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关注艺术品市场时间越久,越会对拍卖市场里的高价习以为常,因为无论怎样的年景,总会不时出现几个拍卖新纪录。在过去一年里,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已经大大超越了此前多年的范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也是未知的领域,它让人们不由产生疑问: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高价拍品现象频出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虽然还处在调整的过程中,但整个行业的发展,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及新业态的不断生发等方面,可以说是广受世人关注。整体上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接近4000亿元的水平,拍卖市场的整体规模也基本上稳定在了近600亿元左右的规模平台水平,一大批市场的新业态与艺术品产业业态也在勃然发展。

  近几年艺术品更是不断刷新成交天价,艺术品高价迭出令艺术市场呈现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不是一个地区特有的,而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据调查2009年与2010年之间的艺术品市场年增长率达到了52%,不过,2010年度交易数量的增加却很温和,只有13%。2010年艺术市场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价艺术品的成交才得以实现的,因为市场上成交的高价艺术品的数量在增长。特别在201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热点很多。其中最大的热点就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是拍卖市场过亿元成交拍品最多的一个年份。

▲傅抱石的《茅山雄姿》

2018-10-18_第1张图片

  如今亿元拍品已成为中国市场的常态。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海内外上拍的中国艺术品成交价过亿元的共42件,如果你也有藏品想要出手,199想要找正规渠道,征收藏品,秋季拍卖 可送一线拍卖:5600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6023,选中藏品保送各大拍卖 睿嘉 保利 翰海 嘉德 匡时等,无流拍费,无鉴定费!!我相信上面的数字大家都看得懂,可添加可拨打!藏品可送,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嘉德 睿嘉 匡时等。其中,中国近现代书画部分共17件,古代书画部分共10件,占据2017年亿元拍品的半壁江山。就春拍而言,中国近现代书画板块最火的莫过于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这三位艺术家:傅抱石的《茅山雄姿》以1.87亿元成交;黄宾虹的《黄山汤口》则以3.45亿元的价格成交;潘天寿的《耕罢》以1.5893亿成交。进入秋季,过亿拍品数量达18件,赵无极《29.09.64》以1.5286亿港元、书法狂草系列的巅峰之作《29.01.64》以2.026亿港币成交,一年两度于佳士得香港刷新其作品拍卖纪录;陈逸飞《玉堂春暖》以1.495亿元成交,创其作品拍卖纪录,也是中国写实油画的拍卖纪录!

  新纪录无疑的是市场最显见的风向标,数据更容易让人信服。高价拍品的频繁出现绝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过去的一年里,艺术品市场上的两大强国各自创下了全新的拍卖纪录,就足以说明问题。2017年12月,在北京保利史无前例的“震古烁今”专场中,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打破了由其自己保持的亚洲艺术作品的纪录(此前的纪录为4.255亿元,由同样出自齐白石之手的画作《松柏高立·篆書四言》,在2011年创造)。9.315亿元(折合1.4亿美元)的新纪录让中国终于在全球最昂贵的10件拍品中占得一席之地。而达·芬奇《救世主》的奇迹更是震撼了全球,其所引起的波澜,超过拍卖史上以往的任何一件作品。仅仅从冰冷的数字来看,4.5亿美元的成交额,一举贡献了全年美国市场9%的份额,也即全球交易额的3%,大大鼓舞了美国乃至全球的拍卖行业,足见其力量。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

2018-10-18_第2张图片

艺术品高价的主要原因

  艺术品市场里潮起潮落,最牵动人神经的,莫过于价格了。什么因素决定了艺术品的价格?其价格又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制定的呢?其实艺术作品最基本的价值是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包括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并由其所体现的艺术传承、历史变迁和审美体验。艺术作品往往还具有多种附加值,由于它是特殊的、非标准化的商品,所以很难用经济学原理上的“劳动价值论”来衡量其价格,更由于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虚幻的精神层面,而非材质的物质层面,因此也很难用成本加利润的方式来简单加以判定。

▲赵无极《构图》,1957

2018-10-18_第3张图片

  艺术作品的历史价值,指的是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或作品本身作品载体,反映出创作的时代历史或作品本身所反映出的历史纪实。特别是对本国历史和文化有着浓重兴趣的买家,会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价值。随着经济繁荣、生活水平越高,艺术品的需求量越大,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就越高。艺术市场也会随之发展和成熟起来,专门从事艺术品拍卖的机构和经营艺术品的机构会增多,其活动会趋于活跃。

  对于艺术品来说质量是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品质决定了价格。正常来说艺术品价格和市场价值持平,但是很多藏品的价值还没有被开发,所以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收藏市场一直都大热的原因。同时艺术品价值或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艺术品肯定是越稀缺,价格越高。如上文所提到的达·芬奇所著画作,加上带有西方所崇尚的宗教意义,作为唯一一幅也是最后一幅可以市场上流通的达·芬奇的作品,拍卖出如此高价也不难理解。

▲达·芬奇《救世主》

2018-10-18_第4张图片

  另外艺术家自身对艺术品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艺术家的地位可能随着他的获奖、个展而急剧上升,成名艺术家的健康状况对其作品价格影响亦很大。已故画家的市场是一个总量恒定的市场,筹码锁定性好,价值认定清晰,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说,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与文化艺术领域的政策、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有关,同时也与作品本身的内在属性有关。总体而言,已故画家的市场体现出“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在世画家的市场则是一个“以流通量为王”的市场,其存量不定,筹码锁定性低,价值认定模糊,受到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主导,形成不对称的三角形支撑面。在世画家市场是一个常被诟病的市场,在体制、学术和市场的不同语境中,被理解为不同程度的“价格的扭曲”。因此,与相对稳定的已故画家市场相比,在世画家市场是一个波澜起伏、变数不定的市场。以上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品拍出高价的原因,具体的艺术品偏向点可能不同。

