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读书随笔》—今年春节和你在一起

《毛姆读书随笔》有不同的版本和译名,我在书架找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时无意中看到了2000年出版的版本,年前各种琐事,翻开又合上,直到春节回家在火车上作为旅行读物,不慌不忙,边读边联想,整个春节把它放在包里,有空时翻几页。

这是一旦开始就不想停下来的读物,因为对人性、哲学、真美善的独到的见解、因为对写作构思技巧的提炼、因为对大文豪生活琐事的八卦、因为他想说的话都斩钉截铁的说出来…

《毛姆读书随笔》是由32篇随笔构成,主要选自他的三部散文著作,《总结》、《书与你》、《十大长篇及其作者》。

其中《总结》是毛姆晚年著作,回顾自己的一生,很多是在谈他的“哲学经历”。他几乎读遍了西方哲学名著,他把高深莫测的哲学理论放在自己的生活里考察,读起来既不玄乎又发人深省!

《书与你》是毛姆应《星期六晚邮报》之约所写的读书随笔集结而成的,旨在为当时的读者提供阅读建议!

《文学回忆录: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是一部将心理分析和文学评论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1945年,毛姆应美国《红书》杂志的邀约,列出了心目中的世界十大好小说,并精心为每本书都附上了自己的导读。

全书主要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关于读书、哲学与人生、作家与作品。

一、

开篇即提到读书是一种享受,小说为了愉悦而不是教育,小说家是文学领域的专家,而不是其他领域的专家,他提倡跳读,枯燥无味的可以略去,如果书不能给你带来兴趣,别人再爱不释手也不适合你。

毛姆曾说“我希望推荐的每一本书皆为若是不读精神世界即会变得贫瘠的上乘佳作。”

在描述什么是好小说时,他指出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只是到了很久之后作家们才明白,不管多么富有诗意,多么逼真形象的景物描写,除非他有助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有助于读者了解人物的某些情况,否则就是多余的废话”!在小说要有故事的章节中他提到,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

在阐述“真”时,他的描述更通透清明,“如果说真是一种价值,那就是因为他是真的,而不是因为说出真来是勇敢的”!

他提到“我是不大有崇敬心的,世人的崇敬心已经够多了,有许多被认为可敬的东西是名不副实的,还有一些东西,我们对他们表示敬意往往只是出于传统习惯,而不是真的对他们感兴趣,至于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要对他们表示敬意,最好的方法是把他们当作我们的同时代人,和他们亲密无间,而不是对他们顶礼膜拜,这样才是真正表示我们的最高敬意。”

我想深刻的理解和共情、道德品质不是为要表现给其他人看的底线或高尚,理智、逻辑在悲悯面前也应有一席之地!

二、

看毛姆的读书随笔,他读的的作品之多,理解之深刻,这句话—“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做阅读家的职业,在众多小说作者中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合适!”一点都不过誉!

什么样的人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在作品和作家这部分,毛姆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作家的生平轶事,我在想毛姆是如何了解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作者的信息,并如同朋友一样娓娓道来,有血有肉!在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这些内容或来自他们的传记、或大学教授的授课笔记、或他的作家朋友圈子。当然也包含了毛姆个人的判断和评价,带有浓浓的毛姆色彩!

他评判《呼啸山庄》整部书都是矫饰而夸张的,他指出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书,任何习作者,当他或者他坐下来写东西时,开始总喜欢华丽的词句,因为生怕使用普通词句会影响作品的效果,只有经过实际练习之后,他或者她才会写的比较自然!

的确,直到现在我对写作的理解依然是文采斐然才值得呈现,殊不知讲一个好故事,说清楚一个道理也是一篇好文,写作的好处不仅是文采提高,还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等等…

司汤达的童年和许多富有的中产阶级的家庭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他把一般的家庭的约束看作是专制,只要有人逼他去读书,只要有人不允许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就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寻常的虐待,

巴尔扎克故事中若要写到某种场景,只要有可能他都去实地考察,有时不惜做长途旅行去看一看他要描绘的街道或房子;然而他不讲商业信用,常常为了预支稿费,与某个出版商保证日期交稿,当稿件出来又去与其他出版商谈价格!

福楼拜谨慎勤奋,在酝酿《布法与白居谢》时,翻阅1500本书,积累素材!他认为要形容一样东西只有一个词最贴切,不可能有两个同样贴切的词,所以用词就必须像手套一样要正正好好适合对象…

我一直认为能够写出波澜壮阔史诗般作品的人一定有高尚的灵魂和品格,一定是楷模般的存在,无论如何我都不愿意把行为不羁,感情放荡,道德瑕疵,狭隘粗鄙和洞察人性、精力充沛、极富创造力用在形容同一个人身上,然而在八卦届鼻祖笔下刨去大文豪的身份和作品,留下真实的躯干,把他们真实的、人性化的一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似乎也印证了前面提到的“和他们亲密无间,而不是对他们顶礼膜拜,这样才是真正表示我们的最高敬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毛姆读书随笔》—今年春节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