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龙承菲,编辑:何润萱,原标题为《郑爽怎么又崩溃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郑爽又上热搜了。
8月21日她在快手的直播首秀中表示,整个直播比她想象中严肃很多,围绕商品会让她有疲惫的感觉,她不太喜欢。并直言这是她的直播间,两位主持人的加入让她很不舒服。在主持人猫妹妹离开后的冷场中,郑爽突然落泪,#郑爽情绪#也登上了热搜。
粉丝解释郑爽的情绪不稳是因为黑粉在弹幕刷屏辱骂,并且原定只是生日直播和粉丝聊天,顺便分享好物,但直播中“一直强加一些产品让她推销”,而郑爽一直提醒粉丝要理智消费。
但郑爽在直播间对两位主持人的到来似乎一无所知,主持人猫妹妹后续在直播中提到,她是被快手官方找来帮忙的,她也对郑爽的情绪突然变化“感到很懵”。也有不少网友表示,郑爽既然不想太过商业、只是想在生日和粉丝直播聊天并分享,完全可以将带货环节与生日直播分开,既然选择了做带货至少要提前做功课,粉丝的解释“站不住脚”。
这不是郑爽第一次因为言行受到争议。早在去年年底郑爽与前男友张恒陷入感情破裂的疑云时,毒眸就曾经探索过围绕在郑爽身边的舆论“怪圈”:她的容貌、性格和恋情,成为大众争相讨论的舆论热点,甚至比她作为一个演员和产出的作品要更容易获得流量。
以下这篇过往文章,或许有助于大家了解,郑爽为何屡屡崩溃——
自今年郑爽“重新营业”以来,她的相貌、造型、恋情等,又数次登上热搜,成为网友关注的中心。
而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发现,与之相对的是,郑爽今年的剧集作品成绩仍旧不佳:云合数据显示,由她主演的《流淌的美好时光》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为3.61%,位列7月月榜第三,远低于榜首的《亲爱的,热爱的》(10.58%);《青春斗》仅获得了4.7的豆瓣评分,成为赵宝刚导演口碑最差的作品。
郑爽的演技再度受到争议,她也在自己的APP中回应暴跌的收视率问题:“有很多人说收视率,我想说我的人生不止电视剧,你的人生你随意。”
郑爽回应收视率暴跌
拍戏、恋情热搜、隐匿、再拍戏、再上热搜……这似乎让围绕着郑爽的舆论形成了一个“怪圈”:她的容貌、性格和恋情,成为大众争相讨论的舆论热点,甚至比她作为一个演员和产出的作品要更容易获得流量——这不禁让人们怀疑她是否陷入一种惯性,既然可以通过新闻获得流量,并不断有人支持,为何要去花更大的力气拍摄作品?郑爽的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第一
这种“圈地”,如今更像是一种方便的“捷径”。而身处“捷径”中心的郑爽本人,也更像是已经习惯了待在大众划出的“圈”内,不愿意往外踏出一步。
“幸运”的郑爽
在大众的印象里,郑爽几乎是“横空出世”的。
事实上,早在童年时期,郑爽就有登上电视台演出和比赛的经历。她的童年生活似乎符合人们对于任何一个刻苦童星的想象:从小开始学习钢琴、舞蹈等才艺,小学接连跳级,12岁就独自远赴成都学艺。
2007年,郑爽进入表演系的考场,本来只是遵从母亲的意愿去“见识见识”,但最后的结果是被上戏、北影、中戏同时录取。最终,她成为北京电影学院07级表演系本科班年龄最小的学生,入学时仅有16岁。2009年,郑爽遇见了她进入娱乐圈的“敲门砖”——几乎风靡了整个夏天的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
《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郑爽
在《一起来看流星雨》之前,内地偶像剧市场几乎没有成熟的作品,当时这一领域是“台剧”的天下。2001年,在华视播出的《流星花园》达到了6.43%的平均收视,风靡全亚洲,就此开启了台湾偶像剧的“黄金十年”。
毒眸往期文章《<我们与恶的距离>背后,台剧的“文艺复兴”》中提到,据广电总局公布的引进剧核准资料显示,2004 年至2013 年的10年间,台湾戏剧的引进数量达 163 部,占当时引进剧数量的 19.7%。
但是,在台湾上百家电视台同时竞争的局面下,有限的广告费让电视台的制作成本被压缩,台湾偶像剧最终逐渐走向了“失语”。
《一起来看流星雨》纵使整体架构上仍然没能逃脱《流星花园》的框架,也因为过度的广告植入和“非主流”的造型成为了“童年雷剧”,却恰好填补了内地偶像剧市场的空白。《一起来看流星雨》播出后,以1.9%的平均收视率、3%的最高收视率占据了播出期间全国同时段电视剧收视榜首,“楚雨荨”郑爽就此一炮走红。
一年后,续集《一起又看流星雨》播出,刷新了前作收视率纪录的同时,也让郑爽成为唯一一位拥有收视率破2%的剧集作品的90后小花——这一纪录至今没有后来者超越。同年,郑爽初涉大荧幕,出演电影《画壁》,并获得第31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提名,星途一片坦荡。
《画壁》中的郑爽
《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制片人尹廉和曾经表示,女主角的选角标准是“不用很美,但要很干净很清纯”。这样的批语,似乎也成为了当时尚显青涩的郑爽,留在国内观众眼中最初也是最美好的印象。但是,这似乎也成为了郑爽大众口碑的分水岭。