并非艺术品都是天价

  虽然近年来大众对当代艺术品受认可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很多人对艺术品的认识仍然有一些不足或误读,特别当天价艺术品的新闻满天飞时更是对艺术品敬而远之,觉得它遥不可及,但其实并非所有的艺术品都有着如此昂贵的价格。

▲北京798艺术区

2018-10-18_第5张图片

  艺术品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一般指画廊、画展与画家工作室。画廊作为画家的代理人和经纪人围绕所代理的作品进行一系列的经营;画展则通过策划组织,让艺术家们的作品与更多观众统一见面,在促进交流的同时起到教育作用。在一级市场流通的艺术品未必都是天价,其中不乏未被发掘的新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二级市场,主要指拍卖会与收藏家或艺术机构,其中流通的作品大多是经过多次流动,艺术品经过一级市场的洗礼和锻炼才能进入二级市场,是包含了更多资本要素的成熟艺术品,其价格自然非常人所能承担。

  中国艺术市场发展多年来,各大主要城市涌现了一批现代艺术区,如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广州的PARK19等。聚集于此的大多是“80后”青年艺术家,他们成长在一个矛盾林立、却兼容并包的时代。他们的作品大多新锐且踏实,往往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社会的一些思考或徜徉,有很高的鉴赏审美价值。从消费的角度来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在一级市场中流通,没有太多的资本要素,价格在普通消费者的预算范围内。而青年艺术家又往往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将作品作为一种投资或保值手段也很合适。

▲1997年佳士得拍卖行上的《梦》

2018-10-18_第6张图片

  收藏不一定是拍到极其昂贵的艺术品才算好的收藏,这都需要大家有一双会甑别的眼睛,大众走入艺术收藏绝不是难以企及的事情。例如被称为“日本平民收藏家”的宫津大辅,他原本是东京的一个工薪阶层,二十多年,他一直在用零花钱买艺术品。在这二十年间,他花费在艺术收藏上资金达3000多万日元。草间弥生、奈良美智、森山大道、蔡国强、保罗麦卡锡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都赫然在他的收藏名录中。最为让他得意的是,很多艺术家在尚未成名之时,作品就已经被他收入囊中。草间弥生曾这样评价他:“他对艺术的热爱始终如一的态度,让我不禁肃然起敬。”对于多数有收藏能力的大众,艺术收藏与其说是爱好,倒不如更倾向于一种期货或者股票的投资行为。艺术品收藏有着较高的回报率,例如收藏家Ganz夫妇在1941年花7000美金买入的毕加索的作品《梦》,2013年由对冲基金之王Steven Cohen 以1.5亿美金接盘,72年间这件作品的价格增长21000多倍。这两个例子均说明在艺术收藏时掌握必要的信息和善于欣赏思考也一样能花少量的钱得到有价值的艺术品,艺术品的高价是艺术品的价值被完全挖掘之后产生的,你可以做的就是不断探寻未知的“宝藏”。

▲宫津大辅与草间弥生作品

2018-10-18_第7张图片

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来临

  我国目前在大力提倡“文化强国”的文化战略思想,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大众对艺术品开始有所关注,对艺术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强。这个发展过程伴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出现,为艺术消费搭建起经营平台。加之近几年线上拍卖的快速起步发展,几股合力共同加速了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的到来。

  其实大众艺术品消费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也只有不足二十年的时间,而中国艺术市场中的大众艺术品消费的兴起,是伴随着几次收藏高潮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加之近几年艺术金融的有力推动,原本处于艺术市场最底端的大众艺术品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小觑的市场力量。英国有学者研究认为,大众艺术品消费兴起于1999年,标志性事件是1999年英国伦敦首次举办了“买的起的艺术展”。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展卖组织,开始向大众普及艺术并推荐和出售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所有艺术品定价均在3000英镑以下。此风潮逐渐席卷纽约、巴黎等地,继而登陆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大众艺术品消费之路。

2018-10-18_第8张图片

  上月,第13届艺术北京博览会在京举行。本次艺术北京博览会总共吸引了超过12万人次观展,创下新高,成交情况也非常喜人。在艺术北京当代馆中,既有适合收藏家进行收藏的高品质艺术品,大部分平均售价10万~30万元;而更多的展售作品均价在2万至5万元之间,影像作品和青年艺术家作品价格普遍在几千元到3万元之间,这些高品质但价格合适的作品吸引着新藏家大量入场。这充分反映了国内目前艺术品市场的购买力结构正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健康。全民搞收藏,大众消费乃当今收藏之大势。艺术收藏并非富人的专利,普通工薪族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水平选择性收藏。

  与西方艺术市场发展相比较,我国艺术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购买人的水平还远远低于西方艺术品消费者的水平。因此,艺术消费市场和艺术电商的产生是必然的,他们一方面让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是艺术家们希望借艺术品让人人都懂“艺术”。艺术消费与收入财富、教育程度、视野开阔、美学素养、生活态度等诸多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培育需要时间,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迈入中产和富裕家庭,美育的教育也需要提升,消费艺术品不仅仅是金钱收入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精神、理念和情感上的认同。如何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艺术教育和获悉高质、高量的艺术知识成为推动艺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结语

  尽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亿元时代已经来临,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文化经济发展,大众消费升级和对高品质文化生活都有旺盛的需求。艺术品消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或许会成为支撑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转型的重要力量。市场会改变过去以收藏或投资为主要属性的状况。相信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进入到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大众性的市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