菜,她俩吃得兴味盎然,赞口不绝。临别,她的小记者还送我一本书《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彼时我并没有要孩子的打算。那本书我从来没有翻过,现在也不知其去向。

右安门侧记|我在右安门生活的那两年_第2张图片

菜市场旁边,是一家奶站。三元、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各大品牌的牛奶都可以在这儿买到。巴氏奶、早餐奶、红枣酸奶、儿童奶……货品很全。由于是厂家直供,这里的牛奶非常便宜,比物美、永辉等超市便宜近三成。夏天,这里还批冰棍。我常来这儿买奶、批冰棍。这家生意很好,每次去,即使天色很晚,门前总是有客人的。

奶站对过,是“两元超市”。超市不大,但货品齐全,价格低廉。日常家用的小物什,均可在此购置。我在这里买过不少东西,茶壶茶杯、桌椅马扎、蒲扇蚊香、垃圾桶垃圾袋……质量都还不错。直到离开右安门,大多东西还是完好无损的。

菜市场往北,沿小巷走不多远,便至白纸坊西街。小巷与白纸坊西街交汇的丁字路口,坐落着天天好大药房(白纸坊店)。这是一家很大的药店,共三层。一楼卖中药和医疗器具,二楼主要是感冒发烧药等日常药品,三楼是各种保健品。天天好大药房往西走不远,是百姓阳光大药房。两家卖的药,都很便宜。每天来这儿买药的人很多。

晚饭过后,我常和妻子遛弯。我们遛弯一般都有固定的路线。北京印钞厂和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都在附近。每次遛弯,我们都会路过那里。有时深夜经过,北京印钞厂门前的灯,仍在亮着。

我家楼下有两张破旧的沙发,还有几只短凳。每晚和妻子遛弯归来,我都会在沙发上坐一会儿,抽支烟,漫无目的地想点事情。夜色阑珊,门前饭店里依然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很多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离我家四百米远,是有名的大观园。这里本是明清时的皇家菜园,1984年为配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便将之改建为了大观园。大观园我去过几次。里面游廊曲折,碧波可人,花木繁茂,颇值一游。这都是离开右安门之后的事情。在右安门生活的那两年,我是没有去过的。这很有意思。就像我住西苑时,旁边便是圆明园和颐和园,但我从未去过一样。

右安门侧记|我在右安门生活的那两年_第3张图片


我住的房子是一居室,40平左右。进门是一个小厅,有一张小床。左手边是卧室,占据房间一多半的面积。第一年房租是每月2000块钱,次年涨到2800。那时,这里的房子售卖均价在3万左右。如今,已涨至10万。右内大街东侧,与右安门内西街对望的,之前是二手交易市场,主要卖旧家具。后来二手市场被拆,盖起了洋房,高层塔楼,有点欧式风格,取名“紫金印象”。房间很密,窗户很小。听人说,现在的均价已经超过12万了。

我已经好久没去过右安门了。前段时间经过,进去转了转。门前的小超市、烧烤摊,不远处的菜市场,都没有了。奶站、两元超市和那两家药店,还在。菜市场门前依然有小商贩在摆摊卖菜,路过的人,大多低头匆忙驶过。蓦然一想,时间过得真快!住在这里已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以一首小诗作为本文结语:

两年光阴在此过,今日又到此门前。

往事依稀都似梦,流年一去不复还。

街边小贩仍识我,相见依然有寒暄。

昔日光年未虚过,此时回首却茫然。

——《再过右安门有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右安门侧记|我在右安门生活的那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