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题

  二、给定资料


  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两会”期间,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和******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低碳和新能源,“低碳经济”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和民间广泛关注的时政热词。

  中共中央国务院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现在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规划将全面提升和发展新能源行业,包括创新能力,产业应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电、太阳能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的群体,比如,光伏电池从最前端的硅材料,到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到铸锭、切片,生产电池,到生产组件,到建立电站,有完整的产业群,在政府宏观政策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下,我们的基础力量已经开始形成了。

  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

  因此,我们需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这一分布。

  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2.自2008年初,原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短短两年时间,低碳城市迅速升温,受到各地追捧,炙手可热。许多城市纷纷高举起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大旗。低碳,成为当前最风行的词汇。目前,全国已有保定、上海、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

  我国城市目前的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目前城市决策者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缺乏对发展低碳经济紧迫性的认识,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准确和充分的认识,往往是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低碳示范项目眼下在各地热闹建设,一幢低碳大楼耗资三四千万不足为奇,而附加了新风系统、外墙保温、垃圾处理系统等节能技术的“低碳住宅”更是成为新一代豪宅的代名词,看上去很美,运转维护成本却十分高昂,成为“昂贵盆景”。

  根据联合国统计,城市容纳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总量的75%,到了2050年,中国预计将有4到6亿人口流向城市,相当于将欧洲所有人口迁移到新的城市。一些专家认为,虽然大都市由于空间狭窄、自然条件不足等,有其发展低碳的劣势,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密集的人口、居民的聚居,也使得大城市比低人口密度地区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人均资源占有量以及能耗。同时,大城市的管理架构,使其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也有更为强大的区域权力,从而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拥有优势。而要让劣势真正转化为优势,关键是政府建立更为细致的法规框架、寻求可行性经济模式以及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等。

  大都市的屋顶,到底有多大利用价值,一直是一个提议很多却实施困难的命题。以上海为例,上海屋顶面积大约占到整个上海的3%左右,约200平方公里。早在6年前,上海就曾开始过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调研;在4年前,有部门提出建立太阳能菜场示范工程,并让上海近千家菜场跟进;但这些项目进展都十分缓慢,如今,太阳能屋顶在上海寥寥无几。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每个屋顶面积有限、并网不易,成本难以降低,加之政府的补贴措施没有出台,谁来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何况,一些屋顶不适合搭建太阳能电池板或者大楼的业主坚决反对。其实,在中国的大城市,太阳能的利用率远远低于西部农村和中、小城镇,于是,专家开始把眼光从大楼的屋顶,转移到大楼的玻璃幕墙上。

  专家们表示,在大都市,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面积大、推广潜力大,与过去搭建在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同,应用了薄膜电池的光电幕墙,可以取代建筑立面、屋顶、窗户等,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实现发电等功能与建筑结构功能的完美结合,如果能够广泛应用,确实能够让上海“向太阳要电”的计划落到实处。

  谈到低碳,不少人习惯抬头望天,向阳光、向风要能源;可在大都市,空间的拘束和面积有限,让风力发电的直接贡献不大,适合于建立风电场的位置也不多;于是,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脚下,投向大城市中被人遗忘的角落:下水管道粪便中蕴含的生物质能源。谈起下水管道的粪便资源,大都市由于人口集中,比西部农村和小城镇有更大的利用空间。从事这一研究的上海神微董事长瞿维欢介绍,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天都会产生6500吨左右的黑粪外运排放,如果都能进行资源化利用,将产出6.5万立方米的沼气,可发电13万千瓦时;用于生产有机肥的话,每天可以得到130吨固体肥料,资源化率相当惊人!无论是能源还是化肥,都是绝对的“低碳经济”,而且化肥用于农业生产之后,还能够培育低碳的有机农产品,形成循环产业链。据了解,目前在国内,这一领域却仍是“非主流”。比较普遍的城市粪便处理方法依然是通过污水厂添加硫酸铝等化学品,使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沉淀大量污泥。分离后,大块污泥被填埋,污水则直接排入江海,其中的再生资源也随之一起被浪费掉了,而且,形成了污染循环。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而与其他新能源产业相比,生物能源较为成熟。其中的关键环节——微生物降解一旦研制成功后,储存成本很低,且十分方便。另一方面,基地的转化能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没有规模化瓶颈,资源化、能源化效果立竿见影。这是高投入、高维护成本、高风险的光伏和风电产业无法比拟的。

