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后汉人物之徐孺子: 其人如玉

他是一个“五毒”俱全的农民,也是一个被庙祭千年的农民。

世说新语中关于徐孺子的记载如下:

德行第一: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言语第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后汉人物之徐孺子: 其人如玉_第1张图片

徐稺(稺通稚),字孺子,号聘君,豫章南昌人(豫章:今江西北部,应劭《汉官仪》称:豫章樟树生庭中,故以名郡矣)。少时家贫,以种地为生,自给自足,不接受亲友馈赠。其人谦恭、节俭、正直、忍让,《论语》有语:夫子温良恭俭让,徐孺子诚如此语。

时人既首肯徐孺子的人品,谓其有大德,对其多有推崇。官府多次征辟其为官,但都被他拒绝了。至于原因,时人可以臆想是拜他的官职太低,也可以断论他是深谙天时,所以“卷而怀之”。而不到最后的最后,似乎说什么都有一定道理。

徐孺子曾拜江夏的学者黄琼为师,后来黄琼位居高位,徐孺子就与其断了交往,并多次拒绝黄琼邀请他出来为官。黄琼死后,徐孺子又不远千里,徒步前往凭吊。到得墓前,哭完拜罢,也不与黄家众人通上名姓,便自行离去。一时众人议论纷纷,不知其何许人。

当时名士郭林宗也在,听闻后,便对众人说:此人应该是徐孺子!于是,令能言善辩的茅容骑马追赶徐孺子。茅容追上徐后,安排了饭食,并和徐谈论农家耕种的事情,而当茅容试图谈论政局时事时,徐孺子就闭口不言了。临别时,徐对茅容说:“替我谢谢郭林宗,大树将倒,不是一根绳子能够系得住的,何必忙忙碌碌而不寻安宁去处呢?”

茅容回来告知郭林宗,郭感叹道:“谨拜斯言,以为师表。”又称徐孺子“其智可及,愚不可及也”。即指我们可以抵达徐孺子的智慧,但却很难做到他那样故作愚钝而不在意世人的看法。

后来,郭林宗丧母,徐孺子来凭吊,在郭家的房舍前放了一束生刍就离开了。众人不解其意。郭林宗听说后,对众人道:“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诗经》有语:‘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我何德何能敢承受得起呀!”徐孺子以生刍喻人如玉,而其人如玉的又岂非徐孺子本人!求学不以名利为目的,修身不冠以家国名,尊师重道不囿于世俗之议,徐孺子诚如是。

陈蕃外放至豫章任太守,一到任,便欲先去看望徐孺子。后来又以礼躬请徐孺子为功曹(官名),给他送了很多的礼物,当然依陈蕃之为人,此礼物也多是粮食谷物,徐孺子既以“非其力不食”为原则,便把粮食谷物送给穷苦人家了。然后,以礼前去拜访陈蕃,婉拒陈蕃对他任官的邀请,便告退了。陈蕃素不喜接待宾客,“性方峻”,赴任尚书令时,“送者不敢出郭门”,但他却以接待除孺子为佳事,特为徐设一席,不与他人通用。后来,徐孺子又被举为“有道”之士,公府拜他为太原太守,他仍然拒绝了。

陈蕃自豫章返京后,与名臣学者胡广极力向桓帝推荐徐孺子,桓帝以“安车玄纁”前去相请,徐仍不出仕。事及于此,桓帝询问陈蕃道:“徐稺、袁闳、韦著谁为先后?”陈蕃答:“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稺者,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陈蕃对徐孺子品格才识的评价总体应与袁、韦二人无分伯仲,但因徐在比较差的先天条件下“角立杰出”,或所谓穷山恶水育一贤人,其成长度高于袁、韦二人,所以更令人敬服。

孟子曾曰:“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我们不妨断章取义:进或止,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既不必进不得乃止,亦不必止不得乃进。遵从初心,或进或止,终不受外物驱使,默默坚守自己的道,徐孺子诚如是。

徐孺子亡于灵帝初年。灵帝是时年幼,或尚不知其贤,而公府诸人却深知之,上疏请旨想要再次征聘他出仕,却听闻他逝世的消息,皆唏嘘不已。正所谓盖棺定论,时人哀伤之余,也终于开始幡悟:说他“待贾者也”,岂非自欺人!他只是一介老农,但却是举世闻名天下无双!

徐孺子虽亡,后世之人对其仍推崇感念。魏文帝曹丕论海内名士,便将徐孺子列在二十四贤之列。而在当地形成了祭徐的传统,历代郡守到豫章南昌,多数往往是下船下车,先祭徐孺子,再进城办公。诸如:

《水经注赣水注》:吴嘉禾中,太守长沙徐熙于墓隧种松。太守南阳谢景于墓侧立碑。永安中,太守梁郡夏侯嵩于碑傍立思贤亭。松大合抱,亭世脩治,至今谓之聘君亭也。

《三国志吴书》:顾劭……起家为豫章太守。下车祀先贤徐孺子之墓。优待其后。禁其淫祀非礼之祭者。

《晋书温峤传》:温峤……应詹为江州刺史、持节、都督、平南将军,镇武昌,甚有惠政,甄异行能,亲祭徐孺子之墓。

《南史》:王纶之,字元章。永明中历位侍中,出为豫章太守。下车祭徐孺子。

这些到豫章任职的政府大员,未必全如徐孺子一般“其人如玉”。因为身在其职,难免会做一些不甚光明的事情,但是内心只要尚存微末之智,除孺子必如“一束生刍”,令人闻香而喜,为光明更添光彩,为黑暗更生一粒烛光。

 又诸如,唐宋之际,每每举徐孺子的事例。比较著名的有唐代王勃的《腾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宋代曾巩作《徐孺子祠堂记》: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

时至今日,我辈忐忑揣之,临摹下笔,虽寡陋浅薄,文藻盐白,然心向往之,意欲彰徐先生之高德,更复旦暮自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说新语|后汉人物之徐孺子: 其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