《画壁》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郑爽主演的作品口碑均不佳,豆瓣评分最高的《胜女的代价2》也仅有5.5分。当时大众关注的重点,更多落在郑爽张翰这对“荧幕情侣”的绯闻上。而郑爽的早年成名是一种幸运,但也为她日后的“不安”埋下了一枚深藏的炸弹。
“自我划线”的郑爽
争议之外,郑爽依然是命运的宠儿。
2015年她参与录制的《花儿与少年2》赶上了国内真人秀题材的巅峰时期,至今仍有豆瓣高楼对“花学”津津乐道;2016年她主演的《微微一笑很倾城》赶上了国内IP网剧的全盛期,收官时的网络播放量接近100亿。
在《南都娱乐》的采访中,郑爽表示希望成为能够带给大家能量的人,因为自己有太多次这样需要别人给她帮助的时刻。她提到:“有的时候这个活动我不太想参加,然后可能整个化的妆容我也不喜欢,那我就好想跟人说,我拿这个奖的意义是什么?我能不能换一个妆容?以前因为有的时候不太善于沟通,也不太敢跟人说我不喜欢,好像觉得自己是没有资格的。(那个时候)就希望有一个人跟我说,其实这件事情你是可以自己去说的,或者是你说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我有的时候真的很害怕跟人说,好像我在提要求一样。”
除此以外,毒眸留意到,《演员的诞生》中紧张的郑爽在排练阶段几乎很少和对戏的任嘉伦沟通,甚至以坐在栏杆上背对着这种近乎抗拒的姿态示人,仿佛从头到尾就在拒绝“交流”这种行为本身。
《演员的诞生》中抗拒交流的郑爽
如果要去探寻这种“逃避”心理的源头,恐怕还得追溯到郑爽在父母期待下成长的童年——父母的“期待”对于年幼的郑爽来说,或许是过重的压力。
“我小的时候,我一直想到说,我要是孤儿就好了,就没有爸爸妈妈的那种,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在《南都娱乐》的采访中,从小学习舞蹈等才艺的郑爽向记者袒露道:“因为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有爸爸妈妈在就会有压力。你有的时候本来就不想成为第一第二名或者是前几名,但是有爸爸妈妈的动力在,你觉得好像自己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对不起所有的人一样。”
在录制《我们长大了》时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郑爽也提到很好奇亲生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状态,但她的落脚点却仍是父母的期许:“父母对每个小孩都有所期待,如果有两个孩子,可能我们俩不一定谁成,就是可以互相分担。”而没有人“互相分担”、独自承担期待的郑爽,也缺乏和父母足够的交流。
直到2016年录制《旋风孝子》时,郑爽的父亲才第一次知道,12岁是独自去成都上学的郑爽被同学看作是“东北的乡巴佬”,从而无法融入集体。这种年少时的恐慌和孤独,或许直接影响了郑爽后续的性格。她对澎湃新闻的记者说:“我一直在挑自己的毛病,我从来都不会很认可自己。”
郑爽父亲称女儿曾被同学看作是“东北的乡巴佬”
但是,“不会很认可自己”之后,郑爽做出的“反馈”并不是积极改变,反而是原地划线,把自己“框”在了自己的世界。2016年,郑爽和天娱合约到期,宣布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失去经纪公司的束缚,似乎也成为了郑爽彻底“放飞自我”的开始。
郑爽走不出的“圈”
郑爽“逃离”的第一步,是退出新浪微博。在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时代,众多明星入驻的新浪微博,在当时近乎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娱乐圈的专用“工具”。但郑爽偏偏在微博日渐兴盛的时候,宣布退出微博,并研发了自己的APP“雪糕群”,在2017年4月, 开放下载。
逃离微博的郑爽在雪糕群发布各种自拍视频,在评论区回复粉丝的留言,似乎终于找到了可以“放飞自我”的“秘密花园”。不过,舆论似乎没有失去对她的兴趣。即使动态在第二天尽数删除,也有人截图搬运至豆瓣、微博等其他平台。而粉丝也并不是她永远的避风港。
微博话题#众筹郑爽退出娱乐圈#
一直“特立独行”的郑爽,这次却选择了放低姿态。在言论被截图至微博引起新一轮发酵之后,郑爽在自己的APP道歉:“我会继续努力,拍好作品……如果我的言论伤害到一些爱我的人,我真的说抱歉。”
这种矛盾的背后,是一个无奈的现实——郑爽看似逃离了她一直拒绝的东西,实际上却仍然处在舆论的中心。其实,包括郑爽在内的明星们,在曝光在镜头下的那一刻起,个人生活就“被迫”让渡给了公众。
无论他们是否愿意在微博上披露自己的生活,公众的眼睛都会一直注视着他们,对他们的讨论也会一直持续,并且并不需要他们同意——这已经成为了娱乐圈默认的“规则”。而拒绝跟人交流的“恐慌”,让她真正把自己局限在了某个“圈”内。
但是,郑爽的“圈地”,看似是给自己保留了一块可以放心“任性”的私人空间,实际上是一种以“失去”为代价的自我放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