  当然,除了幕墙发电、下水道资源利用等等,大都市还有不少低碳的路径,例如,最显著的规模效应,或许依然在新能源车上。在上海,2010年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上市,节油效果可达20%,2012年插电式强混轿车可实现节油50%,纯电动轿车也将同步上市,届时,如果买的人多了,将对于上海碳排放的减低有着明显效果,当然,如果充电的电力也是“绿色”的就更好了。

  3.在气候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然而,记者在众多城市采访过程中,一些市民乃至政府部门官员对实现低碳生活还普遍存有一些疑惑,亟待各方努力,共同破解。

  一些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节约资源能源、环保以及减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从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王宪恩等专家则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与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结合点,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说,低碳生活不是一个落后的生活模式,搞低碳经济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可以采取低碳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城市中可以利用“中水”浇灌绿地,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照明和日常使用,利用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的燃料,利用污水源、浅层水源、深层高温地下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热泵技术解决建筑的供热等。

  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恢河公园,使用的路灯、地埋灯、庭院灯、草坪灯都是有太阳能提供电源,而且所有的灯具中加入智能控制,实现了白天自动熄灯,晚上自动亮灯,每年可节约用电80万度左右。当地市民在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同时,无形中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碳排放。

  一些市民受访时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市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

  一些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在这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们从细节入手,有改变的决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春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罗星碧说,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不仅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在生活中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

  记者采访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城市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在谈及低碳生活时认为,低碳生活主要集中于市民的生活领域,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主要靠市民自己转变观念、加以践行,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对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甚感乏力。

  专家则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务者。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低碳小区、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静脉”产业,以及给自觉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市民给予一定的奖励等,这都对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记者采访中,一些市民也反映,希望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实现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务,通过出台一些政策对他们的生活行为进行一些引导。太原、保定等城市通过制定实施涉及各个行业的绿色标准、印发低碳生活手册等方式,有效引导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这些城市的成功实践也证明,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实现低碳生活过程中,不仅不能当“甩手掌柜”,还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整个工作的有效开展。

  4.F市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F市的产业基础源于“一五”时期国家在此建立的8大企业,涉及机械制造、棉纺、造纸、化工等产业领域。

  2000年前后,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发展不景气、效益下滑的现象,而作为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的F市高新区,也面临着产业规模小、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的困扰。

  如何依托高新区,选择既切合当地实际又具有潜力的产业作为发展支撑,成为F市亟须解决的一道难题。F市市委、市政府冷静地分析了自身产业结构和发展优劣势,最终确立了以“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为突破口、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低碳经济就是首先要考虑最省钱的减排办法。低碳经济40%的份额可以通过节能的办法,其中建筑节能的方法是最经济的,建筑节能减排一吨二氧化碳可节省100美元,提高燃油经济性只能节省80美金。剩余60%的减碳要通过减排实现,包含混合动力、煤电和太阳能减排,这其中太阳能减排是比较经济的方案,减排1吨只花费30美元,混合动力减排1吨要花费100美元。

  2007年以前,在F市西北角,有一片2300多亩的空地,这里集中存放着热电厂产生的2000多万立方米粉煤灰,每到冬春多风季节,西北风卷着黑煤灰直扑市区……

  如今,这个被市民称为“黑风口”的地方,正成为F市风电产业的“绿风口”——一个研发、制造、零部件、原材料配套的风电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首期10个项目入园建设,预计投产后可实现产值百亿元。

  经过治理改造,困扰居民多年的污染也得到了彻底根治,附近西廉粮村村民李金婷高兴地说:“过去一刮风,被子衣服都不敢拿出来晒,现在不落灰了,心里甭提多亮堂!”

