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爷老矣,尚能饭否?

我们都是看着星爷电影嘻嘻哈哈长大的一代。“无厘头”是学术派们给他贴上的标签,星爷不以为然,只把自己当做一位电影工作者。行踪低调的他一直都鲜有露脸,从2000年后他便逐渐淡出观众视野,专注打造着自己的“电影梦工厂”。喜剧之王、暴君、贪财、是我们从他的电影及边边角角的访谈中拼凑出的一个大众的“星爷”,而私底下,借着电影镜头,星爷的光辉在悄悄消逝,褪去一层层世俗的裹包,星爷,也只是一个正在老去的普通人。一个饱经沧桑、尝遍冷暖的人在天命之年,能做的也只有两件事:手搓太极球,躺在安乐椅上回忆当年。或是抓紧时间,去完成生命中还没有做完的梦。

星爷,选择了后者。

《少林足球》中,星爷借着电影之口,道出了自己的路: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他踏上了那条属于自己的电影路。从《少林足球》后,星爷的电影渐渐模糊起来。是喜剧?动作?玄幻?爱情?已经让我摸不清楚,只知道凭着“周星驰”这个金字招牌,他纵然三年磨一剑,也能在电影上映时引起轩然大波。冲着当年这位喜剧之王的号召力,那股情怀之风也能再度刮起。当观众兴冲冲带着对“星爷”的期待和“星仔”怀念兴冲冲走入电影院时,却发现难以找到当年情。观众长大了,他们想找回过去的“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和“你看它是刮胡刀,其实它是一把吹风机”。而星爷却把大家强拖硬拽到一个老者对未完成梦想的“实验室”中。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不像功夫的功夫片,不像科幻的科幻片,不像魔幻的魔幻片,不像爱情的爱情片,不像童话的童话片。我们长大了,星爷正在“返老还童”。

柴静对话周星驰的采访中,周星驰谈到“人总是会有变化,随着年龄、经历、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从近几年的电影来看,周星驰的确变了。他在做一件事情——补救。补救自己的童年功夫梦,补救一段“只争朝夕”的爱情,补救一个真正属于他的电影。从1983年的儿童节目主持,到1992年的“周星驰年”,再到千禧年的《千王之王》。周星驰花了17年时间去做一个演员,做一个观众眼中的喜剧之王。终于当他得到了“导演”权利时,他开始掌控一切,掌控自己的电影。从2001年的《少林足球》到今年的《美人鱼》,每一部电影中他都在填补过去。别人说,他的电影不搞笑了。他不理不睬,我行我素。

好不容易抓到机会了,怎能轻易放过?

有时看看我自己,不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自己的小事业,哪管外界那些声音。他们告诉我“你要多做促销优惠”“你要组团队,不能单打独斗”“你要多带孩子上电视,参加比赛,对你宣传有帮助”。我只想按我自己的方式去走,每个人的路都不能重复别人走过的。外面的声音不管是善意的、讽刺的、警告的、挖苦的,何必在意?因为做事的是我,我最了解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最清楚我想做的是什么。那些声音的主人,他们没有站在你站的高地,他们没有经历你的经历,所以,他们不懂。周星驰,一个花了17年时间去打拼出了自己江山的演员,好不容易坐上导演的椅子,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现有的权利、资源、人气、口碑、财力、去不惜一切代价的“做回自己”。在《功夫》中,他将“自己”还原到了极致。对李小龙的崇拜、童年时代生活的穷人区、想做英雄的情结。在《西游降魔篇》中,那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他压抑了8年之久想对紫霞仙子说的话。今年的《美人鱼》,又看到了一个倔强老头心中的童话世界。

虽然花费了3年,但《美人鱼》的确对于观众,特别是星爷的影迷而言,不是一张完美的答卷。留待心中的,只有3个字——还不够

人鱼老者讲述的人类与人鱼的渊源还不够。当我们做好了听一段好故事的姿势时,故事却戛然而止。

女主角与男主角的爱情铺垫还不够。一个富二代用几秒钟做上亿元的生意,用24小时去陷入一段愿为之付出生命的爱情?

片尾的海底世界双人游还不够。为什么没有杨过苦等16年的凄寒?为什么不用心去交待一下富二代与美人鱼劫后重逢的情绪起伏?为什么不来个“少年派”中的强大特效去勾勒一下海底风光?为什么就这么平平淡淡草草收尾?

片中的笑料还不够,人鱼的特效还不够,故事的浪漫色彩还不够,爱情主线的说服力还不够···3年,周星驰变成了一个12岁的小孩,手中的画笔本想勾画一段动人的人鱼童话,但又不敢放开去想象,怕离现实太遥远。那射中人鱼尾巴的鱼枪上牵扯的水桶,是致敬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1》呢?还是来自现实社会对你的牵绊?

纵然你想像曾经《鹿鼎记》中的小宝那样肆无忌惮,终不敌日益衰落的皮囊。再等你出下一个作品时,也许你都年近六旬了。那时,你尚能饭否?

你可能感兴趣的:(星爷老矣,尚能饭否?)