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014-你居然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

5S014-你居然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_第1张图片

1∥适应性偏见

公司附近的购物中心新开了一家健身房。健身房距离公司只有几百米距离,很近;24小时营业,很方便;因为新开张,促销价3年1600多元,挺实惠。

同事们纷纷办卡。一位同事小妹犹豫了一下,一咬牙,也办了一张。她说:即使每天只去洗个澡,一块多钱,也很划算呢。

一开始,小妹热情很高,每天挤出时间健身。渐渐地,事情多、时间紧的时候,她不再难为自己了。再后来,她谈恋爱、谈婚论嫁,就再也没有去过,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

人们往往低估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高估某些事物(好的或坏的)带给自己的影响,这种心理被称为“适应性偏见”,就是我们常说的习以为常。

2∥哪些现象还能被这个理论解释?

案例1:记得一位明代散文家讲过一个故事:

他的书房中间,有一片小坑。读书时,在房间里走动,经常在小坑那儿踏空,很不舒服。不过,他很快就适应了小坑的存在,走过时,脚下很自然的做出调整。

后来,仆人把小坑填平了。这下他反倒不适应了,每次走到先前小坑的位置,总觉得地面高出来一块儿。

于是,他不禁感叹:恶习一定要及时修正,否则一旦适应,就可能习非成是。

案例2:有一个年轻人,每次上班时,路过街角的一个乞丐,都施舍他10块钱。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直到有一天,他给了乞丐5块钱。乞丐拦住他,问为什么这次给的少了。

年轻人说:“我结婚啦!”乞丐大怒:“你TM居然用我的钱养你老婆?!”

案例3:公司实行电算化之后,工资、奖金都是直接打到员工的银行卡上,大家也习惯了。一年年底,老板通知财务部:这一次工资打卡,奖金发现金。

财务部多了一点麻烦,员工却很开心。从财务手里拿了信封,抽出厚厚的一沓钞票清点时,个个喜笑颜开。

案例4:很多人在结婚后,每天耳鬓厮磨,感情越来越淡,就像左手摸右手。

贾长松讲过一个自己爱情保鲜的经历:一次,太太出差回来,非常疲劳,歪在沙发上睡着了。贾长松一看,机会来了。他打来一盆热水,轻轻地脱下妻子的鞋袜,把她的脚放进洗脚盆里。

妻子醒了,却没有动,也没有睁开眼。贾长松轻轻地揉捏妻子的脚,做着穴位按摩。他看到,泪水从妻子的眼角流了出来。

3∥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改进?

一个女孩儿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了。在她饥肠辘辘的时候,一个路边店老板给了他一碗面条。女孩万分感激,说:您和我素不相识,却比我的妈妈对我还好!不料,老板非常生气,说没想到你这么不懂道理。我只不过给了你一碗面条,你就感激成这样。你妈妈给你做了十几年的饭,你可曾对她说过一句“感谢”?

由于适应性偏见,我们对父母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稍不如意,就恶语相向。不妨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客观审视自己,感恩之心或许就会油然而生。

夫妻之间也是这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若能保持初恋时的敏感和激情,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怨妇?我们不妨偶尔制造一点浪漫的气氛,让对方经常有小的惊喜和感动。如此,爱情之花就不会蔫头耷脑,甚至枯萎凋谢。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我们做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那很可能传递出一个危险的信号:你已经停滞不前了。这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脱离舒适区,从更高的维度,审视自己熟悉的领域,看是否有提升或者扩展的空间。或者干脆学习一项新的技能,从习以为常的惯性轨道上脱离,强迫自己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唯有如此,才能不断精进,不切断自己与世界的联系,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5商笔记014

你可能感兴趣的:(5S014-你居然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