  F市正以建设“太阳能之城”为载体,努力做好低碳经济的“加减法”。

  5.“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

  在2010年4月22日即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中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毫无疑问,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倡导低碳生活,就是要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属于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习惯,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在日常生活中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方式来戒除这些不良嗜好。

  在应对气候变化、珍惜地球资源问题上,人们往往把目光聚集于减少工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上,而忽视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事实上,人们日常生活的举手之劳也与碳排放密切有关。从随手关灯到不坐电梯,从尽量选择公交出行到优先选购节能电器,从选择棉麻衣料到少用纸巾重拾手帕等等,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就是“低碳生活”的积极践行者。

  到底什么是“低碳生活”?业内专家认为,简单说就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

  然而曾几何时,不少人过着“高碳生活”,生活中的陋习在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

  据一项“白领,你的名字叫环保杀手”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800人中有619人承认自己犯下了制造噪声、出行不离汽车、过度使用空调、爱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浪费纸张、点菜不注意分量、洗澡爱用盆浴等危害环保的“七宗罪”。

  而在中国,从倡导环保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追捧。“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碳排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与网友分享,供网友监督——这就是眼下时兴的“低碳生活”。

  前些日子开心网等社交网站流行,白领们见面就问:“今天你‘偷菜’了没有?”而眼下,“今天你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为时尚的问候语。24岁的石肇媛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她眼中,“低碳”生活就是节约的生活。洗脸水冲厕所、手洗脏衣服、随身带水杯、出门乘地铁等都是这位北京女孩“低碳”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这种生活习惯她已经持续了两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战略总监李琳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低碳”涵盖了衣食住行,已经深深地嵌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她举例说,少买一件衣服,就相当于少排放6.4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生活中每件事都寻求低碳消费方式,这就是低碳生活。

  林先生是个性格开朗的公司职员,买了车后周末常常会参加车友会活动,以前都是开车自驾游,但自从“低碳”概念兴起后,他便试着少开车多坐公交车。“对很多朋友来说,环保就是‘作秀’。”小林说,车友会组织活动时,他有时会借故推辞,二次三次后,不少朋友有些疏远他。11月,他和几个朋友约好去南京泡温泉,别人都是开车去,他却坐火车到南京,然后再坐公交车,朋友开玩笑说他“小气”。

  出租车司机刘永说:“低碳?没听说过。我知道全球变暖。不过,这是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还不好说吧。”在他眼里,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从西方传来的舶来品,是赶时髦,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低碳族”确实会被人指“作秀”,这主要是长期生活方式的惯性使然。然而,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带动周边的人一起为环保低碳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实,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传统的生活方式。节约一向是传统美德。可是现在,人们崇尚消费主义,总想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在环保网站“中国低碳网”工作的林辉说,“我希望中国人能够重拾传统哲学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请依据“给定资料3”概括政府和市民对实现低碳生活存在哪些需要纠正的错误认识,并对相应的正确观点进行概括。(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50字。

  2.“给定资料4”中提到,F市正以建设“太阳能之城”为载体,努力做好低碳经济的“加减法”。请结合资料内容,对“加减法”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二)请根据材料2的有关内容,谈谈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2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300字。

  (三)假设你所在的B市政府准备在全市市民中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理念。请以B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20分)

  要求:

  1.对有关倡议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市民关心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走近低碳经济”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语言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考查主题背景导读】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限塑令”。我国实行“限塑令”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同时也表明了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上的决心。200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明确提出:“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期任务,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标志着发展低碳经济正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上海市自2008年入选全球性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以来,把世博园区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探索区,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


  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请依据“给定资料3”概括政府和市民对实现低碳生活存在哪些需要纠正的错误认识,并对相应的正确观点进行概括。(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一是实现低碳生活意味着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与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二是低碳生活离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太过遥远,普通市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上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这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三是低碳生活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不参与其中。实际上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

  2.“给定资料4”中提到,F市正以建设“太阳能之城”为载体,努力做好低碳经济的“加减法”。请结合资料内容,对“加减法”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加减法的实质是低碳经济一方面需要积极开展节能工作,通过能源的节约来达到减少排放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技术如混合动力、煤电和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二)请根据材料3的有关内容,谈谈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2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低碳城市建设需要科学规划、系统安排。应该加强对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的关系,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关系,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等问题的系统研究,做好困难准备,进行科学的决策和长远规划。

  第二,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符合实际。不可急功近利,劳民伤财,为了政绩打造“昂贵盆景”,堆砌展示一些并无多少推广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可以从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的太阳能吸收、下水道粪便中蕴藏的生物质能源利用和新能源混合型动力汽车等方面入手。

  第三,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政府给与更多的实际支持。如建立更为细致的法规框架、寻求可行性经济模式以及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推广等。


  (三)假设你所在的B市政府准备在全市市民中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理念。请以B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20分)


  要求:

  1.对有关倡议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市民关心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低碳生活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需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更积极地去承担保护环境、抑制气候变暖的责任。在此,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宣传低碳生活知识,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携手共建和谐美丽新城市。

  低碳生活,让我们从穿着开始。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尽量手洗服装。

  低碳生活,让我们从饮食开始。减少粮食浪费,少喝瓶装水和饮料,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低碳生活,让我们从起居开始。随手关灯,每天少开半小时电脑,少用空调,节约用纸,用布袋替代塑料袋。

  低碳生活,让我们从出行开始。少开私家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低碳离我们大家并不远。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关注城市环境状况,倡导节能低碳生活理念,引导越来越多的市民一起加入到节能低碳生活当中,为把B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健康和谐的低碳城市而努力。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走近低碳经济”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 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 语言畅达,条理清楚;

  3. 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此题要求以“走近低碳经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给定了作文题目。文章在选择角度时要立意明确,契合主题,既要点明主题,又要突出亮点。

  题干要求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来谈,选择相关事例进行例证能使整篇文章更加丰满充实,同时也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服务,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比如说:“F市的热电厂经过治理之后,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提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围绕这个事例可展开谈发展低碳经济对全球气候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益处。

  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角度选择要突出新意,切忌泛泛而谈;在构思文章思路的时候,要注意完全涵盖题目要求,并且做到文章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说理充分,既有评论分析,也有对策思路。

  【参考例文】


走近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措施。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明显,冰川融化水平面上升、严重的气候灾害已使得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讨,无效率的使用化石能源,过度奢侈的生活方式,任其发展下去,有些岛国将要面临的消失危机也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低碳经济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其实和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城市、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低碳经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F市的热点厂经过治理之后,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提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不仅仅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更是提升生活品质,享受健康生活的需要。

  低碳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既需要政府、企业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也需要每一个普通人积极参与其中。

  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在经济产业链之中,消费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消费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国家应该通过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理念,发挥消费者的力量,通过产品购买和各类消费行为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发挥公民的力量,依法行使公民对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公共事务的环境知情权和环境监督权。

  倡导低碳生活,就是要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属于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习惯,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在日常生活以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方式来戒除这些不良嗜好。首先,通过宣传使民众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教导民众“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提高自身环境意识并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其次,以己及人、推己及人,通过各种方式以及自身的行动影响他人的环境行为,目前的低碳族可能会被人指为“作秀”,但是任何一种理念只要持之以恒,必定能够带动周边的人一起为环保低碳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防止全球变暖,走近低碳经济。对普通人来说,与其说需要一种能力,不如说需要一种改变习惯的勇气和毅力。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习惯了奢侈消费的生活方式。改变习惯则改变命运,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从点滴做起,就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就能形成巨大的能量,促进低碳经济的早日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